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想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題記 時至初夏,這時節(jié)的北方本該烈陽千里,一片干旱,只等小麥成熟,之后才進入濕熱的三伏天,然而雨水卻似乎等不及。這提前到來的雨水,讓北方的夏天有了一絲梅雨季的味道。在這種季節(jié)里,就該恬淡的聽聽安靜的歌,品品微苦的茶,然后在晚上和朋友聊聊心事,下下棋,喝點甜酒,最后在微醺中睡去。 這是趙氏詩中的生活,恬淡,自然,不加任何修飾。卻有一種引人入勝的魅力。閑云野鶴一般,瀟灑地活一世,來去無甚牽絆,自由灑脫。然而,現(xiàn)實的生活卻不盡如此,煩惱總會不請自來,周遭的人和事,如漩渦一般,而在其中苦苦支撐的你,疲憊不堪。 于是,有人選擇歸隱,如五柳先生那般,追隨自己來到這個世界時的初衷,縱使“環(huán)堵蕭然,簞瓢屢空”,也依然不改其志。給自己的心以自由,在蒼穹之下,放飛理想。勇敢地掙脫物質(zhì)與世俗的牢籠,還思想以解放,這樣的人,令人敬佩。 出世是需要勇氣的,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放得下“功名利祿”這四個字。故此,古往今來,能夠真正出世,安貧樂道的,也不過寥寥數(shù)人而已。然而,當(dāng)一個人厭倦了這世界的蠅營狗茍之后,入世便顯得更加難能可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這是需要極大的決心與意志的。而支撐這一切的,往往是一個不甘屈服的靈魂。 于是,有人選擇入世,投身于這個看似波瀾不驚實則暗流洶涌的市井之中,堅持著心中的夢想,不為外界的誘惑所動搖。如同堤壩一般,長年累月的經(jīng)受著波濤的搖撼,卻依然堅定不移。然而,這樣久了,心總會累,入市的人尤其需要排遣心中的憤懣。“余常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這是希文先生的疑問。當(dāng)他站在岳陽樓之巔,極目遠眺那煙波浩渺的洞庭湖時,這樣的疑問從他的心底升上來,似是問天,又似是自問,在這物我兩忘的境界中,自然給了他答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和內(nèi)心的緣故而或喜或悲。這就是至理。 從南宋到而今,近一千年來,希文先生憑借一篇《岳陽樓記》橫絕古今。太多的人或懂或不懂的吟詠著那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备袊@著希文先生普濟眾生的胸懷,卻并未發(fā)現(xiàn)這兩句近乎道的哲理。忘卻外物,也忘卻自身,物我兩忘,而又相與為一,以大胸懷,大氣量,去包容,去理解。這樣,就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繼而,就能平和,找到一種介乎外界與內(nèi)心的均衡。 暮的,轉(zhuǎn)念想來,在這個暑氣難當(dāng)?shù)南娜眨羰菓阎@樣的心態(tài),與朋友在一起,無喜無悲的聽聽安靜的歌,品品微苦的茶,聊聊心事,下下棋,喝點甜酒,再小憩一會,到當(dāng)真是愜意非凡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