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场视频在线观看88,欧美日韩在线亚洲综,午夜福利国产小视频在线,国产高清亚洲精品视bt天堂频

    說說網(wǎng)

    首頁 > 說說美文 > 隨筆美文 >

    隨筆美文

    讀城箋·行色

    隨筆美文2021-11-18150舉報/反饋

    人生就是一場旅行,沿途有著無數(shù)動人的風景,可惜我們總是行色匆匆,甘于錯過。

    例如我的父親,他戎馬半生,飄蕩了半個中國,似乎只要有軍營,他便能隨遇而安。只是那種“安”,仍然避免不了行色匆匆。無法把根扎下來的日子,在歲月的洪流里無處安放。洛陽,終于讓人卸下行裝,安然生活。

    因為這里有佛。

    最富盛名的,當然是盧舍那。傳說佛有三身,即法身佛毗盧遮那、報身佛盧舍那、應身佛釋迦牟尼。按照佛家的觀點,報身佛是表示證得了絕對真理,獲得佛果而顯示佛智的佛身。因而,在佛之三身中,只有報身佛盧舍那,宣稱“現(xiàn)世現(xiàn)報”,我即是佛,佛即是我,人人皆可為佛。

    這恰與武則天的心思暗合。據(jù)《大盧舍那像龕記》載,當時身為皇后的她捐出兩萬貫脂粉錢,在龍門西山修建了氣勢恢宏、雕工精美的盧舍那大佛。這尊佛面容飽滿、秀麗端莊,嘴角似有笑意,被譽為“世上最美麗的佛陀”。不少學者認為,這尊佛的藍本,就是時年四十四歲的武則天。

    這位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與佛教有著極深的淵源。傳說釋迦牟尼在世時,帶領眾弟子托缽行乞,路遇一群孩子在沙堆上玩耍。其中一個調(diào)皮的小姑娘,眼見佛陀漸漸走來,便捧起一把流沙,笑吟吟地走到佛陀面前,將沙子倒在佛陀的缽盂里。佛陀面帶微笑地接受了這份特殊的流沙供養(yǎng),領著弟子們遠去了。

    佛陀的大弟子舍利弗心中納悶,說這個女孩如此無禮,用流沙戲弄世尊,世尊竟不以為意,是何道理?佛陀說,一千五百年以后,那個女孩將投生東土為王,我受此流沙供養(yǎng),使其種下善根因緣,從此光大佛法,豈非一樁好事?

    果然,武則天一生篤信佛教,尤其是后來借助《大云經(jīng)》登上帝位,更是對佛教推崇備至。

    其實,佛教與洛陽結緣,早在漢代就開始了。

    相傳,東漢永平年間,明帝夢遇金人,白光環(huán)繞,自西而來。明帝夢醒有感,遂遣使西行求法。三年后,使者偕西域僧人攝摩騰、竺法蘭歸國,并以白馬馱經(jīng)相隨。明帝聞之,命人在雍門外建白馬寺供養(yǎng),此為中國政府官方認可佛教之始。攝、竺二僧在此譯出《四十二章經(jīng)》,并使佛法流布于東土。一千多年的滾滾紅塵,湮沒了曾經(jīng)繁華的漢魏故城,倒是這座伽藍歷經(jīng)風雨,幾毀幾建,香火綿延至今。

    佛學在中國流傳開來后,越來越多的僧侶對這些從西域、中亞或是海上絲路輾轉而來的散亂經(jīng)文感到疑惑和不滿,于是自魏晉至晚唐,東土掀起了曠日持久的西出陽關求學運動。五百年間,先后有百余名僧侶,或組團,或獨行,前往佛教誕生地印度深造。

    梁任公認為,佛教的傳入,使中國有機會從外來文化中吸取養(yǎng)分,同時,佛教中的哲學觀念與中國文化極其投契,當時的知識分子自然對其持有強烈的求知欲。宗教力量的感召,加上對文化探索的求知欲,致使一批批僧人不懼艱險,不遠萬里,踏上西行之路。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玄奘法師了。

    內(nèi)子的家,便在玄奘法師誕生之地。流經(jīng)這里的造紙河,相傳為東漢蔡侯造紙舊址。幼年的玄奘法師,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有著優(yōu)秀的品格。八歲時,他聽父親講《孝經(jīng)》,當講到“曾子避席”時,他立刻起身恭立一旁。父問其故,他答道,古賢人見到老師就立刻起身聆聽教誨,今天父親給我講經(jīng),我怎么能坐著呢?

    十三歲時,玄奘在凈土寺出家,自此獻畢生心力于佛法。經(jīng)過游歷各地、遍訪名師,年輕的玄奘很快成長為一個受人景仰的僧人,但他不滿足于此。在學習過程中,他發(fā)現(xiàn)各地各宗的論點頗有不同,有些甚至相悖,于是萌生了前往印度求法的念頭。

    有一位同鄉(xiāng),已經(jīng)走到了他的前頭。兩百年前,誕生在同一片土地上的道整和尚曾經(jīng)跟隨法顯禪師,從西安出發(fā),出敦煌,渡流沙,經(jīng)鄯善,越蔥嶺,到達印度,這位同鄉(xiāng)后來并未隨法顯回國,而是終老于佛國。

    玄奘這次,注定是歷史上最艱苦、最偉大的西行。由于沒有獲得朝廷的許可,他只能孤身一人“冒越*章,私往天竺”。在邊塞,由于沒有出關手續(xù),他冒著殺頭的風險,混在災民中闖關而出;在高昌,由于高昌王的刻意挽留,他“水漿不涉于口三日”,以生命博得繼續(xù)西行的機會;在莫賀延磧,“上無飛鳥,下無走獸,伏無水草,顧影唯一。四夜五日口腹干焦,幾將殞絕。四顧茫然,夜則妖魅舉火,燦若繁星;晝則驚風擁沙,散若時雨”。由于向西的通路為突厥人所控制,他不得不繞道阿富汗、烏茲別克斯坦和巴基斯坦,輾轉到達印度那爛陀寺,路途之險遠,在西行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玄奘一生行色匆匆,身體或心靈,總有一者在路上。西行游學十九年后,當他再次邁入大唐的國土時,立刻受到了太宗李世民的禮遇。又一個十九年開始了,在這個十九年里,玄奘共翻譯佛經(jīng)一千三百五十卷,平均每年譯經(jīng)七十一卷。

    譯經(jīng)占據(jù)了玄奘的大多數(shù)時間,但他所做的還不止于此。據(jù)他的弟子記載,每天譯經(jīng)完畢,玄奘還要禮佛行道,三更暫眠,五更又起,讀誦梵本,擬定次日的翻譯內(nèi)容。黃昏時分,他還要為全國各地前來學習的僧侶們開壇講經(jīng)。夜晚掌燈后,更要不厭其煩地為本寺的百余名弟子答疑解惑,“酬答處分,無遺漏者”。這樣的治學精神,真可謂古學者中的典范。

    玄奘歸國后,曾兩次上書要求回故鄉(xiāng),或是在故鄉(xiāng)附近的少林寺修行,最后一次“乞骸骨”已是晚年,但都被皇帝拒絕了,這或許是他永遠的遺憾。麟德元年正月,玄奘在玉華宮翻譯《大寶積經(jīng)》,僅僅翻譯了幾行,便對眾僧說道:“我大限將至,恐怕是無法翻譯完這部經(jīng)書了,現(xiàn)在只想去蘭芝谷拜拜佛,看看我親手栽種的那棵娑羅樹。”眾僧相顧,莫不潸然。

    一個月后,不知疲倦的玄奘法師終于在疲倦中功德圓滿地涅槃了。

    佛教講求解脫,大乘講求度人。玄奘用他的匆匆行色,為世人卸下沉重的行裝。這恐怕是人類歷史數(shù)千年以來,最為壯觀的行色了。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