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怨”——梨花這么美,為何詩中梨花卻常帶憂思?
梨花這么美,為什么很多描寫梨花的詩詞多有憂思、有哀怨、有惆悵? 四月,梨樹情開。一簇簇白色的梨花,如同滿天星般,綴滿在淺綠色的枝葉叢中,以自己的素淡芳姿和點點清香,體現(xiàn)著寧靜致遠、淡泊明志的不凡品質(zhì),所以自古以來就深受詩人的推崇。 大概一是因為梨花的顏色,二是晚于杏花、桃花開放,而梨花凋謝時,春已憔悴。惜春、愁春,惹出了人們的憂思吧。 多情女子的春愁閨怨《春怨》 唐·劉方平 紗窗日落漸黃昏,金屋無人見淚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 劉方平筆下的梨花滿地,是多情女子的春愁閨怨。 華麗雍容的宮殿里,寂寞空庭,緊閉的大門里,只有一樹梨花正開得繁盛。一位梨花帶雨的女子緩緩走來,披著一身如雪的花瓣,帶著一抹淡淡的梨香。無人能知她內(nèi)心的凄清孤寂,只看到她淡然恬靜的美好。唯有那飄飛的花雨,拂過她心頭的傷痛。 這里的梨花滿地,凋零的不只是梨花如雪,還有女子的容顏青春。那個不曾打開的宮門,是難得一見的雨露君恩。那是深宮女子的期盼,也是古代臣子的渴求。 在一天之末、一個季節(jié)之落幕時嘆春光易逝,也傷于美人遲暮。 過盡悲歡,嘗透相思《寓意》 北宋.晏殊 油壁香車不再逢,峽云無跡任西東。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fēng)。 幾日寂寥傷酒后,一番蕭瑟禁煙中。 魚書欲寄何由達,水遠山長處處同。 晏殊筆下的梨花院落,勾勒出一種溫柔纏綿、清雅幽靜的唯美意境。取梨花柔美纏綿之意,抒發(fā)相思之情。 精致的院落,幽美的池塘,暮春的夜里,月光如水,微風(fēng)陣陣,梨花搖曳,柳絮紛飛,亦如他此時雜亂的心緒。 又逢寒食節(jié),他連日借酒消愁,可心中的愁苦卻愈發(fā)深沉。 他想要給心上人寄封書信,如今山水相隔,魚書難寄,香車難逢,不知寄往何處。 過盡悲歡,嘗透相思,他本就是梨花院落癡情的人,滿身酒氣,池塘邊折柳,明月下思人,就這樣山長水闊過這一生。 這樣的梨花院落,這樣的院落,我們一生都在尋覓,就像我們走進唐詩宋詞,余生就不想再走出。 相思苦,相思難,但誰又知道,相思無處尋的悲涼《虞美人·春情只到梨花薄》 清.納蘭性德 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 夕陽何事近黃昏,不道人間猶有未招魂。 銀箋別夢當(dāng)時句,密綰同心苣。 為伊判作夢中人,索向畫圖清夜喚真真。 納蘭性德筆下的梨花,“春情只到梨花薄”,無盡凄涼,無盡悲傷。既寫出了春天梨花凋落的寂寞與感傷,又寫出了詞人內(nèi)心的哀怨與深情。 人們都只道相思苦,相思難,但誰又知道,相思無處尋的悲涼呢? 這首詞寫于公元1678年,當(dāng)時的納蘭性德23歲,而他的妻子已經(jīng)去世一年。在這一年的春天,他看到漫天飄落的梨花,內(nèi)心很是傷感。尤其是看到梨花凋落,就如同妻子脆弱的生命一樣一去不復(fù)返,內(nèi)心更是惆悵萬分。 曾經(jīng)的海誓山盟,信箋中的真情流露,曾經(jīng)心心相印的承諾,都不斷在腦海中閃現(xiàn),為了心中的她,心甘情愿為她做夢中之人,對著她的畫像整日凝神呼喚,多么希望她能像“真真”一樣從畫中走入現(xiàn)實和詞人相會。 詞中的“真真”,來源于一個典故,說是唐朝的一位進士,得到了一幅美人圖,他被畫中女子吸引,便輾轉(zhuǎn)找到畫工,日日纏著畫工,想尋這位女子,畫工說:這位女子閨名“真真”,世音沒有,若你真心喜歡她,那你百日不間斷,呼喚她的名字,就能成為真人。進士便依法照做,百日后果然復(fù)活了畫中的美人。 人生苦短,春光易逝《東欄梨花》 宋·蘇軾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 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東坡居士最有先見之明,不寫愛情,就談一談世事無常、人生感慨!有境界自成高格。蘇軾筆下的梨花,也自有蘇東坡式的品格,通過描寫梨花盛開的景象,抒發(fā)了蘇軾對人生苦短,春光易逝的感嘆。 梨花淡白,柳葉深青,柳絮飄飛,梨花滿城。獨立東欄下,惆悵地看著那一樹的梨花堆雪,那暮春時節(jié)的春愁哀怨才算撲面而來??蛇@種消沉的情緒沒有持續(xù)太久,馬上就被東坡的圓融通達給解救了出來。 人生本就短暫,何苦無端怨春歸。就像這一樹的梨花堆雪,能在喧囂嘈雜的塵世保持清白通透,我何嘗不能如此呢?人生又能有幾度清明呢? 慎獨是一種風(fēng)度,難得糊涂是一種智慧。人生漫漫,我們總要學(xué)會在喧囂中淡定從容,在浮浮沉沉中云淡風(fēng)輕。這首詩讀懂了,也就明白了人生。 【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侵權(quán)私必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