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入伏,入伏不排毒,一年身體堵
今天入伏,身處我大洛陽,真正感同身受央視主持朱廣權的“火熱”段子! “在家火燒火燎,出門燙頭燙腳,連蒸桑拿帶燒烤,紅的就像火烈鳥,還總想抬起一只腳?!?/strong> “冷在三九,熱在三伏”,三伏天,是出現(xiàn)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是夏和秋之間的過渡期,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 為什么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間段? “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謂的“六邪”中的暑邪。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三伏天是按農(nóng)歷計算,大約處在陽歷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中下旬。 三伏天之所以最熱,是因為入伏后,地表濕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fā)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累積下來達到最高峰,因此在三伏天我們會有“上蒸下煮”的感覺。 今年三伏天,是本世紀最早三伏天! 今年7月11入伏,三伏天總共40天,屬于超長版三伏天,因此我們要提前注意防暑。由于今年夏至日屬于“庚日”,因此今年入伏的時間會比較早。 頭伏時間:7月11日~7月20日,共10天; 中伏時間:7月21日~8月9日,共20天; 末伏時間:8月10日~8月19日,共10天。 7月11日入伏,今年熱不熱,看看老祖宗的經(jīng)驗 老話說“公伏兇,母伏爽”。 在傳統(tǒng)《陰陽學》中,把數(shù)字分為陰和陽,其中單數(shù)為陽,雙數(shù)為陰,如果入伏當天的農(nóng)歷日期是單數(shù),那么就是“公伏”;如果入伏當天的農(nóng)歷日期是雙數(shù),那么就是“母伏”。今天是農(nóng)歷五月二十四,很明顯今年是“母伏”,根據(jù)我們老祖宗的經(jīng)驗今年三伏天雨水會相對多,希望今年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 “一息陽氣一息命,一息寒氣一身病”,三伏天,正是養(yǎng)陽氣的最好時節(jié)。 你一定經(jīng)常聽說這么一句話,冬病夏治。這個夏,就是古中醫(yī)書中提到的長夏,也就是三伏天。 進入三伏天后,天氣濕熱,一時雨水一時酷熱,人們喜冷飲和長時間待在空調(diào)房中,容易產(chǎn)生濕氣和濕毒。 很多人會感到感到困倦、四肢沉重,精神不振等現(xiàn)象,三伏天在古代又被人們稱為“苦夏”。因此,在這個時候,保持身體的清潔和排毒就顯得非常關鍵了。 一、排毒除寒借助天氣 排寒氣,不僅僅是把寒氣排出去,還需要把三伏天的陽氣請進來,一句話,“夏天需要熱著過”,這樣才能防止寒氣排出去之后又回來,反反復復 第一招:吃熱食,排寒氣 “一碗羊肉湯,不用開藥方”,建議吃艾葉煮雞蛋,特別適合經(jīng)常痛經(jīng)、小腹冰涼的女性朋友,堅持一段時間,排出體內(nèi)寒氣之后,癥狀會緩解很多。 第二招:熱水泡腳,祛濕邪 天氣越熱,濕邪越重,熱水泡腳就顯得更有必要。伏天陽氣最盛,熱水泡腳可以通過刺激足陽明胃經(jīng)、足太陽膀胱經(jīng)等足部的六條經(jīng)絡,從而起到健脾、除濕、通經(jīng)、利水的作用。 第二招:三伏曬背 我們的背上有一條督脈,就像是人體的陽氣發(fā)電廠一樣,所以曬背,就是專門曬督脈,打通督脈就會讓我們的身體變得陽氣充足,更好地指揮我們的身體。 二、“入伏四不坐,一年病不沾” 1、不流大汗 《黃帝內(nèi)經(jīng)》云“春夏養(yǎng)陽,汗為心之液”,我們應遵循伏天“少動多靜”的原則,忌諱做過于激烈的運動,要防止因高溫出汗過多而損耗陽氣,陽氣損耗過度會導致身體抵抗下降,人容易感染疾病。 要多喝水,一般來說正常成年人每天需要的水量約為1500毫升~2000毫升。 2、不煩躁 俗話說“心靜自然涼”,三伏天我們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避免過度勞累,保持神清氣和,這樣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適應高溫天氣,有助于我們維持身體健康。 3、不過分貪涼 物極必反,三伏天人體內(nèi)的陽氣在一年內(nèi)達到巔峰,血管處于擴張狀態(tài),人體更加容易被寒入侵,此時防寒甚至比防暑還重要。 像大量食用冷飲、運動后洗冷水澡、睡覺長時間吹空調(diào)或者風扇等都是過分貪涼的表現(xiàn),三伏天過分貪涼很容易導致“寒邪”的入侵,這非常不利于身體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