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筍與火紙
過去人們不吃竹筍,竹筍是粗纖維,肚子里本來就沒有油水,吃了就更是癆腸寡肚,所以竹筍就成了造紙的原料。 筍子長出三四個月,割筍子的時節(jié)就來到了。陳家溝幾個隊(duì),放下其他事,無論大小老少都要去割筍子,把筍子的枝叉剔了,筍子尖也不砍,捆成一捆拖回來。 接下來,把筍子砍成一米五左右長的一根,再破成兩開,又捆成捆,扔到塘子里。一層筍子,一層石灰,一個塘子填滿,就放水進(jìn)去,把他們淹死。過了十月份,池塘開始放水,把筍料繼續(xù)留在塘子里,一直待到寒冬臘月,等那筍料被石灰水漚得溶爛,才能把它們從塘子里抓出來。 成堆的爛筍,早已沒有筍子的原形,不過這時還不能造紙,還要把筍料挑到碓窩里去打。碓窩是石頭做的,打料的石頭嵌在一根大木頭里,在木頭的中間打個孔,形成杠桿,人在后面踩,把前頭的石頭升起來,一上一下,直到把筍打成漿。打料是力氣活,即使是在大冬天,全身都要汗?jié)瘢慨?dāng)這個時候,父親總會趁機(jī)教育我和姐姐,不努力讀書,以后在農(nóng)村就要像這樣累得八個喉嚨出氣,還賺不到幾個錢,你們以后要跳出農(nóng)門,才不愁天干雨淋。 紙漿打好后,就可以舀紙了。用簾子在紙漿湯里舀,一舀就是一張火紙,積成大約一米高時,就用一塊木板壓在上面,先用石頭把水壓一些出來,再套上壓杠,把水?dāng)D干。 舀紙是大哥的活,因?yàn)橐?,一站就是半天,一張一張地舀,到舀完一缸漿,腰桿要弓好一陣才能伸直。大嫂常說大哥三更半夜喊號子,那就是翻身時腰桿痛,不自覺發(fā)出的聲音。 然后就是扯紙,一張張地扯,再晾干。這種晾干可不是宣紙那種方法,用刷子在火墻上兩刷子刷下去,一張一張干。火紙是讓其自然干。我舀不來紙,就與爸爸、姐姐打料,然后再扯紙、晾干……挑到市場上去賣。 造火紙時,還有一個非常值錢的附屬品,紙筋。這個東西是在舀紙前,用竹棍在紙漿缸里剔出來的竹筋。這個活有點(diǎn)像劃槳,那嘩嘩嘩的水聲,如裂帛如破竹。竹筋干了就是紙筋,這個與石灰混在一起,可以糊墻和粉墻。當(dāng)時這個紙筋賣1.5元一斤,家家戶戶修房子都要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