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场视频在线观看88,欧美日韩在线亚洲综,午夜福利国产小视频在线,国产高清亚洲精品视bt天堂频

    說說網(wǎng)

    首頁 > 說說散文 > 散文隨筆 >

    散文隨筆

    傾聽肅北的風聲

    散文隨筆2023-04-3064舉報/反饋

    我站在黨河的岸邊,聆聽它的低吟淺唱。水色與天色共色,淡淡的,閃爍著一片片瓦藍。面對默默無語的黨河,我想象,黨河兩岸,曾經(jīng)有多少人駐足如我一樣感嘆人生行旅的匆促。大自然是不老的,就像眼前的黨河,時間可以改變河道,但卻不能改變它的存在。

    肅北的風聲響了,那風聲在粗礪、曠遠的原野,發(fā)出奇異的聲音。在風中,車子就像一只布滿積塵的甲殼蟲,在遼闊的肅北大地蹣跚而行。貼窗傾聽,風聲一陣緊似一陣。

    十月的肅北,天高云淡,濃濃的秋色里,草木漸黃。肅北,用猛烈的風聲,迎接我們進入它的腹地……

    肅北有兩副“身軀”,雖然分開,卻不疼痛,純屬地理意義范疇。它們中間隔著敦煌、瓜州和玉門,倘若互相走動,兩地農(nóng)牧民還得穿越這些地方進入。南面的一半,在祁連山脈西緣、河西走廊的南側,習慣上稱南山地區(qū)。北面的一半,在河西走廊的北側,也叫馬鬃山地區(qū),習慣上稱北山地區(qū)。

    其實,無論怎樣,它們有一個統(tǒng)稱:肅北蒙古族自治縣。說它小,它也很大,總面積達6萬多平方公里,等同于一個寧夏回族自治區(qū);說它大,它也很小,總人口不過2萬余人,平均每平方公里不足半個人。只有走進遼闊的肅北大地,才能感受到肅北的地廣人稀。

    在玉門的昌馬石窟,我們與五代宋初的諸佛依依惜別之后,一路向西馳行。經(jīng)石包城、哈什啥爾、石板墩和紅柳峽,進入縣府肅北所在地黨城灣鎮(zhèn)。

    沿途,肅北的面紗被一一揭開了。山間盆地、峽谷溪流、高聳雪峰、草原牧場,和沙丘戈壁,不時映入眼簾,呈現(xiàn)出奇特的地形地貌……

    人到達所有地方的能力是有限的,就像我眼前的肅北,在這之前是無法想象的。在很早以前,我捧著地圖一遍遍地翻看,神思遐想。祖國之大,我們的雙腳即使借助發(fā)達的交通工具,也難以企及。于是,我的目光從蘭州出發(fā),常常沿著河西走廊,跨越祁連山脈的阻隔,最后定格于1000公里之外廣袤的肅北大地。
    來源: m.vpsboy.com

    我對肅北的著迷,緣于我對沒有到達的地方總是心向往之。關于肅北,我聽過一位肅北的詩人朋友的動情描述。他敘述了那里的歷史沿革、宗教信仰、部落形成,傳統(tǒng)習俗、語言文字、名勝古跡和山川地貌,這讓我萌生了一定要走進那里的強烈意愿。

    走進肅北,讓我有了一個較為直觀清晰的認知,這是三年前的一次肅北之行。

    黃昏時分,風漸漸小了。遠處天際線,迷迷離離,閃爍著一片燈火,肅北縣城分明離我們越來越近。頓時,長途跋涉的勞累仿佛消解了大半。入住的肅北賓館別有一番蒙古族風情,讓人感到既親切又陌生。這就是肅北嗎?

    肅北小城是靜謐和安詳?shù)?。當東邊天際露出魚肚白,我們毫無睡意,紛紛從被窩里爬起來一睹小城的風采。

    肅北小城確實不大,卻規(guī)劃的很精致。寬敞的街上,行人車輛不多,時常碰到身著蒙古服飾的男女老幼與我們擦肩而過。他們的臉龐上洋溢著笑意,相互用肅北蒙古土語或漢語對話……

    落成不久的肅北火車站小巧玲瓏,別具民族特色,連接起一條敦格鐵路。2016年1月9日,一個載入肅北史冊的瞬間,讓肅北不通火車的歷史永遠結束了。肅北各民族老百姓的心扉上就像插上了翅膀,從此飛向更遠。

    回望肅北的歷史足跡,我依稀看到,4000余年前,一群身披獸皮、手握石器的先民,懷揣純粹的夢想,從新石器時代出發(fā),尋覓自己的棲息之地。他們從不同方向走進肅北大地,沿黨河和疏勒河流域定居。之后的若干年,色爾騰部落在頭人“宗對”統(tǒng)領下,形成了肅北蒙古族南山地區(qū)最早的聚集地……

    一位肅北當?shù)嘏笥阎v述,肅北蒙古族歷史和文明是在不斷遷徙中書寫的,沒有他們的足跡,就沒有今天的肅北。

    祁連山脈自北向南延伸的野馬山、大雪山、托來南山、疏勒南山和黨河南山的降水和融雪,孕育了黨河、疏勒河、榆林河和野馬河等河系。擇水而居的生活方式,就像一股強大的基因,在肅北蒙古族牧民的血脈里傳承流淌。

    十月的黨河,已沒有了盛夏的洶涌澎湃,氣勢如虹。我站在它的岸邊,聆聽黨河的低吟淺唱,水色與天色共色,淡淡的,閃爍著一片片瓦藍。面對默默無語的黨河,我想象,黨河兩岸,曾經(jīng)有多少人駐足如我一樣感嘆人生行旅的匆促。大自然是不老的,就像眼前的黨河,時間可以改變河道,但卻不能改變它的存在。起風了,吹皺河面泛起的漣漪……

    行色匆匆?;胤禃r,盡管疲憊乏累,肅北古代游牧民族巖刻及五個廟石窟深深吸引了我們。同行的一位文物專家更是喜形于色。

    巖刻分布很廣,有大黑溝、野牛溝、灰灣子和七個驢溝巖刻。其中尤以大黑溝巖刻內(nèi)容最為豐富,畫風粗獷、率直、樸拙,多以射獵、放牧、習武、乘馬作戰(zhàn)場面出現(xiàn)。伴有梅花鹿、大角羊、野牛和駱駝等動物肖形。

    文物專家介紹,這些巖刻采用凹刻和凸刻的方式,刻畫于避風向陽的山坳里和陡峭的花崗巖及石灰?guī)r上,這樣是不易風蝕和脫落的。據(jù)他考證,這些巖刻畫當屬春秋、戰(zhàn)國至西漢期間肅北古代游牧民族的文化遺存,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和研究價值。

    沿著肅敦公路前行半小時,遠遠望去,在黨河沖積谷地的一列崖面上,絕壁臨水,鑿洞為窟??咔皸盍尚校谟秤谄溟g,頗有幾分神秘肅穆的氛圍。一股山風吹過,“刷刷”作響之后,有許多落葉紛紛飄零。由于年代久遠失修,懸置半崖的19個洞窟和殘窟已無法登臨,唯有其中五窟可以進入,故名五個廟石窟。

    窟內(nèi)壁畫描繪內(nèi)容豐富,水月觀音、飛天、維摩詰經(jīng)變相、密宗壇城及佛門弟子畫像一一展現(xiàn)出來。他們宛若穿越歷史的煙云,用一種別樣的目光打量塵世……

    驀地,我聽到了歷史的回聲,看到了五個廟石窟自十六國晚期至北魏時期造像的盛況。梵音裊裊,木魚聲聲,諸佛的吟誦如絲如縷,不絕于耳……

    肅北的風聲,逾越古今,撫摸滄桑!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