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稻香憶錦年
又到稻香谷黃時,我憶起那逝去的童年,還有山歌。 農村出生的孩子喜歡泥土的芳香,喜歡地里的莊稼,更熟悉每個季節(jié)的風景。端午過后,田里的禾苗就茂盛起來,瘋了似的拔節(jié)生長。梅雨季節(jié),一壩翠綠的禾田間,頭戴斗笠,身披蓑衣的人們,用秧耙在水稻的間隙中一行一行的薅過來,薅過去。這時,壩中總會有“滿壩稻禾清悠悠,妹在溪尾是在溪頭?……”的山歌飄起。 給水稻殺蟲,那時很少看到用噴霧器,多數(shù)是用棕絲包著六六粉,掛在竹竿的一端,然后用小棒敲打,農藥就從棕絲中漏出,沾在禾葉上,驅走或殺死害蟲。禾苗打包時,天氣往往悶熱難耐,夜晚空中雖然電閃不斷,但就是不下一絲雨。大人們說,這種干雷公天氣最不好,禾苗不但欠水,電閃反而給老鼠啃吃秧包提供了亮光。這當然只是一種說法,水稻在抽穗時期是最怕缺水的。雨水稀少的六月,為了不讓禾苗受旱干枯,這時村里往往會組織大家去塞堰。塞堰就是用石頭和黃泥將小河攔腰截流,使其水位升高,讓不多的河水沿著溝渠流進稻田里。小時候,我們最喜歡與大人一起去塞堰,因為在這時,總能在被攔腰截流的河里抓到許多的小魚和螃蟹。 入秋后的金黃田野,是兒時最喜歡的一個季節(jié),記得在上小學時,秋季開學后不久要放打谷假。放假后,我們隨著父母到田壩上去收割谷子。由于年齡小,力氣輕,不能像父母親那樣捏著一大把谷穗在戽斗里用力地拍打,只能割點稻把。有時不小心,或用心不專,割稻禾時手被鐮刀劃傷,那是常有的事。說是與父母親一起去打谷子,其實多數(shù)是在田壩上鬧著玩。母親在割稻穗時,我們兄妹就走到距母親不遠的稻禾中,靜靜地站著。看見蚱蜢飛過來,就輕手輕腳地走過去將其逮住。半把個小時下來,就能逮到很多,有油麻蚱、仿水婆、沖碓桿,還有的至今我都叫不出名字。逮得的這些蚱蜢,母親將它們的腳和翅膀去掉,用油炸得噴香,成了我們飯桌上的美味。與父母到田里收割稻谷,除了捉蚱蜢、用稻草支草棚、摳泥鰍的趣事外,還有就是去井里給父母親背涼水。八月涼水在井里,剛用水壺裝來的涼水,田上坎下的叔伯叔媽也來喝上兩口。喝了水,停歇時,他們總會教我們唱上一兩句山歌,現(xiàn)在我還完整記得的一首是: 楊家灣, 楊家灣里水清甜。 喝你涼水心頭爽, 找個楊妹同種田。 童年的稻穗,承載著無數(shù)的歡聲與笑語。中年的稻穗,飽含著牽掛與心憂。 如今,我父母都已年過六旬,但他們還是舍不得放棄家里的那片田地。父親說他還能種,田不能丟,俗話說千兩黃金米下死。每到收割這個季節(jié),我都要回去看看。雖然現(xiàn)在收割稻穗已不再是用戽斗拍打了,但也是很擔憂,擔憂父母身體吃不消,擔憂年老的父母難以將小型脫粒機抬到稻田里。雖然小村在農忙季節(jié)也能請到幫工,但父母也不閑著。請到幫工來收割谷子那幾天,母親在家里辦飯,父親與請來幫忙的人一起抬打谷機、割谷把、喂稻穗、捆稻草,甚至還要挑一百多斤的谷子往家里跑幾趟??粗顾畯母赣H那滿是皺紋的臉上冒出,我總是暗下決心,今秋收割完后,明年一定要說服父母不再種田了。可今年父親不但只種自家的田,還把已外出打工的鄰居家的田也一起種了。在擔心父母身體吃不消的同時,我又想,如果人們舍棄了對水稻的春種夏管,秋季就沒有了遍野稻黃,那秋天就失去了它最美的顏色,“金秋”之稱也名不副實了。還有,如果我的父母不是勤勞的人,那我記憶里,童年的稻穗怕早已秕寡了。 現(xiàn)在,滿壩的稻谷又黃了,我利用雙休回到老家,與父母一起收割。鼓脹的稻粒,在陽光的照射下散發(fā)出金秋的香味。微風吹來,稻浪起伏,像在夸贊如我父母一般辛苦勞作的人。這時,我總喜歡站在稻田旁,靜靜地回憶著、品味著,一任眼前的稻浪浮起那些逝去的錦年,還有那撒落在稻穗里的歌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