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逐之則去,予之則來
幸福:逐之則去,予之則來 曾經(jīng)有一個男人決定為自己找到幸福。他生意做得很大,賺到了很多的錢,但他工作太拼命了,因此覺得很累很辛苦,根本沒有幸福的感覺。于是,他開始經(jīng)常和有錢的朋友們聚會,希望從中得到快樂和幸福。然而,他很快就發(fā)現(xiàn)這種熱鬧背后的空虛與無聊。他跟一個在他看來具備了所有優(yōu)點、會使任何一個男人幸福的女人結(jié)了婚?;楹笏l(fā)現(xiàn),成為他妻子的這個女人像他一樣,也在尋找一個能給她幸福的人,他們都辜負了彼此對對方的期待。當孩子出世的時候,這個男人認為,這個新生命至少會給自己帶來幸福吧,但孩子需要時間、耐心和照顧,而他總是忙著自己的生意和朋友,無暇照料孩子。于是,他再次發(fā)現(xiàn)自己不僅沒有找到幸福,反而多了一份責任。所以他認為,幸福只有在不承擔任何責任的情況下才能找到,一旦產(chǎn)生了這樣的念頭,他便放棄了自己的生意,離開了朋友、妻子和孩子,跑到一個地方過起了清閑的田園式生活。 這個故事還沒有完,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清閑的田園生活也沒有給這個男人帶來幸福。他又繼續(xù)尋找,甚至打算開始新的事業(yè)、結(jié)交新的朋友和建立新的家庭,盡管看起來這些事情在他以前的生活中給他帶來了不少問題。看來,我們這個故事的主角可能永遠都不知道幸福的根基在哪里,認識不到幸福只能在他自己身上找到,而不能在自己之外的事物和地方找到。他沒有認識到每一個人就是一口很深的、藏著幸福甘泉的水井,需要用抽水機把它抽取上來灌注在他人身上,才能使它流通、活躍起來并成倍增長。我們也許還記得這樣一句至理名言:“當你把快樂與他人分享的時候,你就會得到雙倍的快樂;當你把憂愁告訴別人的時候,你就只有一半的憂愁?!?/P> 如果這位男子在生意中懂得和同行及下屬分享他特殊的才能,在交際中懂得和朋友分享自己的觀點和他們的困難,他可能已經(jīng)找到了幸福;假如他在家庭中懂得為妻子和孩子的幸福著想,處處付諸行動,他也可能已經(jīng)找到了幸福。可是,他不懂得付出的愛會加倍歸來的道理。這個男子可能就是我們中的任何一個人,他們總是相信生活以外的東西(比如金錢和物質(zhì))會給自己帶來幸福和滿足。但現(xiàn)實往往是殘酷的——一旦我們“坐擁繁華”時,卻會發(fā)現(xiàn)“心中變得荒蕪”,我們越以外在的方式追求幸福,幸福就越逃離我們,離我們越遙遠??蓱z的人啊,我們怎樣才能認識到幸福就在我們自己身上,并且知道怎樣才能把它提取和釋放出來? 我們要開啟幸福的源泉,首先可以從自我欣賞做起,欣賞自己特別的才華、新奇的觀點、執(zhí)著的信念、勤奮地工作和學習等等,并且確信我們很了解自己,然后在蕓蕓眾生中尋找別人身上那些相同和相似的個性品質(zhì),并且羨慕和欣賞它們。 第二,要認識到語言的力量。有時候,愛和贊揚的語言就是我們所能得到的最好和最崇高的禮物。所以我們應該發(fā)自內(nèi)心地欣賞別人的能力,并告訴他們你在他們身上所看到的優(yōu)點。我們還應該鼓勵那些缺乏自信心的人,對他們所取得的成就表示衷心的祝賀,尤其是要對所有需要愛的人說:“我愛你。” 第三,要學會寬容。當不愉快發(fā)生時,我們要習慣于向?qū)Ψ秸f“對不起”,不管誰對誰錯。或者,對別人的傷害真誠地說:“讓過去的就過去吧,我們重新開始吧?!币?,這些簡短而平凡的言語會帶來感激的回應,化解我們?nèi)穗H道路上所遇到的阻力和冰塊。 與此同時,要有一顆善良的心和飽滿的熱情。有時候,幸??赡苤皇墙o一個孤獨的朋友的一通電話,或是給生病的家人的一個問候;幸福也可能只是傾聽別人的述說,不發(fā)表任何看法和建議,只需要專注的神情和靜靜地聆聽;它也可能只是幫助別人做一點瑣碎的事情,跑一跑腿或聽候別人隨時的需要。 金錢和財富可以成為來自我們自身的快樂之泉嗎?當它們來自一顆愉悅的心時,答案是肯定的。若我們的動機適當,和需要的人分享我們所有的東西,則會增加我們的快樂。我們的出發(fā)點應是分享或撫平他人的痛苦而非炫耀愛心及善行,更非沽名釣譽。 當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因小說《老人與?!帆@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時候,他把錢捐贈給了古巴的圣母像(Shrine of the Virgin)。他說:“當你把一件東西拿出去的時候,你才擁有它?!笔堑?,“給予”就是除了與他人分享我們自己的幸福以外沒有其他的動機。所以,如果我們對自己貯存幸福的水井視而不見,以為自己一無所有,總想通過賺錢來買幸福,這就會和我們的目的背道而馳。現(xiàn)在,我們可以通過觀察自己內(nèi)心有幾分安寧、舒坦和欣慰的感覺來檢測我們付出的程度。如果我們從貯存的幸福里取出了愛給別人,它就會像春風乍起一池漣漪,使整個池水蕩漾。 對一個渴求幸福的人來說,他很容易混淆“追求”與“擁有”,他會用生活的實物來填充空虛感并錯誤地以為那些物質(zhì)能夠填補這種空虛,讓自己獲得滿足,得到幸福。其實,我們一直在追求和苦苦尋找的幸福就在自己身上,我們一直帶著它,而只有當我們把它給出去的時候,我們才會強烈地感受到平安與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