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志之難
盛世修志。既然是盛世,想必兵強馬壯、糧草充足,領導支持,群眾踴躍。既然萬事俱備,修志有何難哉? 是啊,要錢有錢,要人有人,有何難哉?2011年,加入地方志系統(tǒng)時,聽業(yè)內人士感嘆,我也如此發(fā)問。可是,幾年下來,我也不由得感嘆:修志難矣。 一難在于地方志并不像我所想象的眾人皆知,換句話說,缺乏群眾基礎?;蛟唬喝狈θ罕娀A跟修志何關?非也,沒有群眾基礎,在中土大唐,做什么事都會處處掣肘。 一次,晉京辦事,天晚投宿,酒店前臺聽說我們是京城地方志辦公室代訂的房間,立即釋然,關心有加地打探:哦,地方志的,你們辦的什么雜志???我們回說,我們不辦雜志,我們編纂志書。嗨,京城這位哥們兒立即顯出其天子腳下的居高臨下之勢了,“編撰?編是編,撰是撰。前者是編輯,后者是作者?!蹦?,他給我們上起課來了。我只好跟他解釋,此“志”非那“志”,國史、家譜、地方志,所以是編纂,不是編撰,知道不?這回,他不做聲了,默默辦完入住手續(xù),把門禁卡甩給了我們。唉,秀才遇見兵,一輩子說不清。難處在于,這樣的兵成千上萬。因此,需要每年5月中旬開展“地方志法規(guī)宣傳周”,大張旗鼓地普及地方志知識。 二難在于志書是史料性文獻,其功能(或稱使命)是“存史、資治、教化”,是傳承歷史文脈,故而來不得半點含糊,也就是要求“句句有出處,事事有根據”,要“文章不寫半句空”。如此,就必須“板凳甘坐十年冷”??稍谶@微博、微信、微視頻的紛擾時代,一切都在快馬加鞭、乘勝前進,兩耳不聞窗外事,靜下心坐冷板凳,談何容易?在紛擾世事、滾滾紅塵中獨守清寂,沒有相當的定力是斷斷做不到的。 三難在于現在志書官修。官修的優(yōu)勢在于不愁經費、不愁人馬,但隨之而來的是各方(條線或板塊)提供的資料帶有相當的傾向性,有的干脆觀點鮮明——給本單位臉上貼金。這就需要嚴加甄別、把關,因為志書的要求是“述而不作”,是“以人系事”而不是給誰歌功頌德、樹碑立傳?,F在的志書雖不像古時那樣“一字之褒,榮于華紱;一字之貶,嚴于斧鉞”,可是,各單位(承編、參編單位)還是很看重其志書中的表述的,豈止表述的傾向性,連篇幅也斤斤計較呢。某市級單位就曾因為自己的篇幅少于兄弟單位而專門找到我,要求“平衡一下。”遭遇這種主兒,為之奈何?所以呢,若無董狐膽,莫執(zhí)春秋筆。執(zhí)起筆來,雖為一介書生,卻也需具有“帝力于我何有哉”的氣概,管它達官顯貴,請聽我細說端詳。 以上諸難,端的難矣哉! 遑論業(yè)務方面的問題。缺乏資料、數據抵觸、表述不一、前后矛盾……哪一樣都不省心,哪一樣都費時費神,怎敢掉以輕心?只得“慕先賢,棄凝滯、忍屈伸,去細碎”,迎難而上,披荊斬棘。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