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發(fā)現(xiàn)自己沒有真心朋友,正常嗎?真相你可能永遠猜不到
關(guān)于人生,有時候越往后走,就越覺得自己好像越來越融入不了這個世界了。 以前朋友特別多,不管干什么都有人陪著,吃飯逛街,亦或是喝酒侃大山,從來都不會缺少玩伴。 可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這樣的情況就越發(fā)成為一個“奢侈品”了。 想要喝酒,拿起手機不知道該聯(lián)系誰,又覺得就一點小事不至于這么興師動眾,自己一個人消化也可以; 想要逛街,發(fā)現(xiàn)不知道該叫誰陪著自己一起,又想起好像也沒什么要緊的東西要買,想了想還是算了吧。 其實,這是很多中年人面臨的一個困境,就是時間越往后推移,朋友就越來越少了,甚至連一個真心朋友都沒有。 于是,有的人就開始困惑,就會覺得這樣的處境是不是不正常。 那么,人到中年,發(fā)現(xiàn)自己沒有真心朋友,正常嗎?真相你可能永遠猜不到。 01人到中年,發(fā)現(xiàn)自己沒有真心朋友其實很正常 電視劇《我的前半生》里面的羅子君還是闊太太的時候,每次出門逛街都有朋友陪著,打麻將也是三五成群,她從來都不知道孤單是什么。 后來羅子君離婚了,再也不是闊太太了,這時,之前的那些好朋友全都不見了蹤影,每一個人伸出援手來幫她的。 在羅子君放銷售員的時候,倒是見到了許久不見的好友,不過她們不是來安慰羅子君的,而是來嘲笑羅子君的。 這時,羅子君才明白,什么是朋友,什么是患難見真情。 其實,朋友并不是越多就越好,很多時候,他們更像是我們生命中的過客,有的經(jīng)得起考驗留下來了,有的不過是點頭之交,然后就擦肩而過。 或許,在我們朋友越來越少的時候,我們也會難過,可孤獨本就是人間常態(tài),每個人都要經(jīng)歷的,這沒什么。 與其失落難過,與其迷茫無助,倒不如把它當成是自己人生的一次磨煉,只要跨過它,就沒什么值得難過的了。 就像林清玄說的一樣:“生活中遇到的不完美與不平衡,都是人生最好的啟蒙,就如同烏云與暴風雨是天空最好的啟示一般。” 02到了一定的階段,人生就是一個往回收的過程 四十歲之前,我們需要探索這個世界,以一種做加法的方式來構(gòu)造我們對于這個世界的認知。 這時候,朋友很多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畢竟我們一輩子都要學會如何去處理“相處”這個議題的。 等到了四十歲之后,我們對于這個世界的認知已經(jīng)差不多了,這時,就不需要再做加法了,而是要開始學著做減法。 就好比我們在登山,如果一味地往背包里塞東西,那么我們就只能埋頭苦干,沒有機會去領(lǐng)略沿途的風景。 所以,就要把背包里的一些東西扔出去,減輕負擔,輕裝上陣,才可以去感受美麗的風景。 作家雪小禪曾說:“人到了一定年紀,是往回收的。收到最后,三兩知己、一杯淺茶,把生活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p> 四十歲之后,就沒必要再去糾結(jié)一些不重要的人、不重要的事情了。 朋友,三兩個就可以了,多了就顯得擁擠,即便沒有也可以,因為我們自己就是最好的知己。 03 人總要有一個忍受孤獨、習慣孤獨、享受孤獨的過程 孤獨是人間常態(tài),而且越往后走我們就越會發(fā)現(xiàn),能夠讓自己推心置腹的人真得寥寥無幾,可能連知己都會成為一種奢侈品。 那么,既然孤獨無法避免,我們不妨試著去忍受孤獨,然后習慣孤獨,最后享受孤獨,以此來修煉自己的內(nèi)心。 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感到不快樂,其實是因為我們固執(zhí)地以一個角度、一種思維方式去看待問題。 當我們換個角度去看的時候,就會發(fā)現(xiàn),孤獨其實也沒什么大不了的,我們反而收獲了安靜,并且還有了更多的時間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張嘉佳說:“孤獨是全世界,是所有人,是一切歷史,是你終將學會的相處方式?!?/p> 當我們能夠用有趣的態(tài)度,去對待生活中那些看似無趣的小事,或者是千頭萬緒讓人感到煩惱的事情時,我們就會收獲一份小小而確定的幸福。 這時候,我們就會覺得原來孤獨是人間常態(tài),原來享受孤獨是一件別有風味的事情,原來一個人也沒那么不堪。于是,在這樣的一種心情的影響下,我們就會覺得生活美好無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