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一樣的人
今天心情好,自覺胸襟突然變大了許多,這很難得,所以我抓住了這個好機會,極力擴大視野,聊一聊全人類。
大家都說人是高級動物,這種表達我總覺得差強人意。因為,人和動物有本質上的區(qū)別。
馬克吐溫曾說:人是這世上唯一的該臉紅或能臉紅的動物。
他說得太有詩意,通俗點說,人有精神、有思想意識,人用精神意識支配行為,而動物的行為只是本能。
再進一步說,動物只知本能地食色繁衍,低頭覓食,而不懂得思考,因為它們沒有思維。思維很寶貴,上蒼唯一賦予了人類。
因此,動物中,長頸鹿等之外,在行走時很少仰頭,它們不懂得仰望,因為,食物在他們的腳下。
而人,總要仰望點什么,只有向著高遠,才可以支撐起生命和靈魂。
抬頭仰望,星空便是我們的信仰??档伦钕矚g凝神仰望星河?!懊慨斘异o靜地佇立仰望那浩渺深邃的蔚藍色的天空時,一種永恒的肅穆和生命的崇高便油然而生——仿佛上帝在叩響自己的額頭,一股神秘而偉大的授意如波濤般洶涌而來……”
而我則最愛仰望高山和游云。在山底,仰望著高山的巍峨,便感到自身的渺小。臥樹下,仰望著游云,便想到了人生的飄浮。
而在中國,更多的人,矮化為了動物。沒有閱讀,沒有思考,沒有精神信仰,每天的忙忙碌碌,只是為了追名逐利,只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欲。
所以,這個社會才如此浮躁。我并非九斤老太,對過去的一切也從不盲目留戀,但卻依然為中國的未來擔憂:未來,是否會一代不如一代。
為何會如此?或許可以歸結為生存壓力巨大,社會物質的匱乏。
有句俗語,出自《管子·牧民》,即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意思為百姓的糧倉充足,豐衣足食,才能顧及到禮儀,重視榮譽和恥辱。這和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差不多,他將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一般來說,這五種需要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低一層次的需要獲得滿足后,就會向高一層次的需要發(fā)展,只有在較低層次的需求得到滿足之后,較高層次的需求才會有足夠的活力驅動行為。
此外,社會風氣對人性的影響巨大。拜金主義思潮污染整個社會,在經濟手段管理下的社會生活中,“一切向錢看”成了當今時尚。社會誠信缺失現象較為普遍。誠信缺失現象存在于社會的方方面面,一切以“利”為目的,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錢”就圖等思想影響了很大一部分人。
一言蔽之,人生目標的過分現實化和功利性,形成致命的短視和由此而引起的人生的被動。
因為,思維太現實,便缺乏了浪漫,也就缺乏了想象,缺乏了突破性的意識流動,缺乏了宏闊的視野,缺乏了人生理想境界之美的追求。
有一個話題,很有趣,是關于功利性的,即曾有人將身邊所遇的人歸為植物性和動物性兩類。
何為植物性和動物性?下面不妨以我的理解來解釋一下。順便,加了點想象。
一個女子,無妝而秀麗,帶著一點中性氣質,穿著一身休閑,麻布的布裙和淺色的球鞋。最令人難忘的,是她的笑容。如此暖煦,眼睛笑得劇烈,笑得彎彎。走進人群之中的她,如同遺世獨立,突兀的存在會讓他人立時感覺空氣發(fā)生變化。而普通人一走進人群,如同水滴匯入海洋,不見痕跡。
她大多寡淡少言,然而卻可以像墻頭薔薇一樣絢爛天真,又可以像樹般的篤定靜默。她布衣素食,獨立自主,懂得與男子并肩站立觀望人間景色。她極可能喜歡讀書,書不是胭脂,卻會使她心顏常駐。書不是羽毛,卻會使她飛翔。因為書中收藏著百代精華。
正如某位作家所說,植物一樣的人是好看的。他們的存在,是對世間的恩惠,他們因稀少而珍貴。他們經歷獨特,但所言所行,絲毫沒有浮夸。待人真誠實在,有一種粗率的優(yōu)雅。人生觀是開闊而堅定的,自成體系,與世間也無太多瓜葛。
而又有另一些人,不管他們是何種職業(yè),在人群面前表演欲望太過強盛,用力通過各種媒介來推銷和演出,便覺得動物性的一面太過明顯。功夫做足,野心昭顯,昌盛踴躍,但最終無非是普遍性的平庸。
談到這,我悲哀著又幸運著。
悲哀的是,自己總在不知不覺間便被功利困擾,沾染著動物性。幸運的是,我有一份期待,期待著自己的成長,成長為植物一樣的人。
原創(chuàng): 咖啡 咖啡隨筆
(責任編輯:副主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