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讀后感600字
求道岷江 ——讀《都江堰》有感 水之道,是無數(shù)文化分子聚在一起,合成文明的物質,再構成精神的磚石,最后筑成有哲理高度的城墻,守護民族的脊梁。 ——題記 滔滔岷江,綿綿不絕,沿溯阻絕,蜿蜒奔騰。當流入成都平原時,忽然變得溫柔馴順起來,滋潤著當?shù)氐娜嗣?。旱澇無常的四川從此成為不知饑饉的天府之國。創(chuàng)造這個奇跡的,就是都江堰。 在都江堰,岷江似乎展示出了關于水的一切魅力。既宏大雍容,又可掬可捧;既狂野奔騰,又溫柔馴順;既柔又剛,剛柔相濟,是那么矛盾,又是那么和諧。能夠將治水發(fā)展到如此高度的唯有李冰;能夠將治水的哲理領悟到如此樸實透徹的,也唯有余秋雨先生。從歷史上為官角度來講,李冰無疑不是最清明能干的,但是他絕對是最原始樸素的。他是蜀郡郡守,手握一把長鍤,站在江邊,他完成了“守”字的原型。這樣的樸素直接,這樣的冰清玉潔,足以令現(xiàn)代化的文明深思,也足以令余秋雨先生深思。的確,他在政治上并無多大建樹,但是那種清廉正直的政治作風,足以令后人肅然起敬,也像這滔滔江水一樣,浩氣長存。 李冰從來不是專家,他沒有什么了不起的公式和定理,卻總結出了直到20世紀都還是水利工程的圭臬的真理:“深淘灘,低作堰;遇彎截角,逢正抽心?!边@既是治水的圭臬,又是治人治世的真理。唯有順從歷史大勢,才能興旺發(fā)達;唯有順從人民名義,才能繁榮富強;唯有順從自然規(guī)律,才能和諧發(fā)展。面對這世間萬物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余秋雨先生陷入了沉思。 眼前,是滔滔不絕的滾滾江水;心中,又激蕩出古時道家的哲學奧義。和諧,是人類發(fā)展的永恒主題。世間萬物,唯有和諧,才能不斷進步,不斷發(fā)展。在現(xiàn)代文明的今天,我們應該如何發(fā)展,才能與自然和諧相處?這是對現(xiàn)代化的文明最樸素、也是最深刻的反思。我們的文化中曾經(jīng)蘊含著很多的真理。我們現(xiàn)在要將這些傳承下去,這樣我們才能夠有我們對自己民族文化的自信。在文明的沖撞和融合中,我們得向過吊橋一樣自信,因為我們越是猶豫,就越動搖,也就越危險。我們必須要有堅定的信念,就像余秋雨先生一樣。 歷史悠悠向前,江水滔滔奔流。李冰的石像,也許早已被埋沒。但是,李冰的精魂永不消散。他的信念,將會被永遠銘記。傳承這一份精神,這一份文化,這一份信念,余秋雨先生有責任,我們每一個中國人也有責任。從滔滔江水中感悟的,也許正是5000年以來的真理。 水之道,是無數(shù)文化分子聚在一起,合成文明的物質,再構成精神的磚石,最后筑成有哲理高度的城墻,守護民族的脊梁。這城墻永遠屹立不倒,堅固不催,永垂不朽。它一直見證著東方民族的傳奇 。 佇立在書桌前,仿佛隨余秋雨先生站在岷江畔,一同探求都江堰水中的大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