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節(jié)氣的風俗及食物
夏至這天雖然白晝最長,太陽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因為,接近地表的熱量,這時還在繼續(xù)積蓄,并沒有達到最多的時候。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夏至節(jié)氣的風俗及食物,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夏至節(jié)氣的風俗 稱人 夏至日稱人以驗肥瘦,有的地方俗信于此節(jié)稱體重,驗肥瘦可求吉利,為此“慎起居、禁詛咒、戒剃頭,多所忌諱”(《清嘉錄》)。 給牛改善伙食 夏至這天,給牛改善伙食的習俗在山東臨沂一帶流行。人們會在伏日煮麥仁湯喂牛喝,據(jù)說牛喝了身體壯,能干活,不流汗。有民謠說:“春牛鞭,紙牛漢(公牛),麥仁湯,紙牛飯,甜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嬉夏 在浙江紹興流傳著“嬉,要嬉夏至日”的侄語。古時,不論貧富悠哉夏至日祭祖的習俗,俗稱“做夏至”。除了常規(guī)供品外,特加一盤蒲絲餅。也會吃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 祭祖祭神 在江蘇蘇州、無錫、常州、金壇一帶,人們以新收獲的米麥粥祭祖,讓祖先嘗新。浙江會稽一帶,則用面食祭祖。在浙江東陽,農(nóng)民要置辦酒肉,祭祀土谷之神,還要用草扎成束,插在田間祭之,叫做“祭田婆”。在湖南醴陵,居民在夏至日祭祀土地神。明清時期,皇家每年在夏至這一天要在地壇舉行祭地儀式,愈為企盼風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 煮麥仁湯給牛喝 山東臨沂地區(qū)有給牛改善飲食的習俗。伏日煮麥仁湯給牛喝,據(jù)說牛喝了身子壯,能干活,不淌汗。民謠說:“春牛鞭,舔牛漢(公牛),麥仁湯,舔牛飯,舔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比敕笫欠N秋菜的季節(jié),有“頭伏蘿卜二伏菜,三伏還能種蕎麥”之諺。 吃夏至面 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說過水面是也··諺云:‘冬至餛飩夏至面?!?,這天,各地普遍要吃涼面條,俗稱過水面。 伏日這天,山東民間都要改善飲食,膠東東部都吃面條,長島民謠:“立秋滑拙(餃子)入伏面?!闭羞h吃水餃,無棣習慣吃面條、豆湯和面棋子,鄒城喜歡喝冰水,有的人還到峰山山洞里避暑。 北京流行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冬至餃子夏至面”。 自古以來,民間就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夏至吃面在很多地區(qū)都非常盛行。山東各地夏至日要吃涼面條,俗稱過水面,這是因為夏至雖然表示炎熱的夏天已經(jīng)到來,但還不是最熱的時候。夏至后大約再過二三十天,就會進人“三伏天”。三伏天才是夏天最熱的時候,吃涼面有提醒大家注意防暑降溫的意思。膠州地區(qū)把這天的面條稱為“人伏面”。 也有直接煮新麥粒吃的,山東龍口、萊陽一帶煮新麥粒吃,孩子們用麥秸編一個精巧的小筑籬,在湯水中一次一次地往嘴里撈,既吃了麥粒,又是一種游戲,很有農(nóng)家生活的樂趣。 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區(qū)的重要習俗。北京人在夏至這一天講究吃面,按照風俗習慣,每到夏至,人們都會大吃生菜和涼面。在氣候炎熱之時,吃一些生冷的食物可以降火開胃,也不會因此而損害健康。夏至這天,北京大大小小的面館顧客盈門,打鹵面、炸醬面等各種面條非常受歡迎。 在山東,夏至這天各地的人們也都會吃涼面。在煙臺、萊陽、黃縣一帶,夏至日薦新麥,煮新麥粒吃。小孩子用麥秸編一個精致的小筑籬,在湯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里撈麥粒,既吃了麥粒,又是一種游戲,樂趣無窮。在西北地區(qū)如陜西,此日食粽,并取菊為灰用來防止小麥受蟲害。 在南方地區(qū),夏至面的品種也非常多,如陽春面、干湯面、肉絲面、三鮮面、過橋米線、麻油涼拌面等。在江蘇,夏至少不了的是夏令三鮮,地三鮮是覓菜、蠶豆和蒜苗,樹三鮮是櫻桃、梅子和香褚芽,水三鮮是螺蜘、細魚和河豚。無錫人早晨吃麥粥,中午吃餛飩,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診語說:“夏至餛飩冬至團,四季安康人團圓?!背赃^餛飩,為孩童稱體重,希望孩童體重增加更健康。 各地夏至食俗雖有差異,但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區(qū)都有的習俗,很久以前民間就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諺語。 因為夏至日后收獲了新麥,所以夏至食面有嘗新的意思。夏至面的做法比較講究,不是平常所吃的熱湯面。而是過水面,古時候一般是現(xiàn)從井中打來清涼的并水,手搟面煮熟后,直接撈入盛滿清涼井水的盆中,待面拔涼,撈入碗中,澆上事先做好的鹵汁和小菜。炎熱的夏天吃清涼的過水面有提醒大家注意防暑降溫的用意。另外,民間用細長的面條比擬夏至的白晝時間長,正如人們在過生日時也吃面一樣。為的是取一個好彩頭。 吃狗肉 嶺南一帶有夏至吃狗肉和荔枝的習俗。相傳夏至日的狗肉和荔子合吃不熱,有“冬至魚生夏至狗”之說。當?shù)厝苏J為夏至這天吃狗肉能祛邪補身、抵御瘟疫等?!俺粤讼闹凉罚黠L繞道走”,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這天吃了狗肉,其身體就有抵抗西風惡雨人侵的能力,感冒少,身體好。由于這一良好愿望,才有了“夏至狗肉”這一獨特的民間飲食文化。當然,夏至吃狗肉,為避免引起消化不良等腸胃病,要適量,不宜吃太多。 據(jù)相關資料記載,夏至殺狗補身,相傳源于戰(zhàn)國時期秦德公即位第二年,六月炎熱,疫病流行。秦德公便按“狗為陽畜,能辟不祥”之說,命令臣民殺狗避邪,后來形成夏至殺狗的習俗。 民間有“夏至狗,沒路走”的俗語,意思是夏至這天,家家戶戶殺狗,致使狗無路可逃。按照民間的說法,狗肉性溫,大補元氣,屬性燥熱,秋冬季節(jié)食用比較合適,夏天吃狗肉會上火,外熱加上內(nèi)熱,對身體不利。而在夏至這天吃了狗肉,不但不會因熱氣引起不適,反而會對身體有益。當然,夏至天氣炎熱,狗肉不能多吃,應適可而止,以免引起消化不良等腸胃病。至此,“夏至狗肉”就成了獨特的民間飲食文化。如今,夏至家家戶戶殺狗的場面已不存在了,而吃狗肉的習俗卻依然流傳了下來。夏至日吃狗肉,俗信可以解祛邪補身。抵御瘟疫。夏至殺狗補身,相傳源于戰(zhàn)國時期秦德公即位次年。六月酷熱,瘟疫流行,秦德公便按“狗為陽畜,能辟不祥”之說,命令臣民殺狗避邪,后來形成夏至殺狗的習俗。狗肉性熱,俗信夏至吃狗肉,不但不會上火,反而會對身體有益。有諺語日“吃了夏至狗,西風繞道走”,大意是說人只要在夏至日這天吃了狗肉,身體就能抵抗西風的入侵。正是基于這一良好愿望,成就了“夏至吃狗肉”這一獨特的民間飲食文化。 吃補食 在農(nóng)歷夏至后第三個庚日即進外代犬天。此時天氣炎熱,人們食欲不振,開始消瘦,即“枯夏”。民間開始偷閑消夏,注意飲食補養(yǎng),官府也停止辦公事。 江蘇夏令飲食有三鮮:地上三鮮為覓菜、蠶豆和杏仁,樹上三鮮為櫻桃、梅子和香椿,水中三鮮為海絲、魚時魚和咸鴨蛋。 浙江杭州喜吃烏飯,據(jù)傳說是紀念戰(zhàn)國龐涓。浙江建德民謠說:“立夏日,吃補食。”說明夏至補食從立夏就開始了。一般都吃紅棗燒雞蛋和黃芪燉雞,以滋補身體,為投入緊張的秋季農(nóng)業(yè)勞動做準備。 吃生黃瓜和煮雞蛋 伏日。夏至后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庚日為中伏,立秋后第一個庚日為末伏,總稱伏日。伏日人們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i胃之“苦夏”,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別的食物。 夏至吃什么食物 1、夏至蛋 湘南的衡陽、郴州、永州和湘西吃夏至蛋。 湘南一帶,主要是嘉禾、藍山、桂陽于夏至當天早晨起來,將整雞蛋煮熟,用紅紙或紅色染料將蛋皮染紅,再用一個小網(wǎng)袋裝上,系上少年、兒童的前胸,一直掛到中午或下午再剝?nèi)サ皻⒌俺缘?。民間以為夏至吃蛋,能強身健胃,行走有勁。諺云“夏至吃蛋,石板踩爛?!?/p> 2、熱面 還有人愛在酷熱的夏天吃熱面,那叫“鍋挑兒”,據(jù)說有“辟惡”之意,吃熱面是為驅(qū)除邪惡,多出汗以祛除人體內(nèi)滯留的潮氣和暑氣。 3、夏至羹 湖南長沙人夏至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湯丸,名“夏至羹”,民諺云“吃了夏至羹,麻石踩成坑”,“夏至吃個團(音為”坨“),一腳跨過河”,意喻力大無比,身輕如燕。 4、生菜、涼面 老北京的風俗習慣,每年一到夏至就可以開始大吃生菜、涼面了,吃這些生冷的食物可以有效的幫助降火開胃,促進食欲,但是又不至于會因為過于寒涼而損害身體健康。因此每逢夏至將近的時候,涼面等食物就開始大賣了。 5、餛燉 無錫人中午吃餛飩,取其混沌和合之意。 有民諺說:“夏至餛飩冬至團,四季安康人團圓?!泵耖g還有吃了餛燉之后為孩子量體重,希望孩子體重增加,身體健康的習俗。 6、荔枝 除了吃狗肉之外,還有吃荔枝的習慣,廣州粵語地區(qū)和廣西的欽州、玉林等地區(qū)都非常喜歡吃夏至的狗肉和荔枝,兩者合吃不熱。大量食用荔枝容易引起低血糖癥,也就是“荔枝病”,因此一定要適量。 7、夏至餅 夏收完畢,新麥上市,所以有日吃面嘗新的習俗,也有人用麥粉調(diào)糊糊,攤成薄餅烤熟食用。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等,祭祖后食用,俗謂“夏至餅”。 8、新麥 山東部分地區(qū),夏至日有煮新麥粒吃的習俗,孩子們用新麥秸編的小笊籬,在湯水中撈取新麥粒吃,既嘗新,又是一種游戲。 夏至養(yǎng)生小知識 1、要清涼 到了夏至之后,大家選擇衣服的時候,應該要盡量穿淺色系的,還有衣服的布料也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大家應該要盡量選用棉質(zhì)及亞麻,這些布料的吸汗和透氣性都比較好,現(xiàn)在有很多人都喜歡穿牛仔服飾,夏季其實不適合穿著這類衣物。 此時居室宜清涼,因為現(xiàn)在早晚的時候,室內(nèi)氣溫比較低,所以大家應該要將門窗打開,通風換氣。因為中午的時候室外氣溫高于室內(nèi),所以此時應該要將門窗緊閉,拉好窗簾。要知道陰涼的環(huán)境,能夠讓人使人心靜神安。 2、忌夜食生冷 因為夏天的時候夜比較短,年事稍長之人,或是有體質(zhì)比較弱的人,腹中常冷,所以需要注意自己的飲食,對于生菜、瓜類等,都是夏季忌食之品,特別是晚上的時候,需要注意少食用此類食物。晚上的時候也不能吃肉、面、生冷、粘膩之物。 3、晚睡早起睡午覺 此時節(jié),起居調(diào)養(yǎng)應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宜晚睡早起,而老弱者則應早睡早起,盡量保持每天7小時左右的睡眠時間。從這天開始,一定要睡午覺。夏至陰生,在中醫(yī)理論中,午覺是以陽養(yǎng)陰,子覺是以陰養(yǎng)陽。只要能合上眼睛一會,就能達到很好的養(yǎng)陰效果。 4、清淡飲食多吃蔬果雜糧 夏至時節(jié)氣候炎熱,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因此,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雜糧以寒其體,不可過食熱性食物,以免助熱;冷食瓜果當適可而止,不可過食,以免損傷脾胃;厚味肥膩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熱生風,激發(fā)疔瘡之疾。 5、冬至餃子夏至面 傳統(tǒng)民俗這一天要吃夏至面(冬至吃餃子)。為什么同樣是面食,卻有餃子和面之分?這些其實也是有講究的。專家稱,面食是高熱量的,餃子用面包裹起來,這也就意味著把熱量也包裹了起來,這就符合冬至主藏的意思。而夏至節(jié)氣,與冬至相反,要把陽氣放出來,同樣是面食,可面切成條后,就意味著把熱適當?shù)胤懦鰜砹?。另外,面湯好要放鹽,吃面要學會喝面湯。 6、每天2000ml水防頭痛頭暈 夏至時節(jié),大多數(shù)人會有全身困倦乏力以及頭痛頭暈的癥狀,嚴重者可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這一時節(jié)氣溫高,人體只能通過排汗來散熱,使人體內(nèi)的水分大量流失,此時若不及時補充水分,就會使人體血容量減少,大腦會因此而供血不足,進而造成頭痛頭暈。造成頭痛頭暈的另一種原因是,人體出汗時體表血管會擴張,更多的血液會流向體表,這種血液的再分配可使血壓偏低的人血壓更低,從而發(fā)生頭痛頭暈。 7、靜息調(diào)心 根據(jù)中醫(yī)五行理論,夏天是養(yǎng)心的季節(jié)。三國琴師嵇康是的養(yǎng)心學家,他認為夏季炎熱,更宜調(diào)息靜心,應“常如冰雪在心”,即“心靜自然涼”。聽慢音樂是一個調(diào)息的好方法。音樂中的音符也含有陰陽五行的元素,與節(jié)奏快的音樂能增強體內(nèi)陽氣、助人興奮的效果不同,舒緩音樂可以幫助呼吸減緩,讓心臟得到休息。 8、溫水洗澡 每日溫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不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膚清潔涼爽消暑防病,還能起到鍛煉身體的目的。因為,溫水沖澡時的水壓及機械按摩作用,可使神經(jīng)系統(tǒng)興奮性降低,體表血管擴張,加快血液循環(huán),改善肌膚和組織的營養(yǎng),降低肌肉張力,消除疲勞,改善睡眠,增強抵抗力。 9、忌夜臥貪涼 晚上睡覺切忌整夜開空調(diào)冷氣,這種習慣易導致傷風、面癱、關節(jié)疼痛、腹痛腹瀉,對身體的損傷是嚴重的。對小兒好不要在其睡著之后扇風取涼,否則,易于罹患手足抽搐、口噤不開、風痹等病癥,人們往往不知其害,所謂愛之深,則害之甚。諺語有“避風如避箭,避色如避亂,加減逐時衣,少餐申后飯”的養(yǎng)生口訣,均可以理解為夏季的養(yǎng)生要素。 10、綠豆勝冰消暑煩 中國人在夏天的時候喜歡喝傳承了成百上千年的綠豆粥,這其實是一劑消暑的好方。綠豆性甘寒,能入心經(jīng)和胃經(jīng)。夏天體熱小便黃赤的時候喝起來效果好。很多人不知道煮綠豆的時候要不要把豆衣去掉。其實綠豆衣也是一味中藥,藥效跟綠豆一樣,只是稍弱而已。所以作為一般清熱消暑之品的話,不用特意將豆衣去掉。喜歡吃甜的人還可以加些蜂蜜,對熱毒的癰腫也有很好的效果。但綠豆畢竟是寒性的,體質(zhì)虛弱的人不宜多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