原創(chuàng)美文
《深時之旅》的讀后感大全
《深時之旅》是一本由[英] 羅伯特·麥克法倫著作,文匯出版社出版的精裝圖書,本書定價:79.00元,頁數(shù):447,特精心從網絡上整理的一些讀者的讀后感,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深時之旅》讀后感(一):后評 麥老師將歷史、心理學、地質學、文學、神話和令人毛骨悚然的懸念與他特有的對語言和冒險的熱愛交織在一起。這個世界是如此的復雜,地上與地下相互交織在一起。 “看見”暗物質、菌根網;“隱匿”在地下城、無星河;“縈繞”于紅色舞者、時間之藍……光看這些字眼、想象這些場景,就覺得無比美麗和震撼。我想,在幾乎所有人都困守當?shù)氐默F(xiàn)在,特別需要這樣一本游記。像提醒,更像是召喚:還有那么多曠遠神奇之地,等待著我們去發(fā)現(xiàn),去抵達,作者還深入考察了英國倫敦和意大利那不勒斯的城市地質。在那里,地標性建筑采用的大理石、石灰石和花崗巖成了通往過去世界的大門。(當然也是通往當前世界其他地區(qū)的大門:倫敦南岸一座南非前總統(tǒng)曼德拉的半身像便安放在一塊已有20億年歷史的火成巖上,這塊黑得發(fā)亮的石頭最早發(fā)現(xiàn)于南非比勒陀利亞附近。 《深時之旅》讀后感(二):下面的世界 我們是生活在地面上的一群人,我們享受陽光帶給我們的溫暖和炙熱、享受樹蔭帶給我們的陰涼、享受著世間萬物帶給我們的一切美好事物。然而,在我們腳下,在這萬物生長的腳下,很著有多我們未知的世界、無人問津的角落。 在讀了英國作家羅伯特麥克法倫的《深時之旅》后,才知道,在我們的腳下,不僅安頓著死亡、脆弱的生命和黑暗,還隱藏著人類的文明,甚至是在人類還未出現(xiàn)以前,那些豐富的礦物資源。就像作者在第一章開頭里說的那樣“地下世界長久地安置著我們所恐懼和想要丟棄的,也安置著我們所深愛和想要保存的?!鄙類鄣囊苍S是我們最親的親人;想要保存的,也許是親人最寶貴、最珍貴的東西。 以前總說,一個人的逝去,其實是以另一種形式出現(xiàn)在大地上。不能不能理解為何這么說。直到上了中學,學了化學之后才明白,我們的身體里,也是有很多礦物質組成的。所以,當我們逝去的時候,我們身體內的礦物質會與大地中的礦物質相結合,形成新的礦物質元素和地質,當然,也許會有一種新的學科——人類地質學。這樣,我們可以更好的研究這片孕育我們的土地。 什么是光明?我們應該如何理解光明?只有當我們經歷過黑暗(無論是自然的黑暗還是人造的黑暗,例如晚上家里停電),然后再當光明來臨的時候,我們會覺得光明是如何的珍貴和幸福。就像作者在文中說的那樣:“想要理解光,得先把自己埋入深深的黑暗?!焙诎岛凸饷饕环矫媸侵笇崒嵲谠诘暮诎岛凸饷?,另一方面,也可以指在某個人在她/他的黑暗期,例如遭遇了絕癥,那么絕癥就是這個人的黑暗期,但是當這個人走出絕癥,過上正常生活的時候,生活帶給這個人的光明就是希望。 大部分人會認為向上的就是好的: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而向下的就是不好的、負面的:向下拉等。但是,向下的就一定是不好的嗎?其實不然,作者通過寫這本書是想告訴我們,換一種角度看世界,換一種思維去思考問題,而不是抵觸向下的、黑暗的事物,通過下面的世界,我們也許會看到前人甚至是古人曾留給我們什么、或者我們可以給我們的后代可以留下什么,而不是一味的索取,否則,我們豐富的天然物資總會有被用完的那一天的。 作者看似是用腳去丈量世界,其實是以一種新的視野看待問題和思考問題,讓我們認識到了生活的另一面,黑暗不僅代表著死亡和那些不好的東西,還有那些我們看不到的美好的事物,通過黑暗看到光明和希望。 《深時之旅》讀后感(三):讀《深時之旅》想到的 知道羅伯特·麥克法倫,是看了一篇書評。里面有一句話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知道得更多,詞匯量足夠大。 我們對一個事物的認知,在科學革命之前,屈從于無法理性把握現(xiàn)實的無力,任由感性發(fā)揮漫無邊際的想象,神話,迷信,總是解釋的最終歸宿??茖W革命后,人對未知的把握不僅僅讓自然屈服人類,同時給想象力套上一副掙脫不開的枷鎖。 那篇書評里講了這樣一個例子,一個登山者,從山腳沒喘氣爬到了山峰,天朗氣清,云層很低,且能清晰地看到云快速地移動,陽光從云的縫隙里漏出,羅伯特·麥克法倫這樣描述了那個場景: 坐在陽光里。 “坐”既可以作為動詞,表示由“站著”到“坐著”的過程,還可以是名詞,表示“坐著”的狀態(tài)。這五個字無論從寫實,還是詩意的角度,都展現(xiàn)了它的準確、以及任由想象力馳騁的廣闊。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在閱讀過的文本里,準確總是以犧牲美感為代價,問題、事實的界定,局限了語言可拓展的范圍。而一旦涉及修辭,想象力便會露出虛弱的爭辯,彷佛多說一句,準確就立馬起身而走。 麥克法倫的新作《深時之旅》完全顛覆了我對描寫一個自然事物能觸及的范圍。很多旅行、行走類的文本,或是試圖消除偏見,拓展認知,即“你以為……,其實是……”或是增加某種異域經驗,例如“你知道那……嗎?”而當下再多的驚奇似乎都像轉瞬即逝的流星一樣,驚嘆只能殘留一瞬,過度的消耗,驚奇本身已失去了意義。 麥克法倫既無意增加讀者的知識量,也不強迫讀者屏住呼吸、耐著性子聽他的旅行感想。他通過描述地下深處每一個被人類遺忘的世界——被人類當作墓地的洞穴、城市地下系統(tǒng)、儲存上萬年前天氣變化的冰層、海底深處——拓寬人類被自己所造物吞噬、日漸麻木的感知。 他用極其細致、精確,同時也不乏想象力的詞匯,描述每一次深入地下世界的過程。如何穿過狹窄,剝奪呼吸的洞穴,四周的墻壁是如何一步步收緊,生命是如何在黑暗處遭受危險,身體又是如何感知危險。讀者會掉進他的文字里,感受他所感受,呼吸他所呼吸。 在閱讀的過程,我一直想弄清楚,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如何豐富的感知,是如何僅僅通過敘述,展現(xiàn)了如此盛大的感官盛宴。 羅伯特·麥克法倫,劍橋文學院院士,英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布克獎評委會主席,新一代自然寫作及旅行文學的旗手。這里的每一個頭銜,都似乎能夠闡釋他文字所贏得的褒獎。但僅僅是這些,似乎有些太功利了。 我想更多的原因是因為,他對所經之處的好奇、發(fā)自內心的求知和敬畏。羅伯特·麥克法倫不是科學家,想把光引至黑處,讓黑暗的虛空中盛滿人類建構的意義。他總是把自己和周圍環(huán)境的一切看作是一起的,他不把自己當作外來者,一個試圖征服的人,而是一個和它們一樣面臨共同命運的人,一種極盡全力試圖抵達的感同身受,目光飽含探尋、了解的對視,就像那個和外星人接觸的手一樣,那是跨越的一步。 《深時之旅》有一個細節(jié),有一個小男孩在手工課上做個一艘船,那是地球毀滅時要承載的物種,里面沒有人類的席位。幾萬年以后,那時候的生靈探測我們,看到我們給地球留下的印跡,他們能讀出什么信息?會怎么評價? 《深時之旅》讀后感(四):在地下黑暗世界里探尋奇跡和希望 羅伯特·麥克法蘭(Robert Macfarlane)以其強大的文學之美而著稱,在英國暢銷書排行榜中率先倡導“自然寫作”的復興。麥克法蘭的最新著作《Underland》因其環(huán)境緊迫性而倍受贊譽,他與我們分享他的信念:我們腳下的黑暗世界,如何為我們提供新的啟示? 地下世界既是空間記憶,也是時間記憶,所以這也是本時空之書。英國-歐洲-北方,三個區(qū)間,十來處地下場所:中石器時代藏骸所、摩登地下城、深海實驗室、森林菌根網絡、戰(zhàn)時萬人坑、地下無星河……看似隨意,其實篇章盤根錯節(jié),互有呼應,比如終篇探訪芬蘭核廢料永久處置庫,某種程度上就繞回了第一個故事,此即墳場,也與殯葬有關,只不過一個事關過去,一個著眼未來。 整本書有條暗線,是麥克法蘭在暗物質篇里的苦苦叩問。他沒有一昧寫地下世界的綺麗與奇崛,書里同樣寫到逝去的生命、殘酷的戰(zhàn)爭與人類無法逃避的責任;這是本非常豐富的書,地質、物理、微生物、語言、神話、歷史……最后,麥克法倫的落腳點還是潘多拉魔盒中尚存之物。 麥克法蘭一直在這個隱藏的世界中航行,在“深度時間”回到千年的地方?,F(xiàn)在他浮出水面,并在問:當我們滅絕時,我們會留下什么?我們會成為好祖先嗎? 麥克法蘭說,冰川擁有令人難以置信的知識。因此,2016年,在北極有記錄的最熱的夏季后,他進入冰川裂縫從中汲取教訓。格陵蘭島東海岸的科努德·拉斯穆森冰川,這樣的冰層被稱為“moulin(冰川鍋穴,冰川鍋穴是由冰川內或冰川下的急流冰水攜帶石塊快速旋轉沖擊,使下伏的巖層產生旋渦狀的深坑。這種螺旋狀的渦流洞具有光滑的陡壁,洞底常遺留有磨圓的光滑球狀漂礫。)”,科學家們現(xiàn)在用它們來測量冰川和冰蓋融化的速度。 麥克法蘭下降了18米。他環(huán)顧四周感到驚訝,然后陷入融水的洪流,這感覺就像在一個巨大的外星生物里面......一個嗡嗡作響的藍色管子,麥克法蘭表示道。氣候變化正在使冰川迅速退縮,它被切斷為大塊碎片。格陵蘭島庫魯蘇克小村莊的當?shù)厝俗C實了這一點。麥克法蘭雙手捧著一個地球儀,代表著地球及其冰雪覆蓋的兩極,并談到海平面上升:此刻,冰的命運是我們的命運。 幸運的是,這不是一個關于迫在眉睫的完全毀滅的故事。麥克法蘭說,他不必遠離家鄉(xiāng),在劍橋尋找一個“充滿神秘和奇跡的嗡嗡聲”的世界。在埃平森林,他和一位生態(tài)學家一起散步,生態(tài)學家告訴麥克法蘭,樹木看似沉默,但在地下卻由其發(fā)達根系及龐大菌落編織成一張“木聯(lián)網”(Wood Wide Web)進行著密切交流,這是植物和真菌之間地下王國的名稱。 植物有感覺嗎?他們和我們人類一樣擁有感情嗎?他們會感覺到疼痛嗎?人類萬維網存在不到30年。植物和真菌菌根的根源已經相互交流并相互幫助長達4億年。樹木不是通過語言進行交流的,而是通過電脈沖信號進行的,正如人類的神經系統(tǒng)一樣。在土壤下面樹根伸展開來,伸展寬度至少和樹的高度一樣。樹根纏繞在一起,構建起與周圍其他樹木的聯(lián)系。從這個意義上說,森林就是一個單獨的生物有機體,就連各種各樣的真菌也加入進來。把它們自己連接到這個基于根的社交網中與樹木進行溝通。真菌是第一批返回廣島周圍爆炸地點的生物。它們沒有滅絕的危險。麥克法蘭認為,從木聯(lián)網上學習,學習與孢子對話可以幫助拯救人類。 凝視著芬蘭核燃料儲存庫Onkalo,這里深埋著永遠遠離人類的核廢料。Onkalo的意思是“隱藏的地方”。它的位置在地下450米,位于芬蘭西海岸19億年前的巖石內。這肯定是一個令人深感郁悶的地方?但麥克法蘭說,數(shù)萬年來,放射性廢物對人類仍然是危險的?!斑@是合作與交流的一個例子。一項非常復雜的任務,金字塔只持續(xù)了5000年。在Onkalo正在進行的思考是我們如何成為優(yōu)秀祖先的一個例子。這是一個我們需要一直在問自己的問題。 麥克法蘭還遇見了巴黎地下“隱形城市”的一些居民。法國首都街道下面有320公里的地下墓穴和采石場。他花了三天時間在迷宮中航行,有時不得不側身像“蜥蜴”一般前進。 這些是十年內陸探索的筆記本:約克郡荒原下實驗室中尋找宇宙起源時的文字,門迪普山的古代礦井深處,挪威偏遠北極“洞穴藝術”遺址,斯洛文尼亞高地的”無星河“。現(xiàn)在把這一切都匯集在名為《Underland》的書中,麥克法蘭認為:人類應該激勵我們采取行動,而不是冷漠。它應該幫助我們將自己看作是過去數(shù)百萬年以及未來數(shù)百萬年的禮物,繼承和遺產延伸的一部分,讓我們考慮我們留下的時代和生命將會留下什么。 一位藝術家用小須鯨的肋骨雕刻了這只貓頭鷹,在赫布里底群島的海灘上沖了上來。麥克法蘭帶著它作為護身符,幫助他在黑暗中看到。它有用嗎?是的,他說,因為我不僅知道如何在黑暗中看到,也看到了黑暗,就像它一樣。我們是一個聰明,可怕的物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