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問隨筆
導語:每個人的觀點不同、看法不同,所以評價也就不同。我不認為這有什么對與錯之分。下面是隨筆網(wǎng)小編整理是《雜問隨筆》,歡迎閱讀。 雜問隨筆【第一篇】:雜問隨筆 默數(shù)時間,回憶過去,得到的遠比失去的多,但失去的更讓人感到珍貴,人總是得不到滿足,總是想要得到的更多,貪婪是人的本性,也是人最致命的弱點。 在這物欲橫流的世界里,我們艱難的生存著,每天要面對很多的事,很多的人,還要面對困難與挫折。生活真的很不容易,人的追求不同,目標不同,生活的方式也不同。 靜看花開,默數(shù)歲月的流失,我們還能得到與失去些什么呢?或許人活著就是對一個人最嚴厲的考驗,生活中每每有些我們想不明白的事,總是會讓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固執(zhí)的鉆著牛角尖,有人認為這是執(zhí)著,有人則認為這是愚蠢。每個人的觀點不同、看法不同,所以評價也就不同。我不認為這有什么對與錯之分。就像一百個人的眼中有一百個哈姆雷特一樣?;钪鴮τ谖覀儊碚f很奢侈,因為在這個為所“欲”為的社會中活著我們的生命力也是堪稱小強一樣的存在。 “夢想”或許對于我們來說是一個不著邊際的詞。有人會問:怎么就不著邊際了?“是啊”怎么就不著邊際了呢?在我看來應該把這個詞分開來看?!皦簟本褪菍τ诓豢赡艿玫綎|西的一種渴望。一般“夢”都是用來做的,“想”就簡單了,你也只能是想想就好了。為什么呢?因為你沒有像王思聰一樣的父親。所以對于我們來說丟掉你那不切實際的夢想吧!回到現(xiàn)實中踏踏實實的努力奮斗吧!或許你不是富二代,但要自信沒準你成為了富一代呢? 當下非常流行的一個詞“屌絲”就是形容我們這一類人的。為啥?因為我們沒錢、沒車、沒房、沒存款、長的丑還單身。這個社會也是很奇怪的,“單身狗”和”汪星人”顛覆了人與狗的正常邏輯身份。狗都有可能是你的競爭對手,所以說在這個社會中生存是一件很艱難的事。 車水馬龍,歲月交錯。有些失去了的東西,即使你再努力的去找尋也是絲毫沒有一點蹤跡。不知道曾經(jīng)的你們現(xiàn)在都怎么樣了。那些年我們信誓旦旦的信心與抱負,在歲月長河中也被無情的消磨殆盡。或許現(xiàn)在的你還一事無成,或許現(xiàn)在的你已結婚生子,又或許現(xiàn)在的你還在為生活而奔波苦惱。但細想想這些都是你曾經(jīng)追求的嗎?生活就是這樣,總是事與愿違。生活讓我們變的事故,也改變了我們最初的想法。 雜問隨筆【第二篇】:雜問隨筆 有時我們窮極一生追求的幸福,到后來才發(fā)現(xiàn)其實就在我們的身邊,只是我們沒有發(fā)現(xiàn)。生活需要勇氣,幸福也一樣。有時我們的幸福往往需要我們自己有勇氣的去追求,就像是暗戀一樣,沒有勇氣去表白,你的初戀不會是你暗戀的那個人,因為等你鼓足勇氣時,他(她)的身邊已經(jīng)站著別人了。而你的所有勇氣都只能化成那一句“祝你幸?!倍悴恢赖氖且苍S他(她)的心里也有你,只是你們的愛情都因彼此的懦弱而深埋心底。無論時間過去多久那都是你永遠無法放下的牽掛。 生活還在繼續(xù),每個人都要不停地奔跑,就像阿甘一樣,不停地跑不停地跑,或許你也可以跑出一個不一樣的人生,自己的精彩需要我們自己去努力的創(chuàng)造,很多人做的是在人們的眼里被看成了瘋子,但往往這些“瘋子”到最后都成功了。人活著總要有一個目標,或大或小,但無論大小都會成為人活下去的動力。 現(xiàn)今社會有一句很流行的話“活在當下”我們總是好高騖遠,奢望一些我們根本不能觸摸到的東西,欲望驅使著我們走向深淵越來越遠。有些人為了自己的私欲越陷越深,迷途而不能返。 人生就像一列火車,有上有下,但總有終點。無論你是哭是笑都在前進。這世間最幸福的事,就是可以找到一個人陪你一起哭一起笑,在時間的陪伴下慢慢變老, 在青春的路上,我們哭著、笑著,前進著。我們曾迷茫的前路,就在我們迷茫的眼中越來越近。我們努力的前進,并不是想要走多遠,我們只是想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在被不斷的否定中我們無比強大的自尊心督促著我們要堅強,不能就這樣倒下。我們要告訴那些否定了我們的人,你們是多么的愚蠢。我們在證明自己的路上哭著、笑著。 今天的我們或許相比昨天更美;而明天的我們將要比今天還好。時間是成長的見證者,我們在不斷的成長,時間也在不斷的流逝。但無論怎樣我們就這么磕磕絆絆的長大,就這樣逐漸的羽翼豐滿,飛向了屬于自己的一片天空。那里沒有長輩的庇護,沒有約束。自由自在。每個人小時候都夢寐的天空、渴望的自由,就這樣的出現(xiàn)在我們的生命里,可是這個時刻真正到來的時候又是讓人感到不知所措或許是幸福來的太突然,亦或許是沒有了庇護和以前的條條框框,但總之會令人不安,無論不安還是不知所措,我們已沒有后退的路,在這不安中摸索前進吧!少年! 雜問隨筆【第三篇】:隨筆雜問 往往只有一個人的時候,自己對自己說的話就特別的多。記得在鮮素材這本雜志上看到一篇文章,講的是作者一個人在北京的一天很糟糕,坐在車上時遇到了一位衣著整潔、舉止優(yōu)雅、為他人著想的鄰座,讓她一天的壞心情瞬間變得很好,整個世界豁然開朗。我想,上帝總會在你最落魄的時候,送上一份細微的溫暖,雖然只是些許的溫暖,卻也有治愈身心的強大功效。 在高鐵上好像除了看書寫作就沒有其他事可以干了,今天體驗了一把小資生活的情調,一杯奶茶在手,面前一個干凈整潔的鍵盤,手邊是抹茶和書籍,試問,還有什么比這個更加幸福?車窗外是閃耀的霓虹燈,景色一遍遍的從腦海掠過,蒼穹之下,我感受到我如此有力量地活著。真的,生命是難以言述的奇妙,而時間賦予了這一切的存在。耳機里舒緩的音樂靜靜流淌,說不盡的心事盡在其中。低沉磁性的男嗓音吹起一陣陣春池的水,蔓延開來,一直到那無際的時空。 一點一點,生命的重量開始上升。 雜問隨筆【第四篇】:雜問隨筆 有一次,家里的地毯用舊了,我卷起來捆好準備丟掉,換新的,沒想到站在身后的小兒子樂朋,竟大哭起來,叫道:“地毯太可憐了,它又不是垃圾,怎么可以丟掉?”我被這出奇的同情心怔住,原來七歲的孩子將生活中的物品看成相互依存的朋友;孩子廣泛的同情心十分敏銳,其中就含著虛靈的“天機”。經(jīng)過后天智能活動的梳理,成人才逐漸失去樸實真確的世界。 由此我想起一個天真的小女孩,得意地將母親以土布手工縫制的新衣穿在身上,穿來穿去穿不厭,她的生命就充滿著自然親情的“天機”。有一天,當她發(fā)現(xiàn)母親的手藝太土氣,還不如路邊地攤上那件機器縫制的布衣服時,生命的美趣就折損了。當再發(fā)現(xiàn)路邊地攤上的不能穿,進而覺得百貨公司掛著的那件才帥氣;再發(fā)現(xiàn)百貨公司的成衣也不能穿,進而認為裁縫師傅為自己定做的才能穿出身份;再發(fā)現(xiàn)一般裁縫做的還是不夠盡顯身份,必須是巴黎名師為自己定做的才算有氣派,入世愈深,離母親親制的衣服愈遠,愈墮入虛榮嗜欲的俗套里,生命的靈慧與美趣愈淺薄,“天機”也就愈淺了。 我又想起酒喝多了的阮籍,他躺在酒店年輕老板娘的身邊,酒店老板看慣了他如此,也從不責怪。那是阮籍保有了生命中的“淳厚”的部分,沒什么可避嫌疑的,所謂“一性定靜,天機明妙”。這良善單純的本性就是“天機”,用世俗、禮法、風化的眼光去看,就覺得他違背了禮俗。 我覺得,做人能多存一些純正的“天機”,少一些世故的“人為”,才能享受生命的美?!睹献印防镆辉儆懻撨^這個問題:一位諸侯看見要牽去宰殺做祭祀的牛害怕得發(fā)抖,心里不忍,就叫人換一只羊,沒想到被別人批評為“愛牛不愛羊”,以小易大,是為了發(fā)財;有一個孩子將掉入井里,旁邊的人只知怵惕地去救助,沒想到被別人批評為想博得贊譽,想討好孩子的爸媽。其實一開始觸動的天*愛心,便是純純的“天機”,而后起的、紛紛的理性評論,乃是沒什么價值的“人為”。人在單純的“第一義”里都只有善良的天性,到了復雜的“第二義”里才滋生出無聊的價值判斷或人生的規(guī)范。 再讀林語堂的《生活的藝術》,他認為人的快樂必須以天賦本能的和諧為基礎,應少去聽哲學家的話。哲學家大多是在欺瞞自己,反把許多自然完美的東西弄成不完美。他主張“必須脫離這種哲學的酷熱和惡濁的空氣,進而重獲一些孩子的新鮮自然的真見識”。林先生正好批評了公式化、矯飾化、簡單化的“人為”,而主張尋回人類清純而元氣充沛的“天機”。 古人也有同樣的主張:辯士說了一千句話,句句令人豎起了耳朵,但如何比得上嬰兒的一笑讓大眾聽了就醉心!辯士的才能難道不如嬰兒?不見得。因為辯士是“意造”的人為,而嬰兒乃是“天動”的天機;真正教心靈愉悅的乃是天機,而不是人為。 雜問隨筆【第五篇】:雜問隨筆 臺灣是個標語地區(qū)。走上街,看見“兩個孩子恰恰好”,上了天橋,讀到“迎頭趕上”,經(jīng)過電線桿,瞄見“保密防諜,人人有責”,在公車里坐下,猛抬頭就是“敬老尊賢”,走進教室,有熟悉的“莊敬自強、處變不驚”,進了廁所,大概是“養(yǎng)成洗手好習慣”,路過公家機關,就看見“民主、倫理、科學”、“檢舉壞人就是保障好人”。還有一些根本看不懂的:“拼命就是保命”,橫掛在車馬雜亂的大街上,好像鼓勵開車的人要沖鋒陷陣。 有沒有想過,為什么臺灣的標語這么多?是什么人,在什么情況下,努力造出一句話來,然后寫在紙上、涂在墻上使我們在生活空間中想逃也逃不掉?他的動機在哪里? 答案當然是,“解決問題”。因為有些人很臟,所以貼個“整潔為強身之本”。有人逃兵役,所以橫街掛個大布幅:“兵役是光榮的義務”。因為拼命三郎開車喜歡追撞,所以車窗后貼個“保持距離,以策安全”。因為中國人自信心低落,所以在校門柱刻上“作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每一個標語背面都有一個我們希求解決的問題。而臺灣標語之無所不在,又使人相信,大概每一個問題都產(chǎn)生一個標語。 這些標語有用嗎?你幾時在行色匆匆之余,停下腳步來思索“民主、倫理、科學”?有多少人因為看見“消除臟亂、人人有責”的大字墻,回家就打掃庭院?又有誰看了電線桿上“培養(yǎng)書香社會”的條子,開始讀起書來?在“倒垃圾者是畜生××”的牌子下尚且有一大堆垃圾,這些不痛不癢、老生常談的標語口號有什么潛移默化的效果呢? 中國人重形式、作表面的習性到處可見,標語的泛濫只是一個表征。拿一個極其嚴重的問題來看:大家都說,現(xiàn)代的中國人對自己缺乏信心,西方的文化只學到皮毛,而且不能消化,自己的傳統(tǒng)文化卻已完全拋棄。怎么辦?很簡單!首先,到街頭、學校、車站,貼上千千百百個標語:“復興中華文化!” 然后,在臺北市塑造一個比自由女神還要高、還要重的孔子巨像。氣魄要大,所以單單銅料就要花一億元以上。銅像用來宣揚孔子思想、復興中華文化、改善人民文化氣質,更昭告世人,臺灣是中華文化的堡壘。 (責任編輯:副主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