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一個“涼”字
○桂 苓 記得讀過一篇短文,說“涼”是個小姑娘。這比喻真好。 涼怯怯的,又竊竊的,躲在門后,又半含半露,偷眼打量著柴扉前那個被狗咬著摩挲著手不敢進來的人。“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說的就是涼。 涼風、涼席、涼水、涼夜、涼衣…… 涼爽、涼意、微涼、幽涼、清涼、秋涼…… 涼永遠不可以是工筆的,濃墨重彩的;也似乎不可以是白描的、鐵鉤銀線的;它只是水墨的,暈染的,氤氳又洇暈的;它是煙雨迷蒙的山水,風雨凋敝的曠野田園,但又不可以是唐風的景致,而僅僅是宋月般的情懷…… 我小時候把冰涼的小手怯怯地伸向母親,伸向姐姐,伸向每一個愛我的人,說“涼,暖暖”。怯怯的聲調(diào),像嬌氣的小姑娘在生人面前言語嬌怯地拽著母親衣襟叫“娘”。 我把小手伸向很多人取暖,以取得幫助或者愛。那時候父親還在,我尚不知道人世間的世態(tài)炎涼,身邊尚有許多愛我們的人,我們是指媽、三姐和我。不僅幼小如我,就連年過半百的母親,面對發(fā)生在身邊的炎涼落差,也是徒嘆人走茶涼。是的,凄連的兩個形容事態(tài)的詞都是‘涼”,而不是冷。相比而言,“涼”多含蓄啊,有著太多的巧妙遁詞和委婉曲折。 經(jīng)過太多的變故,一個人會變得世故些吧?沒有,唯一學乖了的只是我的心一點點一點點變涼了,眼睛所見也涼了,一波清水的涼,一抹秋風的涼,一場秋雨一場寒的微涼。那種漸變的、淡淡蒙蒙秋意籠罩的涼,經(jīng)春歷夏,冬天尚遠,那時的秋涼,心底一點點沉下來的,平沙落雁的,漁歌唱晚的,古堡烽煙的,塞上風寒衰草連天的涼。 我喜歡微微發(fā)涼的衣裳,摸上去有涼滑的手感。穿著,似乎永遠有吹風淋雨的感覺,秋涼如水,我永遠地處于人生之秋里。 我喜歡夏夜月亮下、露水里,睡在棗樹底下、涼席上面的感覺。棗花簌簌落,青棗紅棗砸在腦門子上。竹編的涼席睡久了,有父親淡淡的腦油味兒,黃中泛紅,像摩挲日久的本色葫蘆。睡在涼陰里,臉側(cè)貼著滑膩的涼席,一只手在月亮光里一起一落,像飛倦的夜鳥想歇息了又慣性地撲打翅膀。這時候極適宜懷念父親,極適宜因為懷念一個人而一滴一滴,半天地滴下一些清涼的淚。 (責任編輯:副主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