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深處的味道
編輯薦:直到成年,我才又一次看見了“鳥花”,就是那種大京果,吃起來依然香甜酥脆,可那種驚艷的感覺沒有了,感動也沒有了。 一個人對于味道的記憶總是深刻而又焦永的吧,特別是在那貧窮的年代,第一次吃到的美味,當(dāng)味蕾被打開的那個瞬間,就那樣頑固地刻在了人的記憶中,怎么都無法忘懷。 1. 拐棗 一個老婆婆挎著一個顏色陳舊的竹簍,到小學(xué)操場來賣我們從未見過的東西。 里面裝著棕黑色的七彎八扭的細(xì)枝丫,枝丫上綴滿了一個個形似葡萄干樣的深棕色的小果子,看起來皺皺巴巴,它的名字叫拐棗。 這幅如同印象派圖畫的場景在我模糊的記憶里,顯得很不真實,就像夢境。 我應(yīng)該吃了一次吧,是別人買的,給我吃了點。那甘甜綿長的滋味竟是那樣的濃稠獨特,吃了后讓人回味無窮。 之后就再也沒有見過拐棗。我想念它的味道很久很久。 缺衣少食的年代,拐棗在我的心里此后就像一個沒有猜透的謎團,塵封在了歲月的深處。 有一天,與村中發(fā)小談起拐棗,她說有一次在廣州街頭看到了拐棗,買了點,吃著吃著就流淚了——那也是她小時候心心念念的拐棗啊! 過了一會兒,她發(fā)了一張照片過來,是拐棗。數(shù)十年的光陰過去了,這是我第二次看見拐棗——僅僅是它的圖片。 原來拐棗是這樣子的啊!棕黃色像雞爪樣歪七扭八的樣子,與我記憶中的并不完全相同…… 一時間有點百感交集,鼻子發(fā)酸,眼睛里迅疾浮起了一層水霧。仿佛心里的謎團,在那一刻徹底解開了。 那種深埋在心底因長久的懷念而不能釋懷的情結(jié),也在那一刻清晰明了,云開霧散。 2. 苕粉 是一個霧氣繚繞的清晨,天剛蒙蒙亮,早春。 我站在小學(xué)教室門口的走廊上,看著班上的麗麗一口一口地吃著油炸的餃子。那個餃子包的苕粉餡,料很足,鼓鼓囊囊的。 被炸得焦黃酥脆的餃子皮被她一口口咬開,一根根油亮棕色的苕粉相互糾纏卷曲著露了出來,隨著幾根苕粉輕輕的顫動,里面冒出一縷縷熱氣,飄散在早春濃得化不開的霧氣里。 一股濃郁的混合著麥香苕粉香蔥花香的香味在空氣里四處彌漫……我的嘴巴里開始分泌唾液,饑腸轆轆。 麗麗家就在正街口,家里條件不錯。一連數(shù)天,她都買了餃子來上學(xué)。每天早上她就站在教室門口吃餃子。 看著焦香的餃子皮被她一口咬開彈出里面油光水滑的苕粉,饞得我口水都快流下來了,卻只能偷偷地咽唾沫。 上初一時,一個男生別出心裁,將苕粉放在學(xué)校用來蒸飯的鋁盒里塞進了蒸爐。到了領(lǐng)盒飯的時間,看見他打開蓋子,滿盒子深棕色的苕粉油亮亮地忽閃著,騰起一股股熱氣…… 我遠遠地看著,小學(xué)時期看見麗麗吃餃子時的感受又來了。 家里很少弄苕粉吃。無論是在村里還是在親戚家吃酒席,我對苕粉這道菜總是情有獨鐘,它在我心里是特別的。 成年后,只要看見油炸的餃子,我就會看看有沒有苕粉餡的。買蒸包也會問有沒有苕粉餡包子。 可吃起來的味道很一般呀,并沒有什么特別,但我就是想買它。 我總是滿懷期待地想要吃出我記憶中的那個味道,結(jié)果卻總是讓人失望。 現(xiàn)在我已很少買苕粉餃子或包子了,因為吃著越來越寡淡無味了。 我已然對它失去了興趣,沒有渴望,沒有期待,亦沒有了念想。 3. 大京果 第一次吃到那種大大的京果,是在外婆村子的大伯家。 那天跟往年一樣,我們幾個孩子從外婆家拜完年就徑直去了數(shù)百米外的大伯家。 堂屋桌子上的一個盤子里,裝著我從沒見過的零食,是那種圓柱形的形似花生狀的東西,外面裹著一層雪白的粉末。 站在旁邊的大伯端起那盤東西叫我們吃點,我好奇地拿起一個咬了一口,里面是細(xì)密的蜂窩狀,一絲焦香酥脆綿甜的滋味順著我的舌頭迅速蔓延至全身,哇,簡直太好吃了!我一邊吃一邊在心里暗暗地驚嘆。 這么美味的東西它叫什么名字呢?我偷偷地問母親,母親也不知道,問大伯,大伯說叫“鳥花”(方言)。 我牢牢地記住了這個奇怪的名字。我不知道以后的日子還能不能吃到它。 后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現(xiàn)了那種圓形的小京果,味道像“鳥花”,但太過于濃甜,有點肥膩,遠沒有“鳥花”那樣酥脆的口感,甜味悠長。 直到成年,我才又一次看見了“鳥花”,就是那種大京果,吃起來依然香甜酥脆,可那種驚艷的感覺沒有了,感動也沒有了。 時過境遷,有些記憶,有些味道,就那樣永遠定格在了兒時的某個瞬間。 (責(zé)任編輯:副主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