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養(yǎng)育21
小菲買了一個奧特曼圖案的氫氣球。在客廳里一松手,氫氣球就上了天花板,只留下一個長長的尾巴(拴氫氣球的繩子)。 經(jīng)過幾番觀察,小菲決定嘗試抓到那個長長的“尾巴”。我成為了一個徹頭徹尾的觀察者,時而內(nèi)心擔心,時而驚喜,最終還是看到了她一次一次的挑戰(zhàn)的喜悅。 方法一是“墊高”自己。小菲反復跳起幾次,終于還是夠不著。靜下來觀察周圍的“工具”。 被她選中的第一件是一個小汽車玩具,這個小玩具是可以當座位做的,她選中了這一件準備踩上去。第一次踩上,有點遠了,開始挪動“小汽車”;第二次踩上,正好在“尾巴”下面,沒有夠得著;第三次踩上去,踮起腳尖,小身板晃晃的,沒有夠著。 目標不變,選擇第二件工具。第二件是小椅子,稍微高了一點,上去又下來,下來又上去,反復移動三次,移動到“尾巴”的正下方。由于椅子稍微高了一點,小身板站得不夠直,有點顫巍巍,主動拉著媽媽的手讓媽媽扶著終于抓住了。 方法二是加長“胳膊”。繼續(xù)觀察周圍的“工具”。 找到一個桿子,試圖用桿子去夠著“尾巴”,夠了一次,再夠一次,手眼協(xié)調(diào)還是有很大的挑戰(zhàn)的。由于桿子沒有鉤子,還是不能“抓”住“尾巴”。 不氣餒,繼續(xù)尋找“工具”。 發(fā)現(xiàn)自己比較大的一個玩具球,這個球上有個把手,大約認為這個把手可以“抓住”的。抱起球來嘗試,最終沒有實現(xiàn)。 又試圖搬起椅子,也終究沒有成功。 經(jīng)過嘗試,她發(fā)現(xiàn)用現(xiàn)有的這些工具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方法三是加長“尾巴” 看到書架旁有一根繩子,試圖把繩子接在“尾巴”上,幾番周折終于把”尾巴”變長了。到了這時候,小菲已經(jīng)可以不用踩著東西,也不用借助其他工具,隨時想拽一下的時候就可以拽一下了,不想拽一下的時候她就不用拽,反正球就一直在那里。 上面這一幕,小菲用了很久很久。這是她的一次具有極強的探究性的工作,她沉迷于其中完成了,而且探索出了很多種方法。在整個過程中,她不斷超越著自己,不斷挑戰(zhàn)著自己,沒有不開心,沒有放棄,而是有了不斷的驚喜。 在陪伴孩子的日常生活細節(jié)里,這樣的時候我們可能經(jīng)常會遇見。這次的經(jīng)歷給我很多啟發(fā),總結(jié)如下: 一、相信孩子相信她有超越自我的內(nèi)生力量,相信她可以尋找到合適的方法。因為相信,就不會去干涉,不去代替,父母的退位,有利于孩子的向前和獨立。 二、等待孩子即使用過了三種方法,孩子也不一定把問題給解決掉。但,孩子在乎的更是需要知道哪些方法可以,哪些方法不可以,這個知道的過程需要孩子去體驗學習,而不能直接告訴。那么就需要父母有耐心地等待。 三、及時祝賀孩子嘗試地所有方法,經(jīng)歷的所有過程都是成長的過程,是成長本該擁有的樣子。不論自己滿意不滿意,都要及時看到孩子專注地努力地過程,不時地樹個大拇指,鼓勵她持續(xù)探究下去,給她“你可以”的暗示。 平時,我們經(jīng)常交流孩子的專注力,孩子的自由。這些都可以回到日常生活中來追問作為父母這個重要的陪伴者,究竟在她的成長里給了她什么。不控制、不先入為主,對孩子來說這就是一種支持的環(huán)境。而一個人未來的真正的自由,也需要從小的時候獲得,要讓他擅長獨立思考,不要總被周圍的思想帶著跑,要讓他懂得自己想做什么就努力做好,更要讓他能夠不想做什么時就不做什么,讓他可以自我調(diào)節(jié)。 愿孩子這些可以完成的功課在關(guān)鍵期里就能夠完成,而不至于在未來長大后為此付出更大的代價。 ?。?018年6月16日) 原創(chuàng):董春玲森嶼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