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傳家寶
2017年初夏,我們全家搬進了宜水新城南苑小區(qū),我已經(jīng)不記得這是第幾次舉家搬遷了,印象中唯一不變的是一臺老式縫紉機,它一直跟隨我們從常寧搬去了衡南,又從衡南搬回了常寧。 新家書房靠近窗臺的角落里,一臺老式縫紉機靜靜地立在那兒。近30年歲月的風蝕,縱使斑駁的臺面上刷了一層薄薄的桐油清漆,依然掩蓋不住它凝重的木色。母親在臺面上鋪了一塊格子方布,上邊兒整齊地碼放著幾本有些發(fā)黃的舊書,頗具年代感。 我雖是一名90后,但我的母親卻已年過六旬,她出生于上個世紀50年代,是典型的“新中國成立初期”。聽母親講,在他們那個計劃經(jīng)濟體制時代,各類物資十分匱乏。買米需要米票,買肉需要肉票,買布還需要布票。當時的我覺得十分詫異,簡直不敢相信。后來還是在歷史課本上看到了相關的資料,才對他們那個年代的生活狀況有了幾分認識。所以,在母親小的時候,想要穿新衣服,都要先拿票買布料,再拿紙樣試著剪,經(jīng)過一番細心摸索,最后才大膽放心地用縫紉機做出一件合體、漂亮的新衣服。 慶幸的是,我的外公是當時村里響當當?shù)牟每p,有著多年制衣經(jīng)驗,手藝自然不錯。母親、舅舅、姨媽差不多都是穿著外公剪裁縫制的衣物長大的,那個年代,通常都是老大穿過接著給老二穿,老二穿過又接著給老幺穿……這些衣物小到圍兜、布包,大到襯衫、外套,一塊普通的布料經(jīng)過外公的雙手改造,便散發(fā)出了別樣的韻味和情致,使平凡甚至艱苦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特別是過年的時候,母親、舅舅他們都穿上外公得意的作品,簡直賺足了鄉(xiāng)親鄰里羨慕的目光! 因響應國家晚婚晚育政策的號召,又因是家中大姐,須照顧弟妹。母親直到三十好幾才出嫁,外公送了一臺縫紉機作為嫁妝,盡管八十年代末期,國家已經(jīng)開始改革開放,許多商品都可以輕松買到,但母親依然秉承了家族品質中的自力更生和艱苦樸素。 記得小時候,母親總是親自給我剃西瓜頭,給我穿她親手做的衣裳,給我蓋她親手縫制的口罩被子……印象中第一次兒童節(jié),母親拿出了壓箱底兒的白底小碎花的確良布,(zhē teng)了幾天,終于縫制出了一件合體、漂亮的連衣裙,秀氣的娃娃領,A字裙擺還是百褶邊兒的,即便放在今天看來,那款式也是相當洋氣呢!從那以后的好幾個兒童節(jié),我都央求母親給我做新裙子。說實話,“母親牌”連衣裙的舒適程度絕對不亞于商店里的廠家行貨,那時的我從心底里喜歡母親做的衣裳,因為每一件都是這世上獨一無二的。 隨著時光流逝,我長大了,穿的衣服也都是成品。母親的年齡也大了,眼睛沒以前那么靈光,偶爾縫縫補補還可以,要論做衣服,已是一項浩大的工程了。但至今打開衣柜,母親仍保存著許多我兒時自制的舊衣物,滿滿的都是回憶,都是愛?。?/p> 大學畢業(yè)后,我考上了家鄉(xiāng)的教師編制,工作穩(wěn)定后,便和無數(shù)女孩一樣,尋了人家,結婚生子。2015年冬天,我的女兒出生了。有次帶她去母親家玩耍,一不小心尿濕了褲子,因沒帶替換衣物,母親臨時從衣柜里找出了幾件小寶寶穿的褲子,料子雖已有些褪色發(fā)黃,但長短卻剛剛合適,好奇心使然,我看了看衣柜里的“老古董”,每一件都洗得干干凈凈,整齊地疊放著并散發(fā)著淡淡的樟腦丸的味道,從單衣到棉衣,從小被子到小褥子,樣樣俱全,沒想到母親至今都保存得這樣完好,那個年代的縫紉機產(chǎn)物仍為這個家繼續(xù)著它的使命!老人家都說:“小孩穿舊衣容易養(yǎng)活?!睕r且還是穿著***小時候的衣裳,我忍不住用手機拍下了那個瞬間,今昔對比,發(fā)現(xiàn)眉眼、神情、衣物搭配起來,相似度極高,仿佛穿越了一般,我能感受到母親的愛已由子女輩傳遞到了外孫子女輩。 去年,用了近30年的縫紉機光榮退休了,但還被放在家里,母親舍不得扔掉,說是讓我在閑暇時向她學習縫紉,繼續(xù)發(fā)揚咱家自力更生、艱苦樸素的精神品質。在歲月的流年里,時光會給每一件物品烙下深刻的印記,我端詳著它,它依舊如新。在我心里,它不僅僅是一件物品,更是我們家庭成員之一,它見證了幾代人的成長和老去,它是愛的見證,更是愛的延續(xù)! m.vpsbo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