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秦聲之鑼鼓
在廣袤的關中平原每個村都有自己的鑼鼓隊。每個鑼鼓隊都有自己特定的曲譜。因為時代的局限,所有的曲譜都是以口口相傳的方式一代一代流傳至今。至于這個曲譜由何人初創(chuàng),形成于哪朝哪代誰也說不清楚。因為從小耳濡目染,每個人到了能拿起鼓槌鐃鈸、大小銅鑼的年齡,自然就能跟隨著鑼鼓隊伍有模有樣的融入進來。就像身體里早已種下了這個基因一樣。公社化時期,鑼鼓隊的家伙物件都由集體統(tǒng)一保管,現在許多村都分發(fā)到戶。對于關中的農戶來說,鼓鑼鐃鈸就像镢頭鐵掀、犁耙叉鋤一樣必不可少。 每年春節(jié),都是爆竹、鑼鼓同時吹響春天的號角。聽不到鑼鼓聲的春節(jié)總顯得干癟無味,就像一盤精美的菜肴忘記了撒鹽一樣,湯不像湯,肉不像肉。臘月二十以后,每晚回蕩在夜空的零星的鑼鼓聲,就拉開了春節(jié)的序幕,為春節(jié)緊鑼密鼓的鼓樂表演開啟了序曲。 大年初一早上,各村的村廣場總是一種別樣的風景。無論是平時擼起袖子起早貪黑鏖戰(zhàn)在田地里的村民還是常年在外千里歸來的游子,都穿戴一新,或西裝革履或唐裝俊逸。面目頭發(fā)也收拾的分外干凈,就像是要陪同國家領導出國訪問一樣?;ハ啻蜻^招呼之后就開始天南海北的胡扇浪諞。從國際形勢到家長里短,從盤古開天地到時下的明星緋聞。不大一會,村上的領導來了,打開辦公室門。大家都知道,這是要給軍屬拜年了。閑諞的人們不約而同的走進辦公室,拿鐃的拿鐃,架鼓的架鼓,在廣場上扎起架勢。頓時,震天的鑼鼓夾裹著爆竹的余韻,夾裹著紅聯上的喜慶把春節(jié)的熱鬧祥和送上天空。腳底下慢沒搶上鼓鐃的人總有幾分失落。村長或者書記提著禮品腋下夾著特制的年畫,領著浩浩蕩蕩的鑼鼓隊伍行進在大街小巷。鐃鈸從這雙手換到那雙手上,架鼓的紅綢帶從這個肩換到另一個肩上。人們都想過一把鑼鼓癮。其實給軍屬拜年只是個“幌子”。拜年結束后,鑼鼓隊會在一個有感召力的人帶領下,把鑼鼓敲遍村里的角角落落。這一場鑼鼓陣仗最快也要敲到中午飯時才能滿足。 說起春節(jié)的鑼鼓熱鬧,大年初一這一次只能算作熱身,充其量算是初試鋒芒。 初五過后,人們走完親戚,鑼鼓隊算是正式開始排練了。每晚此起彼伏的鑼鼓聲浪在夜空中交織,讓夜晚變得熱鬧非凡。無論哪個村,當鑼鼓敲到高潮,敲到欲罷不能,每個人都像醉酒一樣興奮。不論是敲的還是看的都一樣瘋狂。這時就會有人慫恿:咱到xx村敲去!立即有人響應。于是,大家隨聲附和。一對鑼鼓踏著星光在夜色中進發(fā)。如果兩個鑼鼓隊在中途相遇,那就有大熱鬧了。兩個村的鑼鼓隊就在半路上相隔十米左右列陣對臺。這場比賽可能延續(xù)兩三個小時,也可能延續(xù)到天亮,哪家先亂陣腳算輸……… 真正的狂歡一般在正月十五、十六兩天,有時會延續(xù)到二十三左右。關中地區(qū)有句口頭禪:二十三,老驢老馬閑一天。閑就是休息,這種閑是狂歡過后的整裝待發(fā),是新一年生產勞動開始的預備式。鑼鼓離不開社火,是社火的伴奏。所以關中鑼鼓的風采要等到社火表演時才能看到。十四、十五的鑼鼓社火表演一般在凌晨就拉開了序幕。所有參加社火表演的男女老少都穿上表演指定的服裝在村廣場集中列隊。最引人注目威武雄壯的當然是鑼鼓隊了。清一色的白短褂,上面套著黑馬甲,頭上一律扎白羊肚手巾。指揮者令旗一招,幾十面鼓近千付鐃鈸同時響起。震天的響聲在朝霞和晨光中回蕩。似乎初升的太陽都要跟著鼓點舞動起來。揚起的鼓槌鐃鈸整齊劃一,如流動的線條在陽光下泛著喜慶的輝光。行進的隊伍帶動著看熱鬧的的人流。人們都在釋放著什么?無論是生活中的艱辛和波折憂愁和悲歡此刻都蕩然無存。冰冷的鐃鈸和鼓槌在一個個莊稼漢手里像是有生命般的靈動。敲的人完全沉醉在那幾近乎瘋狂的狀態(tài),仿佛天地間只剩下自己。觀眾也被帶入那種癔癥般的幻境。“敲鑼股的像瘋子,看熱鬧的像傻子?!本褪亲钚蜗蟮拿枋?。 敲鑼打鼓對關中人來說已不是一種表演,而是情緒的釋放。是融進血液里的情愫。五月割麥、九月收包谷、正月敲鑼鼓耍社火,已成為關中農村固定的生活模式。正像關中一句俗語:“一個娃倆腿,呆(ai)的”。 鑼鼓是關中人刻在骨子里的一種精神,是關中人的文化圖騰。這種精神就是團結、頑強和拼搏奮進。民族需要這種精神,時代需要這種精神。 (責任編輯:副主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