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场视频在线观看88,欧美日韩在线亚洲综,午夜福利国产小视频在线,国产高清亚洲精品视bt天堂频

    說說網(wǎng)

    首頁 > 說說美文 > 優(yōu)美散文 >

    優(yōu)美散文

    【流年】曾祖母(散文)

    優(yōu)美散文2021-04-02150舉報/反饋


       周末到鉛山北武夷歇伏,我的母親、小姑姑,還有堂姑也在,與她們談起往事,提及我的曾祖母,說得最多的是她老人家八十多歲還能穿針引線。老奶奶做一手好女紅,兒孫及后來的第四代都穿過她縫制的圍兜和鞋子,她自己穿的小腳繡花鞋,也都出自于她靈巧的雙手。有時碰到鄰居家婚喪嫁娶,老奶奶也幫忙剪些窗花、挽帳和大紅喜字,鄰里鄉(xiāng)親都把她奉為老祖,格外尊重。
       母親與姑姑們的言說,打開了我記憶的閘門,往事一下子從潛意識中呈現(xiàn)出來,樁樁件件,都十分清晰。
       小的時候,我生活在農(nóng)村,根本沒有上幼兒園一說,童年是在放養(yǎng)中度過的。我的童年,分為兩段,5歲之前生活在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里,之后到舅舅家在汪二長大。
       我出生的時候,老祖母約摸八十出頭,她的三個兒子也都有了第三代。一大家人,除了我爺爺老二在縣城工作只身在外,其他人都與她老人家一道,住在傍羅鄉(xiāng)王村。我不太了解家世,當年大人們也對家庭出身諱莫如深。幾十年的風雨動蕩,爺爺們都在生計奔忙中謝世以后,祖籍便成了謎一樣的存在。到目前為止,我只知道我們家祖籍在安徽旌德,曾祖父以釀酒為業(yè),開始落戶江西鉛山。落戶時建成的祖屋,有一間幾十平方米的正方形廳堂,廳堂東側(cè)和西側(cè)各有兩個房間。老祖母住在里面的東廂房。
       三個兒子要成家立業(yè),原先的幾間房子顯然不夠用了。于是,在祖屋的東面和西面都加建了房子,只不過往東順行加建了兩排相向的房屋,中間有一條十多米的弄堂;而在西面卻是南北延展加建了一排房子。加建的房子格局基本一樣:一間臥室,一間廚房。我爺爺老二這一支住在東面加建的兩排房子里,爺爺奶奶住在南邊,我爸媽帶著我們住北邊,我們姐弟4個都在北邊僅有的那間屋子里出生。三爺爺一家住在西邊加建的那排房子里。大爺爺一家不知因何緣故,則住在離祖屋一華里左右的康家園。我不知道大爺爺家住的房子是自己的,還是租的。在我的記憶里,那半棟土夯的房子,十分破敗,后期甚至不能遮風蔽雨,看著年邁的大爺爺在冬天蜷縮在一團破棉絮里,有說不出的辛酸。大爺爺家孩子多,等到孩子們結婚的時候,新房就設在祖屋除老祖母住的其他幾間房子里。陸續(xù)迎進幾位新人,不久又添了孩子,老祖母說不盡的快活都寫在臉上,對新人和新生兒的喜愛,則在她早就準備好的紅包里傳遞。
       三個兒子分家另過,老祖母仍有家長的威嚴。每次我爺爺從縣城回家,都要先到老奶奶屋里去請安。爺爺脾氣不好,對我奶奶經(jīng)常橫挑鼻子豎挑眼。也許是寡居母親訓導習慣使然,也許是理解母親熬過艱辛的不易,爺爺對他的母親則異乎尋常的孝順,在她老人家面前總是唯唯諾諾的。
       老祖母個子較高,纏了一雙小腳,行動起來很不方便。一般情況下,她總是坐在她那間小屋里。遇到人多或是家里來了客人,老祖母也會到廳堂里坐坐。廳堂上席有一張長條形香案,正中放著香爐,左右分別放了一面鏡子和一個花瓶。香案兩頭,分別擺放了一張大師椅。東邊的那張,離老祖母的房間不遠,是老祖母在場時的專座。老祖母不在場,爺爺們也可以坐,但其他女眷和孩子們一般不會坐那條凳子。我們偶爾偎在長輩胸前身上,也能感受到別樣的尊崇,有時侍寵而嬌得意忘形,但絕不過分。
       或許是因為把兒子扶養(yǎng)成人,用盡了老祖母的嚴厲,她老人家對孫子孫女,尤其是對重孫們格外慈祥。她面容清癯,滿頭白發(fā)在腦后挽成一個髻,毫發(fā)不亂;一身粗布衣衫槳洗得挺刮整潔,纖塵不染;一雙溫和的眼睛總是充滿愛意,對我們笑語盈盈。
       那時候,我還小,不太懂得“三寸金蓮”的痛苦和艱辛,只對老祖母的小腳產(chǎn)生過濃厚的興趣,總是趁她洗腳的時候一探究竟。老祖母不厭其煩,總讓我上下左右擺弄,瞧個仔細。老祖母的腳與我小時候的手差不多大小,5個腳趾頭擠在一起,大拇指特別大,其他4個指頭則并攏靠在大拇指,矮了一截。如今想來,就像是雛鳥躲在母親的翼下,卻昂著頭承接鳥媽媽喂食,仿佛還可聽到,因熙攘而起的紛爭,一群雛鳥正在嘰嘰喳喳地叫喚。老祖母的一雙足弓是完全折斷的,早已失去了伸展的彈性,以至于腳跟與腳掌粘連在一起,在腳背形成隆起的大包。好端端的腳被摧殘得失了原型,那里面一定存放了老祖母幼年時的一段血淚記憶。
       老祖母身高體瘦,每回努力長得筆直,總給人玉樹臨風的感覺。但“三寸蓮”,頭重腳輕,她的行動很不方便。每次起身,她都要用雙手撐在大師椅的扶手上,待站定后,再借助拐杖或是扶住桌子或床欄走動。每回見她顫顫巍巍,我都十分擔心她會摔倒,有時乖巧地伸手扶一把,老祖母就會用手摸摸我的小腦袋,眼里滿是稱許。這種稱許事實就是一種期許,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好像我所有的是非曲直觀念,都在她的言傳身教中定型,成為我安身立命的泉源,奔流不息。我不知道當年國家動蕩,孤兒寡母是怎樣熬生活的?三個爺爺都進過學堂,都初通文墨。我爺爺會打算盤,是計帳高手。三爺爺是解放前的老高中生,雖然在運動中吃盡苦頭,但撥亂反正,恢復工作后仍有使不完的勁頭。所謂“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在三爺爺身上得到了很好體現(xiàn)。
       老祖母行動不便,她的一日三餐都是兒孫們送到房間里享用的。那時候日子艱難,只有老祖母的餐碗里,才有我們難得一見的葷腥。每次飯后,第一個走進她房間的重孫子女,常會有幾塊薄薄的肉片打打牙祭。如今想來,這一定是老祖母有意為之,不會有那么多巧合偶遇。
       還有一件事,印象深刻,也與吃有關。我們一群孩子,有時三三兩兩,有時獨自一人,到老祖母房間去玩,她常常會從玻璃瓶中拿出冰糖給我們解饞。冰糖當年被我們稱為雪子糖,可能是它像雪子一樣晶瑩剔透吧?!那時候,冰糖也是稀罕物,可在老祖母的房里卻從未斷過。重孫輩多,分發(fā)冰糖,老祖母看似不經(jīng)意,卻在以她的精明維持一種平衡。能夠占些便宜的,一個是我大弟弟,他是汪家第四代長孫,小時候又特別聰明可愛,很討人喜歡。另一個就是5歲以后的我。5歲時,我離開老祖母隨舅舅在汪二生活,乘車、坐船、走路,回老家一趟不容易。但每次回老家,每次跑進祖奶奶那間小屋,她都會拿出一大塊冰糖撫慰我。我把老奶奶遞到我手里的冰糖,先用舌頭舐,再不停地吮吸,最后全部投進口中,吧嗒一陣嘴巴,那慢慢融化的甜蜜,一直都留在心里,意味深長。
       老祖母早年喪夫,安身立命、養(yǎng)家糊口,一定忍受了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辛。雖說有她弟弟等娘家人幫襯,但總歸是隔靴搔癢。老祖母能為三個兒子苦撐苦熬,一定有她的過人之處,一定與她寬容大度、和善親切、吃苦耐勞的精神品質(zhì)密不可分。老祖母一路走來,用她的嘉言懿行養(yǎng)育護祐了汪氏血脈,她的嘉言懿行就像她的血脈,在我們身上流淌傳承,發(fā)揮了更加積極的作用。
       1976年年初,老祖母安然辭世,享年90歲。

    (責任編輯:副主編)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