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场视频在线观看88,欧美日韩在线亚洲综,午夜福利国产小视频在线,国产高清亚洲精品视bt天堂频

    說說網(wǎng)

    首頁 > 說說美文 > 優(yōu)美散文 >

    優(yōu)美散文

    逝去的老祠堂

    優(yōu)美散文2021-06-0189舉報/反饋

      在夷陵區(qū)三斗坪鎮(zhèn)暮陽村八組,有個名叫“上七下八”的地方,曾經(jīng)矗立著一座沈氏祠堂。歷經(jīng)歲月滄桑,在農(nóng)田基本建設、土三公路的修建中,這座老祠堂被夷為平地,僅存的斷垣殘壁也深深埋于地下了。
      相傳大約乾隆六十年(1795),湖北省松滋市涴市鎮(zhèn)沈氏家族的沈弘緒,攜兒帶女溯江而上,相中了黃牛巖大山背后的三斗坪鎮(zhèn)暮陽村繞圍坡這個自然村落,并在此繁衍生息。
      根據(jù)神位“本音沈氏門中歷代宗祖考妣位”記載,沈弘緒的曾祖父英才、祖父建臣、父親登舉,仍然居住于涴市鎮(zhèn)。在繞圍坡沈氏家族中,我們稱英才為一世祖、建臣為二世祖、登舉為三世祖。稱四世祖弘緒為暮陽繞圍坡沈氏家族來祖公公。
      沈弘緒來繞圍坡后,在現(xiàn)今梅花埫六隊的楓香包腳下,搭窩棚、墾荒地,方才扎下根來。歷經(jīng)歲月的磨礪,境況漸有好轉(zhuǎn)后,把墾荒出來土地一一定為課田,靠上面的一塊定為七石課,下面的一塊定為八石課。這兩塊土地是繞圍坡沈氏來祖發(fā)跡的地方,后來人們把這地方叫作“上七下八”,此地名即由此而來。(據(jù)《湖北省宜昌縣地名志》1982版)
      清嘉慶十五年前后,就在上七下八這個地方,沈氏家族建起了祠堂,迄今已有兩百多年了。
      祠堂是三間土坯房和一偏房,正屋的正中是普通的木門,門上沒有匾額,大門兩邊也沒有祠堂對聯(lián),極為普通。雖毫無顯貴之處,但見證了沈氏家族在暮陽村繞圍坡幾百年的發(fā)展歷程,承載著綿延不絕的鄉(xiāng)愁。
      平日里的祠堂是破舊、冷清的。老舊且厚重的兩扇木門有時虛掩著,即便是大白天,一個人路過祠堂門口,也是快速小跑著,更不敢透過門縫往里看的,總覺得透著一股寒氣。
      從祠堂大門進去,內(nèi)廳寬敞但不甚明亮,正中心則有土坯磚頭砌成的祭祀神臺,供著沈氏家族神位。解放后**時,神龕被砸毀、牌位被火燒、房屋垮塌、香火不再。
      僅存的沈氏神位及沈光廷、沈達軒(宗發(fā))、沈明道(正儀)的神龕牌位,還是從火堆中、竹林里撿回來的,現(xiàn)保存在我家里。神位上記載著一世祖英才;二世祖(建)建臣;三世祖(登)登舉;四世祖(弘)弘緒;五世祖(沈)謹、琥、瑜三公。
      到了五世祖這一代,大房瑾公,娶張氏,現(xiàn)大多聚居三斗坪鎮(zhèn)腰子埫、高家沖、務河村。
      二房琥公,娶楊氏,因與家人爭執(zhí),隨母行走四川巫山,散失難考,捶胸頓足,甚以為憾!上世紀六十年代,琥公后代來過繞圍坡,拜祖認親,并查詢沈氏字輩排序等。
      三房瑜公,就是我們這一房,大多聚居三斗坪鎮(zhèn)暮陽村,瑜公夫人張氏葬之于繞圍坡梅花埫六隊的老蛇嘴,相傳墳墓上長有一棵栗樹,高大茂盛,這就是有名的“五丫把樹”,一度成為瑜公這支族人興衰的風向標,在繞圍坡頗具神秘色彩。
      神臺上方的墻壁上,是用石灰刷白后,書寫的“沈氏宗祠”四個大字,邊框是濃濃的墨汁刻畫,方方正正。
      祠堂正廳兩邊的墻壁上,鑲嵌著石刻的沈氏字輩錄:(萬林中英才)建登弘沈之、光宗正大士、開文應永昌。
      著名歷史學家、教育家十世公剛伯先生(譜名大烈、字汝潛),于1941年回暮陽村繞圍坡奔喪期間,續(xù)編了16輩:念祖修德、忠國孝家、知園道紀、世膺天慶。這已是后話了。
      祠堂左邊屋子里,放著一些雜物,墻角還有一大捆又粗又長的麻繩,據(jù)說繞圍坡老了人,棺木就是用它抬的,這屋子愈發(fā)顯得陰森。
      右邊屋子里,地上雜亂的放置著農(nóng)具家什。據(jù)說這些農(nóng)具是為耕種祠堂公田而準備的,5畝公田所收獲的糧食,都存放在這間屋子里,以供祭祀、聚會以及應對不時之需。
      偏房是廚房。過去,逢年過節(jié),家里紅白喜事,都會在祠堂舉行儀式,拜祭列祖列宗。祭祀時,男人們在一起聊天、做雜務,女人們?nèi)齼蓛上聫N做飯,猶如過年一樣。也只有這一天,祠堂香火燃起,煙霧繚繞。忙碌穿梭的族人,倒也融洽。
      到解放初期,祠堂由沈氏族人沈士發(fā)接管,一直持續(xù)到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祠堂下面的沖擊溝良田,是沈士發(fā)私有的,“沈士發(fā)溝坪”的地名也由此延續(xù)至今。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以后,祠堂沒人管理了,逐漸破落垮塌。七十年代,“土三”公路開工,祠堂被翻了個底朝天,沒有了一絲蹤跡。祠堂里的石刻,也被拆除做了公路坎。
      三姑奶沈瓊芳告訴我,八十年代還在公路邊看見過殘缺的石刻。等到我探秘沈氏祠堂的時候,已經(jīng)是二十一世紀了,這年月已不是修土三公路時,鋤挖肩挑的時代了,公路的整修、鐵礦的開采動用了挖機。多次尋覓,了無蹤跡。或深埋于地下,無法探得了。
      繞圍坡沈氏家族源遠流長,定居繞圍坡后的兩百余年間,“官可不做,書不可不讀”的祖訓成就了峽江一個名門望族,沈氏族人從偏于一隅的貧瘠小山村走出大山、走向海外。沈達軒、沈明道、沈剛伯祖孫三代三個大學者、教育家,是其杰出代表,被稱為“沈氏三杰”。熊楚洪先生為他們立傳,收錄于《宜昌縣志》(1991年版)。他們不僅以學術造詣深厚聞名,更以高潔的人品成為學界的楷模。
      沈氏族人勤奮好學的美談在當?shù)囟炷茉?,“學堂包”所在的暮陽村人才輩出,“暮陽出教師”,成為三斗坪峽江一個時代的文化符號。
      現(xiàn)已八十八歲高齡的沈氏才女沈瓊芳(大字輩)還沉浸在往事的回憶中,布滿皺紋溝壑的臉上,露出寬慰的笑容,仿佛卸去了身上的重負。她娓娓道來的不僅是一座逝去的老祠堂,更是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不解情緣。沈氏祖訓家風、家族故事、氏族傳說、歷史的碎片散落在暮陽村繞圍坡。
      讓我們掀開歷史的一角,走進那些值得銘記與弘揚的宗祠故事……
      2020年7月3日于三斗坪黛獅寓所

      【編者按】:良好的家風、家訓,值得傳承與發(fā)展,一個時代的文化符號值得妥善保護與利用。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