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背上的冬天
讀小學時,每當放寒假,我們歡天喜地沖出那個破敗的學校,跑進那些個至今還讓我無比神往的冬天里。 我們的假期通常在牛背上度過。無論陰、晴、雪,每天早晚都要放牛。 聽起來那么辛苦,實則不然,那甚至可以說是我們的快樂休閑,比現(xiàn)在父母領著滿世界旅游的孩子們還要快樂。 冬陽暖暖的晴好天氣,我們呼朋引伴,“騎牛小分隊”浩浩蕩蕩出村了。牛們也知曉規(guī)矩,一出欄門,自動匯入群中。相互之間也不打架,也不怨懟仇視,和諧相處——是好哥們好姐們兒的,跳躍往之,相見甚歡;是情侶的,耳鬢廝摩,交頸示愛。 我們這幫小騎士們駕馭著牛群,到了目的地,“甩蹬”下牛。牛放南山,自由采食,我們男孩子斗雞、走“老馬”、打關、抓特務;女孩子跳“海”,跳皮筋,或摘蠶豆葉做成毽子踢。男孩女孩一塊兒玩的游戲則是丟沙包、躲貓貓、過家家。其中過家家最適合,“小倆口”兒全是實體男女,只是假戲不會真做,到了會真做想真做的年齡,我們已然不再玩“過家家”的游戲了。 出門看天色,進門看臉色。如果是冷風颼颼的陰天,我們就獲準帶火柴上山引火向。如果提出進一步訴求,父母通常也能準許,并且?guī)兔那嗍桌飺埔粓F餌塊粑出來,切成片,讓我?guī)еシ排!V劣谟弥裢惭b了米到山上煮竹筒飯的勾當,那是要暗中行事的。那些年,米很金貴,雖然也是吃進肚里去,但是,父母必須計劃餐食,在他們看來,一天兩頓飯以外的使米,屬于浪費糧食。因此,我們得頭天夜晚避開二老耳目,伐竹制筒,再瞄準契機,偷米偷鹽裝上,藏在牛廄樓上的干稻草里。翌晨放牛出廄時,趁父母不注意,迅疾取出,塞在衣襟下面,騎上牛背就走。到山上,與小伙伴們一起,拾柴禾,籠大火,燒餌塊粑、煮竹筒飯。一幫毛頭小子們盤踞荒山,圍火而食,像極了上古先民的生活場景。 冷雨漱漱的日子,我們會被特別準許不拉牛出門去山上放了,草料也由父母親自己添加。賦閑在家,倒不適應了,有些困坐的焦躁感,望著門外密密匝匝的雨林,小腦瓜子里想的是牛山上的那些熱鬧場景。 大雪封山,天地一片銀白,地上的草也被遮掩得嚴嚴實實。臨近午飯的辰光,父親還是會對坐在火塘邊烤火等飯吃的我說:“去,拉牛去水井邊喝熱水!”我磨磨蹭蹭的,想等飯吃了再行動。父親兇我道:“你都會餓,牛吃干谷草,不口渴?!快點拉它去吃水了來,我們等你吃飯!”父令如山,只好撅著小嘴快速行動。 我們村中的泉水都非常奇特:盛夏清涼甘冽,沁人心脾;寒冬臘月里則熱汽裊裊,溫嘟嘟的,像恰到好處的溫開水。不但人,牛馬也喜歡飲用。家家都有熱水器的當今,冷天里,婦女們洗菜滌衣,仍然愛到井邊池子里去。 雪霽的午后,我們一幫放牛娃照例要騎牛上路兜一圈,以防牛腿腳踡麻木了。我們這一群牛騎兵,躥出村莊,行進在白茫茫的雪原上,先是慢行細走預熱,等牛身子骨活動開后,發(fā)一聲喊,躍牛揚鞭,奮蹄奔馳。在上下一色的天地間,躍動著這么一支特別的隊伍,好像武俠小說里描繪的雪原悍匪出沒的場景…… 童年遠去,現(xiàn)在的鄉(xiāng)村,已不再有放伙牛的情景。然而,牛背上的快樂,我至今珍藏,不時回味,以給這乏味的人生添那么一些兒歡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