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悟禪詩,讀完神清氣爽,一瞬間心靜
禪,梵語音。意譯為"思維修"或"靜慮”,禪詩:禪中有境界,詩中有人生。 禪詩不浮躁,不叫囂,不浮華,不熱烈,多有妙句,值得細細揣摩。讀禪詩,唯在熟讀成誦,久之自有妙悟。 心累之時,讀禪詩,讓你浮躁的心靜下來。 常建,是盛唐山水田園派詩人的重要代表之一,留下了五十多首詩作傳世,唐開元十五年與王昌齡同躋進士第,曾做過盱眙尉(縣尉),后因仕途波折,仕宦不得意,而選擇寄情山水,放浪琴酒,追尋閑云野鶴般的灑脫與自由。 《唐詩三百首》中有其的《題破山寺后禪院》、《宿王昌齡隱處》二首。 現(xiàn)江蘇常熟虞山破山寺已成著名景點,全賴此詩以傳。其“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一聯(lián),廣為古今傳誦。 《題破山寺后禪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 在晨光初現(xiàn)之際,我踏入這座歷史悠久的寺廟,朝陽緩升,溫暖的陽光灑滿山間樹林。山徑蜿蜒,禪房前后樹木蔥蘢、繁花似錦,花木扶疏。 明媚的山光使飛鳥歡騰,澄澈的潭水讓人心曠神怡。此刻,世間萬物皆沉浸于寧靜之中,唯余鐘磬之聲回蕩耳畔。 詩中詠的是對佛宇的崇敬,所透露出的淡泊,有種沉靜之感,忘卻世俗紛擾,將情感隱逸于山水之間,頗具禪意。 世間萬物的本源便是靜,只有靜才能回歸生命的本質(zhì)。 人心,因靜而從容不迫;生活,因靜而平安順遂;歲月,因靜而美好祥和。 在靜謐之美中默默體會,無論人生道路上有多少風雨、泥濘,我們依然可以更多地去體會屬于我們的愜意時光。 《竹里館》 【唐 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整首詩靜謐閑適。 在明月映照之下的靜謐夜晚,我獨自一人坐在幽靜的竹林里,在風中一邊彈琴一邊高歌,隨性而自在。深深的竹林里無人知曉,只有明月靜靜照耀。 置身其中的王維,伴著琴聲長嘯,神態(tài)悠然自得,仿佛將紛擾塵慮全都拋諸腦后。詩中表現(xiàn)出的這種悠然自得的心境使得獨處的人也忍不住感到心曠神怡。 王維原名摩詰,出生于一個顯赫家庭,于唐玄宗開元年間中進士,唐肅宗乾元年間官至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精通詩、書、畫、音樂,詩與孟浩然齊名,并稱“王孟”,并有“詩佛”之稱。 后值政局變化無常而逐漸消沉下來,他毅然告別了塵世的繁華,轉(zhuǎn)而追求一種淡泊寧靜、無欲無求的吃齋念佛的生活。 《竹里館》這首詩寫于晚年隱居輞川時期,“竹里館”是一座位于竹林深處的房子,因房屋被竹林環(huán)抱而得名。 人們常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但是古往今來,偏偏又有很多像王維這樣的,曾經(jīng)錦衣玉食,后因家國變故,被無情地推落到社會底層;從奢華而入困頓,終致自我放逐,波瀾不驚,在紛擾中,守一顆淡泊之心,不頹廢,不失態(tài),令人訝然和敬佩。 在快節(jié)奏的生活中,花點時間悠然細讀《竹里館》,感受其中的寧靜與安詳,便能領(lǐng)悟到它的清幽、寧靜、空靈、超脫的意境。 《人問寒山道》 【唐 寒山】 人問寒山道,寒山路不通。 夏天冰未釋,日出霧朦朧。 似我何由屆,與君心不同。 君心若似我,還得到其中。 要是有人問通往寒山的道路,我會告訴他去寒山的路走不通。就是到了夏天,寒山上的冰還沒有消融,太陽出來了依然云霧彌漫。 那為什么我可以到達寒山呢?因為我的心所追求的境界跟你不一樣。如果你的心追求像我一樣的境界,自然可以找到通往寒山的道路。 寒山,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詩僧”之一,他既是一位隱者,也是一位詩人。他出生于官僚家庭,多次嘗試科舉考試,后卻又因身材矮小、容貌不佳,被擋在了仕途門外。 仕途不順、父母離世、世態(tài)炎涼,心灰意冷之際,終于在35歲時遁入空門,從此在天臺山的寒巖幽洞中隱居七十余年,終年105歲。 在民間,他被認為是文殊菩薩再世。清雍正皇帝甚至把他與拾得封為“和合二圣”,成為了和諧、團結(jié)、相濡以沫的象征,是新婚夫婦敬拜的對象。 生前,他寂寂無名;寒山身后,他通俗易懂的詩開始流傳,寒山寫詩完全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需要,留有詩作三百余,多是悟道醒世、歸隱田園之作,并且大都明白如話,通俗易懂。 張繼的一首《楓橋夜泊》捧紅了寒山寺,而蘇州城外的寒山寺是因他得名。 這首詩描寫的寒山,是一個與世隔絕的世外凈土,而要到達那個地方,就必須讓自己拋卻世俗的紛擾,擁有一顆澄澈安寧的心。 人生即煩惱,人有欲望就有痛苦,欲望就是我們?nèi)松捻\繩,而我們?nèi)绻芟褚恢粵]有纜繩的小舟,隨風飄蕩自由自在,只是隨緣自在的生活,才人生的大自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