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隨筆片段
有趣的隨筆片段【第一篇】:童年趣事 每個人的童年中都有許許多多有趣的事,我當然也不例外,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個在我童年中一件有趣的事情吧。 那是一個炎熱的夏天,我在姥姥家玩,姥姥家住農村,她養(yǎng)了很多雞。 有一天,姥姥、舅舅、姥爺出去玩把我一個人扔在家,我很生氣,心想,他們怎么這樣,出去也不帶我。在屋里閑著沒事干,便想去雞舍中,看看那些雞在干什么。 我剛進去,只聽“砰”的一聲,一只母雞生了一個蛋。真好玩,我好奇的摸了摸蛋,咦,熱熱的,濕濕的。這是,一個念頭冒了出來。心想,雞會生蛋,那雞舍中所有的雞一定都會生了,要不掏雞蛋吧,姥姥回來看到這么多的蛋,還不夸獎我,沒準還獎勵我呢,對掏雞蛋!想完,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抓起一只雞就掏,那只雞好像知道自己命運似的,使勁拍著翅膀,想要逃,我呢,死抓著雞爪不放,看是它厲害還是我厲害,掏了半天沒掏出來,怎么回事,怎么掏不出來,難到我的獎勵沒了嗎?我偏不信,這只掏不出來在掏另一只吧,我隨手把雞一扔,又去抓別的雞,那些雞看見我走來,一個個上竄下跳,好像老鼠見到貓一樣,拔腿就跑,我呢,就不放手,一個勁去抓雞,這不,還沒半個小時我就快變成雞毛人了。好不容易才抓到一只雞,我上手就掏,掏的那只雞“嗷嗷”直叫,又沒掏出來,再抓一只……掏的這只雞直吐白沫,我又…… 姥姥她們回來了,看見我的狼狽樣,不禁哈哈大笑,問清原因,姥姥不僅沒夸獎我,還訓了我一頓,后來,我才知道除了雞舍中的那只母雞外,剩下的全都是公雞。 這就是我童年中一件有趣的事,它不僅好玩,還時時告誡我:偷雞不成蝕把米,千萬不要好心辦事。 有趣的隨筆片段【第二篇】:一件有趣的事 夏天的周末,爸爸經(jīng)常會帶我和李子豪一起去黃金廣場聽音樂,看噴泉。 黃金廣場的噴泉又好看,又好玩。每到周末,那里就會人山人海的,擠滿了前來玩耍的小朋友。傍晚的廣場燈光閃爍,五彩繽紛,絢麗多彩,真是漂亮極了! 七點左右,噴泉開始了,音樂也開始播放了。那噴泉就像穿著白色裙子的公主,隨著優(yōu)美的音樂在舞蹈。 一瞬間,李子豪和那些勇敢的男孩子們,一個個就像脫韁的野馬,沖向了噴泉的中心點。突然,由于噴泉的中心點很滑,啪嗒一聲,李子豪摔了個四腳朝天,我幸災樂禍地哈哈大笑起來。 接著,音樂停止了,噴泉也停止了,我趁機也沖了進去。沒想到,才沖進去一半,音樂又突然響了起來,噴泉又開始了。我嚇了一跳,就趕緊沖了出來,結果還是淋了一身,眼睛都快張不開了。我就不敢再跑進去了,不過,我還有辦法,我可以踩住外圍的噴泉,去噴里面的小朋友。但是,里面的小朋友也合起伙來噴我。就這樣子,我們互相嬉耍著,弄得一個個都濕淋淋的就像落湯雞一樣。 那最中間的噴泉就像一條銀色的水龍,直沖九天。旁邊的小噴泉就像是它的衛(wèi)兵,在四周保護著它,使我不敢靠近。但勇敢的小朋友卻會沖開衛(wèi)兵的防衛(wèi),直奔中間的水龍。 時間過得真快,不久,音樂噴泉結束了,我們也要各自回家了。 雖然弄得一身濕淋淋的,但是大家都玩得非常的高興,非常的有趣。 童年是歡樂的,多彩的,也是有趣的!每當想起這些有趣的往事,心中就會有無比的愉悅。 有趣的隨筆片段【第三篇】:亂寫 阿爾一腳跨上街邊停著的摩托車,沖著便利店里正對他怒目圓睜的年輕人喊道:“嘿!伙計我就借你的車用一下!”就發(fā)動引擎朝著他跑出來的那個街口駛去。 這時王耀正在和一群人纏斗,阿爾仗著摩托車一直橫沖直撞到他身邊,被王耀瞪了一眼:“**來干什么?!”“救你!”阿爾干凈利落地說出兩個字,又朝他吼了一聲,“上車!”不顧王耀罵著“我還輪不到你來救”便一把抓起他扔到后座上,然后轉頭對準備撲上來的眾人吼道:“都他媽給我讓開!” 摩托車發(fā)出聒噪的引擎聲,有不怕死的沖上來,被阿爾直接碾過他可憐的腿發(fā)出嗷嗷的慘叫。 無視了氣急敗壞的一群人,王耀繼續(xù)罵罵咧咧:“你能不能慢點!”兩邊的風景飛速倒退,迎面而來的風刮的他只能抱著阿爾的腰以防自己不會掉下去。 “王耀你太瘦了!要是像本hero一樣strong就不用怕掉下去了!”阿爾哈哈笑著調侃,被王耀手上使勁捏了一下腰側疼的“哎呦”一聲,摩托車也跟著歪了幾下?!巴跻?!本hero會翻車的!” 王耀哼哼著反擊:“那一定是因為你太胖了。” 有趣的隨筆片段【第四篇】:諧音 某次,我的二姨帶著三歲的妹妹從參加她的同學聚會回家,剛進屋,還未坐熱板凳,家里那位想去卻為了上課不得不羨慕妹妹太小,羨慕她的自由的哥哥! 下午放學回家,看到他們頓時,臉色垮掉,心里越想越氣,索性向她的媽咪問,這次參加聚會的同學,全班都來了么?一般人的回答是,沒有,還有某某和某某等人未到之類的。這也沒啥說的。可是,二姨的回答,卻把弟弟激怒了。只聽她說,今天同學聚會,還有某某沒出席!其中還列出了一些同學的名字!這也沒什么搞笑的,注意,仔細閱讀就會發(fā)現(xiàn)!原來弟弟把出席聚會的意思的出席,錯誤聽成了沒有用的那個出息! 所以,弟弟當場反駁她的媽咪的話是,你才沒有出息!留下一屋子人的笑語盈盈……諧音,真風趣!這也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緣故吧! 有趣的隨筆片段【第五篇】:有趣的中國字 人:文字是人造的,我先說人。人字在古文字中是一個側面行走的人的象形文字。說明人與人之間總是不喜歡面對面,各干各的,各懷心事。匆匆忙忙的樣子。要不怎說“人在世上走一回”呢?可令人費解的是,人乃萬物之靈,地球上最復雜的人,卻用最簡單的筆畫來表示,所有動物的名字,筆畫都比人多。但任何一種動物都沒有人深刻。也沒有人歹毒。再兇猛強大的動物也不過是人身上的一件衣服或桌上的一盤菜而已。后來把人字轉了九十度,成了現(xiàn)在的樣子,兩腿一叉,面對面站著,既有正氣,也有霸氣和匪氣。人與人總是狹路相逢,各不相讓。人就是人的對立面。 男:無論是古文字的男,還是現(xiàn)代漢字的男,是象形與會意的雙重組合,大大的四方腦袋,下面是躊躇滿志的稍息的姿勢,用時下的流行話說,很酷。在農業(yè)社會里,男人主要的活動場所在田里,其次在床上。但兩者都得出力。男人注定要干力氣活,要創(chuàng)造財富,而創(chuàng)造的途徑只有在田里勞作。只有有了財富才有了和女人在床上的資格。男子娶妻得花彩禮,交個情人也得花消,古今莫不如是。今天男人出力的地方雖不都在田里,但其終結目標并沒有變。 女:女字在古文字中是個跪著施禮或做什么的側面形象,雖然姿勢很優(yōu)美,但它卻反映了一種觀念,女人的本質就是服務的。現(xiàn)代漢字的女字也很優(yōu)美,四平八穩(wěn),或四仰八叉,很舒展,女人終于得到了解放。但現(xiàn)代漢字的女字的中間是空著的,大腹便便的樣子。是說女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呢,還是說女人肚子里沒有東西?抑或說那空白的地方讓人展開無限的遐想? 文:文字與女字很相似,西安賈平凹主編的大散文月刊《美文》,封面題字乍看就是“美女”。文又像正面站著的人,兩臂伸展,大腹便便,一肚子的錦繡文章或智謀良策,兩腿叉開,不拘小節(jié),典型的文人氣派,極顯文人那種書生意氣和浪漫情懷的張揚之態(tài)。文字上面那懸空的一點,自然是表示文人的頭了,但那頭顱很不牢固,暗示了文人的命運總處在危險之中,一不小心,就會身首異處。遍閱歷史,歷代都有文字獄,都有文人被殺頭,文人,切莫太張狂。 我:我本非我。我的本義不是人稱,而是一種工具。也有說是一種武器的。專家考證出,這種工具是一種帶有鋸齒的斧頭或刀,是一種十分厲害的工具。不過在遠古,工具本身也就是武器。由“我”字來指代第一人稱,大約在唐代,中古以前的詩文中見不到我的。用我字來稱呼自己,很有意思,頗富中國哲學。社會發(fā)展了,人也多了,“我”在社會中就成了另一種特殊工具,被社會、被他人所用。我們去**,我們被人所殺。到現(xiàn)在,我,越來越重要,誰也不愿意放棄“我”,而詩拼命地表現(xiàn)我,推銷我,而一旦擁有了“我”,就擁有了一兩件致他人于死地的武器。即使是“我愛你”這樣的纏綿軟語,其骨子里也是舉著某種武器在向他人索取。這是一個只有我的世界。 錢:錢的本義是一種農具。這種農具在上古時代是可以用來易物的,上古的錢是“貝”或“幣”,把錢作為貨幣名稱,起于秦始皇,秦代用金屬鑄幣,稱為錢。錢就不再是農具了。秦朝一統(tǒng)一,錢的作用就大了。不只是買貨,還可以買官爵、買靈魂、買肉體、買性命。歷代而下,一至如今。你看這錢字,左邊的金字旁當然說明它是用金屬做的,右邊的部分,在甲骨文中是兩只手的象形,現(xiàn)在演化成了兩個戈交疊在一起,兩戈交疊做什么?打仗唄,為了金而爭斗**,或者說為了金拿著雙重的武器。那飛出去的一點,肯定是濺出去的血! 一:一字極可能是漢字中的第一個字,筆畫最少而義項又最多。文字學家考證說它源于結繩記事,是古人做事的記號。這就復雜了,假如在一個古遺址或一件古文物上發(fā)現(xiàn)了一道印記,你能知道那一道表示什么?是砍了一棵樹,打死了一只野獸,還是在戰(zhàn)爭中殺了一個敵人?或者是和一個女人見了一次面或交媾了一次?一切都有可能,一切我們不知,只有刻的人知道。直直的一畫,便是天下萬物的縮影,一草一木,一牛一馬,……這是從表數(shù)目的角度去看的。一,又是“界線”、“標準”的記號,用一道線就劃分了國界、地界,使兩邊有了區(qū)別、有了**。一條路、一條街,也就確定了東西南北,上下左右;一個刻度,就標志了一種極限,一條線就確定了一個標準。天下萬事萬物始于一而歸于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又是一個非常模糊的概念,比如有人說賺了一筆錢,那“一筆”是多少?比如說統(tǒng)一,范圍是多大?秦始皇的范圍是六國,西特勒的范圍是整個地球。你再看這一字本身,它的上下左右一片空白,讓人想到宇宙的無限,自我的渺小。 從:古文字的“從”是兩個一前一后行走的人,他描述了人與人的關系,即俗話所說的“人跟人活,閻王跟鬼活。”但這種關系不是平等的,而是依附的。隨從,跟從,依從,服從,從眾,從俗……都表達了這個意思。它也揭示了中國人的一種深刻的文化心理,“別人咋干咱咋干”,“前有車,后有轍”,不僅如此,兒女要從長輩,下級要從上級,學生要從老師,百姓要從官員,職工要從領導等等,這一“從”不要緊,所有的個性、懷疑、批判、創(chuàng)造的精神就給“從”沒了。你瞧古文字那個從,倆人一前一后,亦步亦趨,循規(guī)蹈矩。今天的從,倆人都站齊了,肩并著肩,但彼此制約,誰也甭想自由。 權:權的古義也就是本義,據(jù)說是稱錘、稱坨。它是個會意字,左邊是木,木棍,右邊的“又”是“手”的象形,漢字中許多帶“又”和“攵”“攴”偏旁部首的字都與手的動作有關。權字的意思就是一只手里拿著一根棍子。手里拿著棍子就有了權,可以趕羊,趕牛馬,當然也可以驅使人,那棍子不是也叫做“指揮棒”嗎?稱錘也一樣具有衡量判斷輕重的能力,所以今日“權力”的意思就是由此引申出來的。凡事凡理,一引申一擴展就不得了,稱錘衡量物體的輕重差別不會有多大,但權力衡量人事的誤差那是沒有遠近的。顛倒黑白、指鹿為馬、就是例子。 這就是有趣的中國字。 (責任編輯:副主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