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簡論
唯心主義哲學認為,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意識決定物質,物質是意識的派生物。主觀唯心主義,認為決定物質的“意識”,是源自于自身的精神或者思維,也可以認為是腦;客觀唯心主義,認為決定物質的“意識”,源于外在的某種能量或規(guī)律。 唯物主義哲學認為,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派生物。樸素唯物主義,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由幾種“原初物質”組成,比如東方的金、木、水、火、土和西方的水、火、風、土兩種具體觀點;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認為一切運動都是由于“機械運動”(外力作用),認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按照某種定理、定律,在相對恒定或固定不變;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實踐是檢驗一切的唯一標尺,認為世界上每一件事物都不是一層不變的。 綜上所述會發(fā)現: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之間并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它們兩者交感相錯,彼此交融、錯雜;它們二者又對立制約,相互要駁倒對方來證明自己是對的;它們還互根互用,互為另一種觀點的根本,無法脫離另一種觀點而單獨存在,在闡述自己觀點的時候,又運用另一方的論證方法;而且他們也存在消長平衡,在不同歷史條件、社會階段下,輪換著占據“上風”;并且他們有時還互相轉化,比如唯心主義哲學家黑格爾的“辯證法”,又被唯物主義哲學家馬克思拿來轉化成了“辯證唯物主義”。 其實世界本來就沒有絕對怎樣,只有相對怎樣;沒有越怎么樣就越好,只有適度最好。適度不一定偏“激進”,也不一定偏“消沉”,更不是中庸,而是選擇最佳的一個“點”,最適合的點。 意識與物質,他們同時產生,而且一方不存在,另一方也就不存在了。社會最有利的發(fā)展,需要唯物與唯心之間最適合的一個點,而不是兩者中的某一方。唯物主義者與唯心主義者,他們互相曲解對方,但又無法完全脫離對方的理論。意識與物質本就同生共滅,生命靜止,這個本體的意識也就消失了,意識喪失,這個個體也就不是原來的個體了。 哲學的本質是“思考的學問”,而不是爭論、辯論的學問,更不是要否定別人。經過歷史的長河,思考出重要成果的人就是曾經的那些哲學家,哲學家也就是“思想者”,我們需要站在這些前輩“巨人”的肩膀上,擁有自己的頭腦、思想和思維模式,去看向更高、更遠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