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過四十
前幾日,因為孩子不肯多吃蔬菜該如何教育的問題,在飯桌上和父親爭論了幾句。我自主張嚴加管教甚至是施以相應懲罰。老爺子愛孫心切,以凡事都有一個過程,不可操之過急為由替兒子抵擋。聽著父親漸高的嗓門,我也只好偃旗息鼓,默不作聲,低頭扒飯。原本飯余,祖孫三代的閑聊,也沒了心情,早早拖上妻兒回自個家去了,路上仍心有不甘的對愛人道:怪不得都說隔代親,小時父親在教育上對我的嚴苛,怎么在孫子的身上就變成了溫和,甚至是妥協(xié)呢? 翌日,送完孩子上學,離上班時間尚早,在單位附近的體育公園里正閑走,褲子口袋里傳來微信的提示音,摸出來一看,是母親發(fā)來的消息:兒子,老的老矣,小的又青又澀,你只有耐心、寬心。首先學會保全自己,而后一個一個直面問題。 看罷,心頭不禁一暖。知道是母親的安慰,怕我生悶氣。小時候的我?guī)缀鯊牟缓透赣H頂嘴,不管是不是迫于他的威嚴而不敢頂嘴,還是溫和的性格使然,對于他的要求和意見,即便有不同想法,我也一律遵照執(zhí)行,在親朋的眼中是個標準的聽話孩子。如今成家立業(yè)了,有了教育自己孩子的權(quán)利,漸漸也有了點“脾氣”,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和父親意見相左時,偶爾也會據(jù)理力爭,“稍示反抗”。每逢類似“爭端”,母親便扮演起“特使”的角色,“游走”于一對父子間,勸說老伴不要太固執(zhí),勸慰兒子也別太心急。母親的良苦用心,做兒子的我又豈會不明白? 母親的柔荑在歲月的勞作里變得不再好看,父親如飛的健步如今已變得漸漸沉緩,突然間感慨,在父母眼中仍是孩子的我已是四十多歲的人了。四十幾歲的我,又應該懂得些什么?又該有怎樣的人生情懷? 四十幾歲的人,應該更懂得如何去孝順父母了。父母這一代人受的磨礪已夠多了,他們曾經(jīng)歷過自然災害的天災,也曾經(jīng)歷過**的人禍。當他們不再年輕、漸漸老去,別讓“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成為一種悲哀,善待、孝順他們就是善待我們自己的良心。他們根本就不在乎你是否給他們帶來榮華,你只要耐心地聽他們講講年輕時的故事,他們就很滿足了。兩代人之間,總會有些代溝,總會有些不同意見,但親情卻永遠不可疏離。作為子女,對老去的他們多些理解和忍讓,讓他們的夕陽紅起來,我們的心也就會變得更加寬暖。 四十幾歲的人,應該更懂得家的味道。家是一個空間,我們把希望和愛連同自己放了進去。無論你走到哪里,那個空間和空間里的人都會是你的牽掛。家就像是一處綠洲,如果流失了情與愛,再草木茂盛,也會化成一片沙漠。正因為紅塵有愛,再窮的家、再苦的生活,也會變成生命的樂園。四十幾歲的人開始變得戀家,應酬能推就推,要說山珍海味沒有味道,那是扯淡,可是經(jīng)常不回家吃飯,苦得是妻兒相對,少了飯桌上一家三口的溫馨。家里的粗茶淡飯,自然無法與酒樓的菜匹敵,但是這粗茶淡飯,真的不粗,真的不淡。因為寧靜的燈光下,沒有了喧嘩中的浮躁,有的是輕輕松松、無拘無束;因為你吃到的是踏實的團聚、吃到的是溫馨的氣氛、吃到的是幸福的情感。人生充滿著競爭,有時你可能打贏了幾場陣仗,有時你又難免丟盔棄甲,倦了、累了、心靈受傷流血了,就請回家吧。家永遠都會與你同哭同歌,家永遠是你最后的陣地和安歇的港灣,可任你淚水長流,可讓你安然釋懷。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寒冷的冬夜,挾一路風塵的你,穿過那孤獨的路燈,輕輕地按響家的門鈴。 四十幾歲的人,應該更懂得什么叫人生修煉。修煉的學問真可謂博大精深,父母只教了你點皮毛、大學里又沒這課程、同事畢竟還隔著層肚皮,唯靠自己摔打滾爬,用鼻青臉腫作學費,學到那么點混跡于人堆的學問。二十歲、三十歲的人或許還可以用“我還年輕”、“來日方長”之類的話搪塞自己,四十幾歲的人卻不好意思如此說了,需要你明白的你應該明白了,你沒明白的別人已經(jīng)明白了。沒什么好掩飾的了,也沒有什么退路可言了。此時的辛苦、冷暖依舊要繼續(xù),跌倒了,也只能爬起來,拍拍衣衫、撣撣塵土,然后回到人堆里繼續(xù)沖殺。這種修煉也永遠不會了結(jié),你也別想著逃避,若換個角度說,活得太輕松,你就會變得無聊,有時無聊也會是一種沉重。 四十多歲的我,觀人生如瀑,在最后一瀉前,注定一生都要在峭立的山巖上經(jīng)磨歷劫和奔波。站在瀑底仰望,那前仆后繼跌落下的水,正傾其所有,以逞一搏。在經(jīng)歷了從襁褓時代至爛漫少年、從青春憧憬至初涉人世,生命成熟期的我,也想像那瀑布一樣,奔雷驚濤、云水翻卷、震山撼谷、攝人心魄,讓生命放射出燦爛的光華,哪怕最后在半空中化作那漫天飛舞的美麗銀花?;蛟S這只是我的一廂情愿甚至是胡思亂想,我也許根本就無法創(chuàng)造這輝煌,就像我知道,并不是所有的鳥兒都會飛翔,也不是所有的花都在夏季開放。但我知道,大海在等待,等待每一條河流。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那片海,心中的涓涓細流終會流向它的懷抱。在這世間,人難免會惑于名與利的追逐,其實名與利只不過是個盛水的容器,里面裝的卻是我們的修養(yǎng)和品性。華貴的夜光杯里倒的未必就是那葡萄美酒,也有可能只是一杯渾濁的水。粗糙的瓷盞中盛的不一定就是白開水,卻有可能是悶的一盞極品龍井。在這物欲橫流的社會,何以自救?唯人淡如菊,別再疲于奔命,你應該活得從容,因為我們或多或少都曾年少輕狂、都曾蹉跎了歲月、都曾透支了青春。你需要明白,事業(yè)有成時,別忘了那個一直在支撐你一切的身體。事業(yè)無成時,那就請你讓自己活得更健康、更淡定。 四十多歲的我,漸甘于平淡,做個小人物。也曾于夢中幻想著自己的非凡和有所作為,然而醒來時卻發(fā)現(xiàn)這美好愿望投了我這么個凡胎。既不能于社會上成為那頂天立地的人物,那就做好一個凡胎該做的事吧。每日按時打卡、準點上下班,只為那微薄的薪水,用以滋潤那個微若塵埃、于我卻是一個世界的——家。你說我不求上進可以,你批評我偷懶也可以,但你若要說我消極,我就不干了。對于浮生這二字,我想過了四十的人都有份吧,若不講空話大話,不作官腔,又豈可用“積極”、“消極”來輕率的褒貶人生。漸漸的,我不再有不切實際的奢望,但我卻永遠活在希望之中,有時為了這希望,甘愿受些艱苦與磨難。很喜歡卞之琳老先生的“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生命中正是有了互為風景的各色人等,才顯得多姿多彩。我漸漸習慣在那滾滾的人潮里被裹挾著前行,看看別人,被別人看看,只要不停滯便行。 四十多歲的我,開始懂得欣賞那如季的歲月。春天是蔥蘢的,夏天是繁盛的,秋天是斑斕的,冬天是純凈的。一年四季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美,誰也模仿不了誰,誰也不必羨慕誰。我們的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孩童展現(xiàn)稚嫩的美,青年擁有健旺的美,中年獲得成熟的美,老年自有淡然自如的美。任其自然,到了哪個季節(jié)我們就去享受哪個季節(jié)的美,不模仿更不勉強。月光似水,靜影沉璧,唱一曲感動自己的歌、吟一首浪漫自己的詩、寫一個平靜自己的字、畫一幅沉醉自己的畫,努力將自己活在時光之外。歲月對所有人都是公平的,你只有一生。人淡如菊的境界自不可多得,惟愿此生充實而幸福。 余光中說過,希望自己有九條命。除了本命,一條命專門應付現(xiàn)實生活;一條命留在老宅陪伴父親和岳母;一條命用來做丈夫和父親;一條命用來做朋友;一條命用來讀書;一條命用來寫作;一條命用來旅行;最后一條命,用來從從容容地過日子,看花開花謝,人來人往。九條命我是斷不敢奢望的,給我三條命足矣。一條命是給父母準備的,一條命是為了妻兒幸福的,還有一條命是我自己的,我喜歡坐在夕陽下,泡一壺暖心的茶,與歲月共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