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18顆櫻桃,18次彎腰》有感400字
有一次,在弟弟的書上無意中看到一篇故事,那個故事讓我明白了一些道理,故事名字叫:《18顆櫻桃,18次彎腰》看到這兒題目,也許有些人非常熟悉。 我剛看到這個故事名時,也很感興趣!故事的內(nèi)容是這樣的: 歌德在他的《敘事謠曲》中講了這么一則小故事:耶穌帶著門徒彼得遠(yuǎn)行,路上看到一塊小小的馬蹄鐵,便讓彼得撿起來,但彼得懶得彎腰,假裝沒聽見。耶穌沒說什么,自己撿起馬蹄鐵。路過城鎮(zhèn)時到鐵匠鋪換了三文錢,又用這錢買了18顆櫻桃。兩人繼續(xù)前行,經(jīng)過全是茫茫的荒野,耶穌知道彼得又渴又餓,就讓藏于袖中的櫻桃掉出一顆,彼得慌忙撿起來吃掉。耶穌邊走邊丟,彼得也就狼狽不堪地彎了18次腰。 耶穌笑了,對彼得說:“如果當(dāng)初你彎一次腰,就不會在后來沒完沒了地彎腰了。小事不干,將來就會在更小的事情上操勞?!?/p> 耶穌的最后一句話讓我很受啟發(fā):彎一次腰感覺彎的沒價值,彎十八次腰彎的是生存,人往往就是這樣忽略感覺沒價值的東西,不知道日后會創(chuàng)造出更大的價值,這就是做人的悲哀! 第一次彼得懶得彎腰,貪圖享受,不愿意付出。最后他卻因為18顆櫻桃彎了18次腰。付出的往往比以前多幾倍,這就是懶惰的懲罰!其實這是一個小道理:小時候懶惰,以后會付出的更多! 希望大家看了之后能明白這個道理,做一件事的時候,不要老想著懶惰,不做。這樣以后就會像彼得那樣:付出的比以前還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