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濫讀”也有好處
讀書的一個困擾——質與量。兩者并不對立,但常有人將它們對立。 前不久,新周刊有篇《每年讀300本書的老師們,你們眼睛不會痛嗎?》刷屏網絡。該文質疑年末總結讀了×××本書的達人們,作者表示“就算不吃不喝不看劇不逛街,一年也讀不了300本書啊!” 其實,興趣是最好的引導。我們做一件事情,愿意投入而感覺快樂與安慰,愿為而不怨為,就是因為有興趣。所以永遠不要小瞧一個人為他所愛愿意的付出。同時,再說“好書”。怎樣的才算好書呢?經典有可能過時,經典未必適合每個人。讀書不跟風,有主見地選擇,沒錯??墒?,我們的頭腦里不會天生就有“好書”的概念。 歐陽修以《賣油翁》告誡過,熟能生巧。王云五先生說,濫讀也有好處,他以前不敢作文章,但濫讀書后,寫出來就是文章。這個道理,那么明白,“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沒有足夠的閱讀量,何談好的讀書方法呢?胡適先生說,為學當如埃及塔,要能博大要能高。博大是基礎,一點一點累積,才有那塔頂的冒尖,才有整座建筑的堅固。 只捧著一本書,很難形成對這本書所談對象整體的深度認識,必要發(fā)散開去,由這本書到另一本書,由這個作者到另一個作者,由這個看法到另一個看法,然后才會有足夠的判斷力,才會知道什么是好書,才會知道怎樣選擇。 我一直倡導主題閱讀。有些人說,會不會很枯燥、很麻煩?其實不然。這是一種有用的“取巧”。這堆書必有交叉重合,資料背景類可以不用每本都細讀,可跳的就跳過,但須關注每部作品的獨特之處。新周刊作者說,讀書要從頭看到尾,他引以為傲的這種“認真”,在我看來,有些笨拙,有些寡陋,是一種剛入門的讀書方法,如果要有質的飛躍,就要有變通。 生而有涯,讀書不盡。多花時間在無價值的書上,就浪費了讀更有價值的書的精力。假如你讀了十幾年的書,讀了成百上千的書,現(xiàn)在看到一本書的標題、目錄、簡介,或者在連續(xù)閱讀幾十頁之后,還不能判斷這是不是一本好書,平庸之作也費勁啃讀,那你才真是白讀了。濫讀有好處,不等于就是說,一味地濫讀,不加選擇,要把你的愛,給值得的。 書徑漫游,常遇路人,擦肩而過,隨意遺忘;有時心心念念的,見了面卻很失望;有時偶爾邂逅,竟然很驚喜;也有很久以前喜歡后來逐漸淡漠甚至反感,也有經了歲月才懂得他的豐姿。我愿意接納進我的世界的,我愿意視之為知己的,終究也只有些許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