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禪語(精選99句)
1、其中有指導(dǎo)世俗生活的教誡,有可作為座右銘的警句,有可作心理治療“格言自警療法”的良方, 2、【佛心禪語】 佛祖說慈悲的升華是大慈大悲,它不同于我們平常所說的要與人為 善,它比與人為善做得 3、【佛心禪語】 日:“如何是體明無盡句?”師日:“手指空時天地轉(zhuǎn),回途石馬出紗籠?!薄洞箨柧U師》 4、【佛心禪語】 因為慈悲,人生路更寬 慈悲是學佛的最高境界,慈悲是在為我們修福,對別人慈悲就是對自 己慈悲。 5、【佛心禪語】 不計較人生的重重困境,因為每一分鐘,我們都能抖落滿身重負,放開過往的一切,開始下一段精彩。 6、是福有二種相:能與樂,能與苦。如雜毒飯,食時美,欲消時苦,福亦如是。(古印度)提婆《百論》卷上,舍罪福品 7、若有菩薩行于愛染,為化愛染諸眾生故,而亦不共是愛染住,名菩薩久行。《大寶積經(jīng)》卷二十六,法界體性無分別會 8、對一方有利的事情,對另一方可能有害;當月亮出來的時候,睡蓮開花,荷花卻閉斂。(宋末元初)貢噶堅贊《薩迦格言》 9、不能將心待悟。將心待悟,永無悟期。要把全部心力放在做功夫上,不管悟與不悟,功夫照做不誤。這樣才是參禪人的本色。 10、諸比丘,利養(yǎng)、崇敬與名譽是極為可怕的,是證得解脫束縛而達到至上安全處極強的障礙。南傳《相應(yīng)部·因緣品·糞甲蟲經(jīng)》 11、如實知已,以理為依,不由耆長、眾所知識補特伽羅:若佛若僧所說法故,即便信受。(古印度)彌勒《瑜伽師地論》卷四十五 12、滅苦的方法概括為兩種:一是改變觀念,建立正見,如建立因果觀、因緣觀、慈悲心;二是通過修行,包括打坐、誦經(jīng)、拜佛等。 13、【佛心禪語】 一般人說:“理直氣壯。”師言:“理直要氣和?!币话闳苏f:“得理不饒人?!睅熝裕骸暗美硪埲??!薄C嚴法師 14、猶如大石山,四風不能動,色聲香味觸,及法之好惡,六人處常對,不能動其心。心常住堅固,諦觀法生滅?!峨s阿含經(jīng)》卷九,第240經(jīng) 15、【佛心禪語】 無論做什么事,都要適可而止,這是一種明智之舉;同時不要貪得無厭,因為想得到的東西越多,失去的東西往往也越多。 16、在我眼里,了凡先生已深諳莊子哲學之精髓,逍遙游世間,心游萬仞,自在灑脫。而他一直從事的慈善事業(yè),便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17、【佛心禪語】 與佛結(jié)緣,以佛修心,可以使心靈得以平靜,智慧得以寬廣,境界得 以捉升,可以感受名韁利鎖之外的寧靜、淡然、幸福、圓滿…… 18、【禪語悟道】慈悲和智慧是佛教的唯一真理,猶如鳳凰的翅膀,缺一不可。如同鳳凰的翅膀既是左右,又是一體一般,慈悲和智慧既是兩面,又是一體。 19、【佛心禪語】 人當變故之來,只宜靜守,不宜躁動。即使萬無解救,而志正守確, 雖事不可為,而心終可白。否則必致身敗,而名亦不保,非所以處變之道。 20、【天天禪語】我們應(yīng)該珍惜自己已經(jīng)擁有的東西,同時,不應(yīng)該貪執(zhí)不屬于自己的東西。珍惜自己擁有的人常常會幸福,貪執(zhí)不屬于自己東西的人,往往會煩惱。 21、人是一個矛盾體,在寂寞中他向往人群,在人群中他向往孤獨。他想得到,又害怕失去;他想放棄又渴望擁有。他希望自己是永遠的醒者,卻不愿錯過夢的精彩。 22、【佛心禪語】 有了淡泊之心,天天都是好日子。它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是一種 開朗的生活方式,是一種健康的處世心理。有了這種心態(tài),還有什么不能 忍耐? 23、【佛心禪語】 不知道諒解他人的人,應(yīng)該說也不能善待自己;自己會善待自己,也 就一定能夠諒解他人。所以,處理人際關(guān)系當中的煩惱的方法就是能夠諒 解他人。 24、【佛心禪語】 你就是一顆明珠 不要輕視自己的力量。一滴水滴到水缸中,整缸水就是我們的。因為 你的那滴水已和缸中水結(jié)合在一起了,分不出是你的或不是你的。 25、智與愚,無有極處,智者只是相對的智者,愚人只是相對的愚人。假設(shè)一定要給個定義的話,可以這么說:愚蠢是自以為已經(jīng)足夠聰明,智慧是認識到了自己的淺薄。 26、看教貴精不貴多。一部中精研妙義,徹骨徹髓,自然旁通眾典,勢如破竹。欲徹骨徹髓,必須看時即是觀心,既日觀心,功同參悟。(明)澫益《靈峰宗論》卷二之二 27、【唯美古韻】坐望于季節(jié)的末端,畫一卷滄海桑田,聽一曲萬水千山。吟一闋思念無邊,夢幾回淺笑迷離間。一縷菩提,一缽梵音,待禪意參透,紅塵一笑,淡漠如煙。 28、在短短的人生中,只有用慈悲心裝點心靈,用善行幫助他人,用誠信祝福他人的人,才能享受到美好的人生,才能獲得有意義的人生,也因此能擁有安寧、平和的心靈。 29、當于佛法中,勇猛常精進。譬如微少火,樵濕速令滅,于佛教法中,懈怠者亦然。如鉆燧求火,未出而數(shù)息.火勢隨止滅,懈怠者亦然?!度A嚴經(jīng)》卷十三,菩薩問明品 30、僅僅滿足于做一個好人而不追求精神解脫的人生,就好比一個人只為擁有肥沃的土壤感到滿足,而不尋找種子,不努力耕種,也就不會獲得果實一般,不究竟、不圓滿。004 31、將來當有無行之人,人佛法中求作沙門,破壞佛法,更相輕毀,學三藏者轉(zhuǎn)相嫉妒,為嫉妒故,佛法疾滅。欲護佛法,當除僑慢,棄捐嫉妒?!跺榷”惹鹫f當來變經(jīng)》卷一 32、【佛心禪語】 莫生氣,因為生氣傷身又傷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要學會控 制,否則,有些過分的語言和行為會誤事,更會傷人。穩(wěn)定情緒,解脫自 己,乃當務(wù)之急! 33、放得下寵辱,那便是安詳自在。你在吃飯時吃飯,睡覺時睡覺。凡事不妄求于前,不追念于后,從容平淡,自然達觀,隨心,隨情,隨理,那么你便識得有事隨緣皆有禪味。 34、【佛心禪語】 在工作和生活中,任何事積累到一定程度都會形成壓力,心中背負太多東西的人往往容易亂了分寸,無法靜下心來理清思路,所以容易焦躁、抱怨,甚至憤怒。 35、【佛心禪語】 有一般學人,向五臺山求文殊,早錯了也。五臺山無文殊,爾欲識文殊幺?只爾目前用處,始終不異處處不疑。此個是活文殊。——《鎮(zhèn)州臨濟慧照禪師語錄》 36、不是所有的相生就都好。所謂好,就是合適的,且還要加上時間單位,是當下的,過去的,還是未來,都不能同日而語。此一時彼一時,任何事物永遠都處在陰陽的變化當中。 37、男子女人臨命終時,神識昏昧,不辨善惡,乃至眼耳更無見聞。是諸眷屬,當須設(shè)大供養(yǎng),轉(zhuǎn)讀尊經(jīng),念佛菩薩名號,如是善緣,能令亡者離諸惡道?!兜夭仄兴_本愿經(jīng)》卷下 38、等到子女長大了,為了求學或就業(yè)而離鄉(xiāng)背井,剛開始時,他們還會想念父母,但日子久后會慢慢把這分親情移轉(zhuǎn)到朋友身上及異性的感情上,于是親情就慢慢被淡化遺忘了。 39、問:“在人與人之間,您的心難道沒有障礙嗎?”師言:“修行是自己心甘情愿的,就是因為要脫離人我是非,才需要修行。如果修行還去招惹人我是非,那又何必修行呢?” 40、若言有我,我為有知?我為無知?我若無知,則同木石,我若有知,則有攀援。既有攀援,則有染著。……若能除我及以我想,一切盡舍,是則名為真解脫也?!短哟笊茩?quán)經(jīng)》 41、由眼識生,三心可得,如其次第:謂率爾心、尋求心、決定心。初是眼識,二在意識,決定心后,方有染凈,此后乃有等流眼識,善、不善轉(zhuǎn)。(古印度)彌勒《瑜伽師地論》卷一 42、若眼見色,于可念色不起欲想,不可念色不起恚想,次第不起眾多覺想,相續(xù)住,見色過患,見過患已,能舍離;耳鼻舌身意亦復(fù)如是,是名律儀?!峨s阿含經(jīng)》卷四十三,第1170經(jīng) 43、【佛心禪語】 有些人,沒信佛以前不信有天堂地獄,一直為貪圖欲念享受,做了很多損人不利己的事;一旦信了佛,又迷于有天堂地獄而貪圖功德,這麗者都是“迷”?!C嚴法師 44、【佛心禪語】 低調(diào)做人,不是指低聲下氣,奴顏婢膝,而是指要始終把自己當成普 通一分子,使自身融入到大眾中去,融人到社會中去,不追名逐利,不自 命不凡,為人處世不張揚。 45、【佛心禪語】 很多人行善為了得福報,行善是因,得福是果。先要修清凈心,心地 清凈是第一善。功德福報都在清凈心上,不修清凈心、不能在生活中得清 凈心,就沒辦法離苦得樂。 46、【名人佛學經(jīng)典語錄】決定我們自身價值的條件,在于我們的心靈和行為在一個人人自私的社會,該怎樣立身處世?佛日:內(nèi)有毒者則施人毒,內(nèi)無毒者不施人毒。一《大方廣寶篋經(jīng)》 47、夫為道者,譬如一人與萬人戰(zhàn)。掛鎧出門,意或怯弱,或半路而退,或格斗而死,或得勝而還。沙門學道,應(yīng)當堅持其心,精進勇銳,不畏前境,破滅眾魔,而得道果?!端氖陆?jīng)》 48、無信池院,驚鵲細語,指尖輕觸著冰涼的情愫,簾閉,靜禪。聆聽優(yōu)雅的笛音旋律,揮毫著古韻里流芳的水墨,傾瀉千里,洶涌姿駭。只愿,讓這短暫的氛圍給心一個安慰離愁的恬然。 49、如果不是自身的原因,我們不會屢戰(zhàn)屢敗,不會四處碰壁,不會遭人唾棄,不會感受到世界仿佛遺棄了我們。我們付出了多少,就會得到多少;我們破壞了多少,就會相應(yīng)得到多少痛苦。 50、說我本盧舍那佛心地中,初發(fā)心中常所誦一戒:光明金剛寶戒,是一切佛本源、一切菩薩本源、佛性種子,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切意識色心,是情是心,皆人佛性戒中。《梵網(wǎng)經(jīng)》卷下 51、百善孝為先。當今社會競爭激烈,年輕人肩上的壓力很大,他們表達孝道的方式和自己的長輩有不同之處。兒女在外記得抽空給父母報個平安是孝道,兒女遇到開心快樂的事不忘和父母一起 52、人最不容易戰(zhàn)勝的是自己,或者說,最不容易戰(zhàn)勝的是自己的欲望、情緒和無知,先要實現(xiàn)自我超越,才能取得事業(yè)上的成長。不能戰(zhàn)勝自己,那么自己就會成為成功道路上一道最大的障礙。 53、非未見諦,而能見識。識不可視,譬如掌中阿摩勒果。識不在于眼等之中,若識在于眼等之中,剖破眼等,應(yīng)當見識。賢護,恒沙諸佛見識無色,我亦如是。《大寶積經(jīng)》卷一一0,賢護長者會 54、現(xiàn)在的人每天都很忙碌,而忙碌的原因大多是為生活而奔忙、為享樂而絞盡腦汁、為多賺些錢而造成身心莫大的傷害,因此苦不堪言。我常惋惜這些人不懂得爭取時間,為社會做些服務(wù)的工作。 55、看透才能獲自在,得解脫;人生說起來或許真的很沉重,成敗,榮辱,福禍,得失……面對挫折和苦難,一路生活,一路坎坷;若將自己沉緬于悲憂低落的圈套中,再美麗的生活也會黯然失色。 56、英雄就是一塊普通的石頭。和平年代,鋪在路上他就是路,砌在墻上他就是墻,不求聞達,甘于奉獻。而一旦有外敵人侵,他堅硬的特質(zhì)便展露無疑,瞬間化身戰(zhàn)場利器,沖鋒陷陣,勇猛無匹。 57、這個世界上的人和事,就象是同一棵參天大樹上數(shù)不清的樹葉一樣,乍一看沒什么區(qū)別,但是如果捧在手里仔細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有很多的不同點,并且越是觀察得仔細,不同點就會被無限放大。 58、于他無害心,瞋亦不纏結(jié),懷恨不經(jīng)久,于瞋以不住。雖復(fù)瞋恚盛,不發(fā)于粗言,不求彼闕節(jié),揚人之虛短。常當自防護,以義內(nèi)省察,不怒亦不害,常與賢圣俱?!峨s阿含經(jīng)》卷四十,第1107經(jīng) 59、生活可以輕松地過,也可以痛苦地過,生命之路,負重也是走,閑庭信步也是走,所以不妨讓自己的人生變得輕松些??嗫嗟刈非蟛粚儆谧约旱臇|西,念念不忘那些所謂的陳年舊事,無異于自尋煩惱。 60、真誠地感恩逆境,它是一次人生的淬火,讓我們得到錘煉;它是一個課堂,讓我們學會了刻苦、忍耐、淡?白和寬容;它是一塊“試金石”,使我們體味真正的友誼,真正的朋友,體味一個冷暖人生; 61、我是倉央嘉錯轉(zhuǎn)世的情種。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一念一清凈,一笑一塵緣。禪音清凈,掠過了砰然的心腔,慈悲懷,恩仇泯,浮沉浣,一任天涯長。紅塵千里鑄癡心,誰與佛龕付倉央,換了時光。 62、由勝義諦離一異性故,當知即是清凈所緣性。何以故?由緣此境得心清凈故;當知亦是常,一切時性無變異故;又由清凈所緣故,當知是善;以是善故,當知是樂。(古印度)無著《顯揚圣教論》卷十六 63、一直以來,我一向信奉莊子的主張:“超然世外,欲乘物以游心,逍遙馳騁,必先了悟宇宙之真諦,才能至上善若水,利萬物而不爭,下百川,因容而深邃之境界。齊視名利,則道之恍惚窈明定握于心?!?/p> 64、【禪語感悟人生的句子】 君子學習是為了成就自己的才智,不是為了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名聲。但是,當他得遇時勢為世所用的時候,就會驚天動地,他想默不作聲,想掩蓋自己的學問和名聲,可能實現(xiàn)嗎? 65、因為不信佛,佛祖不會氣惱怨怪我們,降罪傷害我們,所以信佛固然對人生有很大的助益,不信佛也不會產(chǎn)生不好的后果。但是不信因果、不明因果、不知因果、不順因果而行,則后果不堪設(shè)想。因為“因果” 66、當今,人們物質(zhì)生活越來越富裕,社會科技越來越發(fā)達,卻時常發(fā)生人心冷漠、喪失道德的事情。社會的發(fā)展,不能僅僅停留在物質(zhì)科技層面,而是應(yīng)該通過教育與正面、積極的信仰來喚醒人們的善心與良知。 67、反觀內(nèi)心躁動之人,他們因為渴求太多,而導(dǎo)致失去了內(nèi)心之平靜。這些人即使讓他們身處于深山之中,或者隱沒于古剎禪房,他們也只會感到焦灼難安。這是因為他們的內(nèi)心并不富足,因此不能享受安靜之樂趣。 68、有人以為自己修持得很好,但是碰到一點小事就起煩惱心。師言:“凡夫心容易起波瀾,即是‘八風’(注)吹不動,微風吹動了?!保ㄗⅲ喝松鞍朔ā比绨朔N風,分別是:利、衰、毀、譽、稱、譏、苦、樂。) 69、【佛心禪語】 然而,有些人往往是背道而馳,煩惱比沒有學佛人更熾盛,內(nèi)心的執(zhí)著和習氣比沒有開始修行時更嚴重。原因是,我們在修行的過程中缺乏了正知正見,于是所學所修的一切,反而成為增長邪知邪見的助緣。 70、我們今天看到越來越多的國家出現(xiàn)地震、泥石流、洪澇災(zāi)害,它們都是地球的表情,它在震怒時也會像人一樣戰(zhàn)栗、哭泣、流淚,內(nèi)心也會千瘡百孔。當我們的河流阻斷,湖泊干涸時,也正是地球的血脈遭受嚴重破壞之時。 71、禪坐當身體疼痛時,我們的散亂心才能收回來、才安住在身體上、此時的昏沉才趕跑、欲望才消失,往住在身體稍作舒服后又會出現(xiàn)昏沉、散亂、欲望,所以說初期修禪疼痛反而有利于產(chǎn)生定力、淸明、智慧等一系列的基礎(chǔ)。 72、【一句禪語一種人生】比如一朵美麗的鮮花,漂亮的花瓣在風中飄落,沒有留下任何果實而消失,這是否令人感到很可惜?同樣的道理,我們的人生僅僅在名利和愛情上虛度,沒有絲毫獲得內(nèi)心的覺悟,這是否讓人覺得非??杀?? 73、不管你喜歡不喜歡,許多事你必須去做;不管你愿意不愿,許多話你必須去說;不管你為不為難,許多人你必須去交。這是生活的常態(tài),人生的必經(jīng),以什么樣的心境去對待,你得到的就是什么樣的心境。我選擇樂觀地面對,你呢? 74、【佛心禪語】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缺憾。法國詩人博納富瓦說得好:“生活中無完美,也不需要完美?!蔽覀冎挥性邗r花凋謝的缺憾里才會更加珍視花朵盛開時的溫馨美麗,只有在人生苦短的愁緒中才會更加熱愛生命,擁抱真情。 75、一個人在人生的旅途中,遭遇到坎坷挫折時,若能抱持“忍片刻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的襟懷,則何處沒有光風霽月的空間?當一個人遭遇到沮喪失意的時候,如果能記取“懸崖勒馬、回頭是岸”的教訓(xùn),則何處沒有美麗燦爛的希望? 76、【佛語禪話】佛陀曾說過:“我接受凡世人與我爭論,我不與凡世人爭論。這兩句里充分呈現(xiàn)了佛陀的大愛和我們凡世人的愚昧無知。陀就像慈母,我們凡世人就像得自閉癥的小孩。母包容患白閉癥孩子的缺陷,卻從不會給予孩子任何埋怨。09 77、【梵心禪語】學會低調(diào),取舍間,必有得失。人生是一場博弈,心胸豁達開朗的人,凡事看得高遠,生命有止,精神無止;擠不進的世界,不要去硬擠,難為了別人,也是作賤了自己;做不來的事情,不要去硬做,換種思路,也許是會事半功倍。 78、不忍太多煩擾,輕起身小心離開。邁過大殿高高的門檻,陽光溫暖干靜。回眸,轉(zhuǎn)身,又踏入塵世煙火。而心底卻多了澄明與安適。驀然明了,前世或許我就是禪房之內(nèi)的一縷煙塵,今生淺落紅塵成了路人。卻終是糾結(jié)于一些隱約始末,因而記得。 79、自信是一種風采,信任是一種美德,它展現(xiàn)著自我的魅力,也溫暖著他人的心靈。我們接過他人遞過來的鮮花,要相信花朵是芬芳的;我們品嘗親人精心準備的晚飯之前,要相信飯菜是美味的;我們打開久閉的窗戶,要相信撲面而來的空氣是清新的。 80、孔子一生一世研究道理,宇宙、人生的真理無不用心研究,但是他自嘆窮一生之力,還是很難深入道理的“所以然”、體會道理的真粹。因此他說:“朝聞道,夕死可矣!”意思是早上若能聽到一句真理,深加體悟,并且心與理合一,即使晚上死了也不遺憾。 81、【佛心禪語】 從古到今,蕓蕓眾生都是忙碌不已,為衣食、為名利、為自己、為子 孫……哪里有人肯靜下心來思考一下:忙來忙去為什么?多少人是直到生 命的終點才明白,自己的生命浪費太多在無用的方面,而如今卻已沒有時 間和精力去體會生命的真諦了。 82、緣愛故,則有受;阿難,是為緣愛有求,緣求有利,緣利有分,緣分有染欲,緣染欲有著,緣著有慳,緣慳有家,緣家有守。緣守故,便有刀杖、斗諍、諛諂、欺誑、妄言、兩舌,起無量惡不善之法。有如此具足,純生大苦陰。《中阿含經(jīng)》卷二十四,《大因經(jīng)》 83、【佛心禪語】 佛光普照眾生,即使是對做盡壞事的人也不例外。改過遷善是任何人 在任何時候都可從而且必須遵守和實行的原則,尤其是對于那些所謂的 “浪子”,意義更為重大。當然,想要改過遷善的第一步便是知錯。如果你 冥頑不靈,那么即使是佛也救不了你。 84、【人法與佛法】學佛,而囿于善惡觀念,是初機,或門外漢。人有是非,佛沒有是非;人有善惡,佛沒有善惡。善惡是人法,非佛法。佛法超越善惡。超越是:雖然存在著,卻無障礙。譬如在地面行走,即有山河的障礙,不能超越;乘上飛機,地面山河依舊,但卻無障礙。 85、咸淡都是滋味,如果不用世俗的觀點加以分別,都是自然的滋味,吃到嘴里,都能找到親近自然的感覺,那么,吃什么東西都是一種享受。相反,有的人強調(diào)好吃,總想吃好吃的東西,到頭來,嘗過百味后,已經(jīng)找不到好味了,吃什么都沒滋沒味,接下來還能享受到吃飯的樂趣嗎? 86、不以眾生其性弊惡,邪見瞋濁,難可調(diào)伏,便即舍棄,不修回向。怛以菩薩大愿甲胄而自莊嚴,救護眾生恒無退轉(zhuǎn)。不以眾生不知報恩,退菩薩行,舍菩提道。不以凡愚共同一處,舍離一切如實善根。不以眾生數(shù)起過惡,難可忍受,而于彼所起疲厭心。《華嚴經(jīng)》卷二十三,十回向品 87、【佛心禪語】 有些人成功了也不會忘記過去的磨難,更不會忘記生命中給予自己幫助的人。因為他們明白這世上沒有永久的成功,人生命中源源不斷的營養(yǎng)永遠來自根基,而根基在最低處。到達高處,須從低處起步,人若是懂得生命的高下之道,便會在人生路上進退有度,以達到平衡。 88、有人問行者:兩個人原本相愛,但由于雙方都看得緊,最后反而分開了,這是為什么?行者答:愛情就像一把細沙,抓得越緊它一定流得越快。此人又問:那要怎樣才能使愛情長久?行者答:將它捧在手里吧,不要擠壓它,恢復(fù)它原有的狀態(tài)。除非松開手指,否則沙子是不會自己流失的。 89、人要怎樣活著?第一,要為自己的家人活;第二,要為自己的親朋好友活;第三,才是為自己活。一個人要是僅僅為自己活,活著的意義又在哪里呢?一個人如果為了自己活著,卻不讓別人好好活,就不僅毫無意義,而且十分有害。實際上,一個人格完整的人還應(yīng)為社會活,為世界眾生活。 90、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注意對方的情緒。一個人脾氣上來了,可能毫無理性地做任何事,豈止爭吵而已。因此,遇到意見沖突時,要保持頭腦冷靜,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尤其不要發(fā)怒。同時,重視對方的情緒,假設(shè)對方情緒激動,那么第一件事是設(shè)法讓對方冷靜下來,而不是忙于“講道理”。 91、菩薩為多人頭首,見諸眷屬不如法事,應(yīng)呵應(yīng)擯。若瞋心惡心舍不呵治者,犯重垢罪。若懶惰放逸不教呵者,犯輕垢罪。菩薩見惡眾生犯戒毀禁作眾罪行,菩薩自知能化為善,若惡心瞋心舍不教者,犯重垢罪。菩薩見前眾生須加杖痛然后有利,自護不治者,犯輕垢罪?!秲?yōu)婆塞五戒威儀經(jīng)》 92、凈塵問禪師:請問師父何為觀心如鏡?為何人要學鏡?禪師笑:鏡有三優(yōu),你卻做不到凈塵說:請師父開示禪師答:鏡能映相、過不留影;你能做到事來則應(yīng)、事過即忘嗎?鏡映真實,不分貴賤;你能做到面對乞丐與國王同樣恭敬嗎?鏡映紅綠,自不變色;你能做到隨緣不變,不變隨緣嗎?。 93、急,會讓心焦躁;緩,會讓心懈怠,于修行無益。然而,欲要離開急與 緩之兩端而覓一個適中的狀態(tài),卻非佛法之中道。因緣所生法,佛說即 是空,亦名為假名,亦是中道義。急的當下,能夠了知觸發(fā)急的因緣, 急不但不會障礙修行,反成了開悟的契機。欲聞中道之曲調(diào),就在緣起 之空性中。 94、命運不是上天注定的,有時候,往往為了一塊錢,就能使這個人改變自己的命運——如果你拿一塊錢去幫助別人,對方得到協(xié)助支持,“愛人者人恒愛之”,你種下善緣就會改變命運。反過來,拿一塊錢去做了不好的勾當(惡因),甚至為了一塊錢而計較爭吵,說不定就會為自己惹來煩惱與災(zāi)難。 95、【距離】魚有兩種,一種在海里,一種在網(wǎng)里。與魚之間,只有網(wǎng)的距離。有兩種:一種是迷惘之眾,一種是開悟之佛。與佛之間,只有心的距離。間有兩種:一種是過去,一種是未來。去與未來之間,只有當下的距離。果有兩種:一種是失敗,一種是成功。敗與成功之間,只有汗水與心智的距離。 96、【佛心禪語】 我們的痛苦與快樂,高興與悲傷,煩惱與智慧,富貴與貧窮,挫折與幸運,疾病與健康,都不來自于外在,既不是神仙賜予的,也不是魔鬼造成的,一切顯現(xiàn)都來自于自己的內(nèi)心。猶如晚上沉睡時夢中所顯現(xiàn)的境界一般,無論外在的顯現(xiàn)與內(nèi)在的感受,一切都由心中產(chǎn)生,由心而顯現(xiàn)。 97、父母無論怎么批評你,你在他們的心目中都是最優(yōu)秀的。因為希望你更優(yōu)秀,所以批評可能會多一些,有時候,批評的話甚至很難聽。父母對你的期望值總是在不斷提高,即使你已經(jīng)很優(yōu)秀了,在他們看來,你還應(yīng)該更優(yōu)秀。請不要因為父母的批評而氣餒,你要體諒他們,他們的批評往往不一定正確。 98、【大徹大悟的佛學智慧】一切眾生都是修行的所依助緣,是修行路上不可或缺的修行對象。寂天菩薩在《入行論》中說:“修法所依緣,有情等諸佛,敬佛不敬眾,豈有此言教。”從修行所依助緣的角度而言,眾生與佛的作用是相等的,佛和眾生是同等的重要,那我們?yōu)槭裁粗蛔鹬胤鹜佣蛔鹬乇娚兀?/p> 99、人生如夢一般的短暫、虛幻,但這并不意味著四大皆空,什么都不值得去追求,而是提醒我們把握當下,珍惜擁有,感受幸福。先生和妻子之間、父母和子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要彼此包容,和睦相處。短暫的人生路途中不應(yīng)為雞毛蒜皮的小事而爭吵或發(fā)生矛盾,應(yīng)該在幸福溫暖的家庭里過快樂的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