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曰人生的智慧大道理(精選98句)
1、我是我自己的朋友也是敵人,我是我的合 2、好讀書不求甚解,得其精神,不拘泥于文字穿鑿。 3、【知福惜?!?人在福中不知福,失去福時方知遲。 4、懂得惜福,就會造福;真正造福的人,才是真富有。 5、時時刻刻能夠安心,就是在道場中,就是在做佛事。 6、一切隨緣——隨緣消舊業(yè),隨緣度眾生,隨緣了生死。 7、修行要防止三種心:想速成的心、恐懼的心、懈怠的心。 8、【佛心禪語】 誰逃避自己的責任,誰就會被命運捉弄,失去 9、于生死畏中,當依如來功德之力?!毒S摩經》卷中,觀眾生品 10、【大徹大悟的佛學智慧】有辛苦的付出,才有美滿的結果成就。 11、【天天禪語】天下一家親,平安時要互愛,災難來臨時要互助。 12、一切法性,一切法相,有佛無佛,常住不異。《佛嚴經》卷二十六 13、一生的罪與福,都是人自作的。最可怕的是人,最可愛的也是人。 14、常有人問:“應如何修行?”師言:“注意外境來時的一念之間?!?/p> 15、來的歡迎,走的目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泰然若處,冷暖自嘗。 16、不可信人,與之同意,是菩薩謬?!洞髮毞e經》卷一一二,普明菩薩會 17、參學,參了還要學;學問,學了要會問。(當代)星云《佛光菜根譚》 18、【佛道在心中】 行、住、坐、臥皆是道場,因為道在心中,非在外面。 19、人生無常!社會需要你,就必須趕快付出;今天走得動,就趕快起步走。 20、在修行中,唯有放下,自性才能顯現;唯有奉獻,心量才能廣大如虛空。 21、生而有利安,伴軟和為安,命盡為福安,眾惡不犯安?!斗ň浣洝肪硐?。 22、為人父母者,只能盡養(yǎng)育之責,而無法要求子女依照父母給予的模式成長。 23、著述須從自己胸中流出,方可光前絕后。(明)澫益《靈峰宗論》卷五之二 24、不以四攝攝取眾生而調伏之,不知眾生上中下根,足名魔業(yè)?!洞蠹洝肪硎?/p> 25、我們唯一能抓住的實際的東西其實也是虛空的,實有其實是虛空的另一種表現。 26、【禪語感悟人生的句子】 沒有經歷過某個方面的事情,就沒有這個方面的經驗。 27、任修何佛為本尊,均需兼修西方凈土。因其他佛土,多賴自力,須修證至二地菩薩 28、先遮止非福,中間破除我,后斷一切見,如此為善巧。(古印度)提婆《四百論》 29、一切諸佛身,皆有無盡相,出現雖無量,色相終不盡?!度A嚴經》卷六,如來現相品 30、一個人如果連對手都沒有,是寂寞而可悲的;一個人如果樹敵太多,是可悲而寂寞的。 31、人間的五欲——財、色、名、食、睡,總是束縛著人的身心,就像是套上了枷鎖一樣。 32、凡事要守好自己的原則,不要牽強應酬;常去應酬,往往度不到對方,反而會被拖下水! 33、毫厘系念,三途業(yè)因,瞥爾生情,萬劫羈鎖。(唐)德山宣鑒禪師(《傳燈錄》卷十五) 34、你因而也無須擔心失去什么!你無法失去,即使是你的生命也是如此!因為,它與你同在。 35、如何達到生死自在的境界?唯有靠平常多培養(yǎng)“能舍”之心,方達提得起、放得下之境界。 36、弘法才是硬道理,救度眾生才是硬道理。一切為弘法救度眾生服務,一切為弘法度生讓路。 37、即心即佛自在常樂,色不迷人人自迷,酒不醉人人自醉;禍福無門人自招,即心即佛人自在。 38、受持戒律得證圣果,戒為無上菩提本,應當具足持凈戒;若能具足持凈戒,一切如來所贊嘆。 39、因緣、次第緣,緣緣、增上緣,四緣生諸法,更無第五緣。(古印度)龍樹《中論·破因緣品》 40、胸襟寬一些,心界廣一些;自我少一點,眾生多一點。給精神一座茅草屋,給靈魂一處棲息地。 41、【佛心禪語】 “小”不可忽視:腳下開始,毫末做起,有做小事的精神,就能產生做大事的氣魄。 42、夫婦相敬如賓,視妻室為相濟繼祖之恩人,不敢當作彼此行樂之欲具?!队」夥◣熚拟n·復高劭麟書》 43、一個人若無信,說再好的話,都很難使人放在心底;因此,我們要讓別人信任,要先建立自己的信用。 44、了達三界依心有,十二因緣亦復然,生死皆由心所作,心若滅者生死盡?!度A嚴經》卷三十七,十地品 45、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出。能說是因緣,善滅諸戲論。《中論》卷一,破因緣品 46、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互相感恩,我們的人際關系、社會關系才能充滿喜悅、充滿幸福、充滿團結與和睦。 47、【佛心禪語】 佛能包容天下事 你包容別人,別人包容你;你幫助別人,別人幫助你,這是永遠不變 的真理。 48、不要以為目前很富有,財產很多,福已經足夠了,不必急著再造福,要造福也須等到自己沒有責任負擔的時候。 49、寧起我見積如須彌,莫以空見起增上慢。所以者何?一切諸見以空得脫,若起空見,則不可治。《大乘寶云經》卷七 50、諸智慧者,于無文字假說文字,然不著文字,法性無礙,是故智者不礙文字。《大寶積經》卷一百,無垢施菩薩應辯會 51、【佛心禪語】 阻礙是一種賜予:泥濘才能留下腳印泥濘的路上,才能留下腳?。猴L雨中的人生,才能達到至高的境界。 52、我們只有心無雜念,才能擁有一顆平常心,才能看穿功名利祿,看透勝負成敗,看破毀譽得失,從而享受一份恬淡的幸福。 53、【佛心禪語】 所謂佛境界者,極而言之。迷則佛境界俱是眾生境界,悟則眾生境界俱是佛境界?!短烊罩蟹搴蜕袕V錄》 54、夫沙門者凡有四種,何謂為四?一者形相詐現沙門,二者威儀欺誑沙門,三者求名沙門,四者實行沙門?!洞蟪藢氃平洝肪砥?/p> 55、【佛心禪語】 一粒種子,可以長出累累的果實,雖是兩個金錢的布施供養(yǎng),就會有無窮盡的收獲??梢姡笫露加尚∈伦銎?。 56、如果我們在處理感情生活時,能夠體悟“從占有到奉獻”“從多情到無情”以及“從有緣到無緣”,一定能夠升華凈化感情生活。 57、不知足的人,即使再怎么富有也常感缺乏,與貧困的人相差不了多少;而貧苦的人雖然物質缺乏,但如果知足,他的心靈也會很富有。 58、【佛心禪語】 上品見佛速,下品見佛遲,雖有遲速異,終無退轉時。參禪病著相,念佛貴斷疑,實實有凈土,實實有蓮池。(張守約) 59、【佛心禪語】 所謂的煩惱并不是在人的生活物質中做標準,而是心境狀態(tài)分別,人如不能知足就永遠都在煩惱中?!斗鹜拥母裱浴?/p> 60、修行說起來沒有別的訣竅,它就是要自我否定、破除我執(zhí),就是要把蒙蔽在覺性之上的種種障礙,如貪、嗔、癡等煩惱,一層一層地剝掉。 61、當我們修習正念的時候,我們就接觸到了生命中的那些使人凈化和使入神清氣爽的因素,并且開始轉化我們自己的痛苦和這個世界的痛苦。 62、如龜善方便,以殼自藏六,比丘習禪思,善攝諸覺想,其心無所依,他莫能恐怖,是則自隱密,無能誹謗者。《雜阿含經》卷二十二,第600經 63、心若調適,道可得矣。于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若疲,意即生惱,行即退矣。其行既退,罪必加矣。但清凈安樂,道不失矣?!端氖陆洝?/p> 64、紛亂的俗世,總有些不盡如人意之處?!靶纳鷦t種種法生,法生則種種心生”,既然境由心造,何不在自己的內心掘一座蓮池?青蓮開則凈土在。 65、世間的生態(tài)平衡,是以生命共融為前提的。如果我們不能自覺維護生命的共融,以掠奪的方式來開發(fā)大自然,就會給人類帶來種種意想不到的災難。 66、與其悠回九轉拿不起放不下,內心糾結,不如靜守時光心無雜念豁然開朗拈花微笑,何其淡定?禪心如蓮,摒棄內心的掙扎與虛榮,你會發(fā)現生活永遠美好。 67、佛說,當凡夫執(zhí)著于五蘊假合之身為我,其實那是妄我,要像佛那樣具有八大自在之我,才是真我。你雖然不能和佛相比,但你卻可以努力根除身上的妄執(zhí)。 68、如果夢想還很遙遠,你盡管勇往直前;如果夢想舉步可入,你則需小心翼翼。因為一旦走進夢想,夢想可能就成了另一個現實,并不一定比曾經的現實美好。 69、一切諸苦樹,放逸為根本,是故欲離苦,應當舍放逸?!墩钐幗洝肪砦迨卟环乓莶凰?,放逸是死處。不放逸不死,放逸常生死。《正法念處經》卷二十五 70、心正,人就正,哪怕身子是歪的;心歪,人就必歪,哪怕身子再挺。沒有一塊骨頭是錚錚鐵骨,心骨軟,身子骨再硬也是軟的;心骨硬,身子骨再弱也是硬的。 71、提放自如,是經歷了大風大浪之后的大徹大悟,是感悟人生的喜樂哀愁之后的身心空靈,也是一種走到蜿蜒小徑盡頭之后的豁然開朗,曲徑通幽處,別有洞天。 72、【禪語感悟人生的句子】 喝酒有六個弊端:損失錢財;損害身體;容易引起爭斗;容易留下壞名聲;心里容易產生憤怒和暴躁的情緒;喪失理智,減少智慧?!?/p> 73、【佛心禪語】 幫助別人.其實也是在幫助自己。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在幫助別人 的同時,我們不但能在內心產生一種由衷的快樂,而且也會得到他人的 幫助。 74、佛說:享受飲食,應當如服藥一樣,不因好吃就多吃,不因難吃就少吃,只求其能滋養(yǎng)身體、消除饑渴。這就如同蜜蜂采花,只取花的蜜汁,而不損害花香及顏色。 75、【心靈禪語】 凡是福氣,都有兩種性質,可以給人快樂,也可以給人苦難。比如混雜著毒藥的食物,吃的時候很可口,但是消化的時候卻很痛苦。福氣也是這個道理。 76、在長時期的忙碌中,難免會有疲累之時,但是我們要懂得利用時間,切莫懈怠放逸,更不要在睡眠中虛度光陰。讓每個時刻都保持清醒,讓生命過得更充實、更有意義。 77、覺性形之于語言,必然是清凈語、慈愛語、柔軟語,由此而達至我們的口業(yè)清凈;覺性見之于行動,必然是慈悲奉獻、助人為樂、與人為善,由此而達至我們身業(yè)的清凈。 78、【佛心禪語】 在為理想奮斗的過程中,不管境遇如何,都要相信自己,不自輕自賤,不對自己產生懷疑。否則,即使再有才能,也如同蒙塵的珠玉,被人視為毫無價值的沙粒。 79、【佛心禪語】 低調做人,不是指低聲下氣,奴顏婢膝,而是指要始終把自己當成普 通一分子,使自身融入到大眾中去,融人到社會中去,不追名逐利,不自 命不凡,為人處世不張揚。 80、【佛心禪語】 每個人都是最優(yōu)秀的,差別就在于如何發(fā)掘和重用自己。不相信自 己,就會把自己給忽略、耽誤。自信是人生的動力,我們一定要相信自 己,做一顆明珠,而不是做糞土。 81、禪,就在自己與萬法應對之處,不能當下坦蕩,就會分別妄想、煩惱千差。 妄想起時,切莫用佛性對治,不執(zhí)妄、不執(zhí)佛,佛妄宛然,卻不礙我當 下之坦蕩,到此地步,即可與祖師同心。 82、百善孝為先。當今社會競爭激烈,年輕人肩上的壓力很大,他們表達孝道的方式和自己的長輩有不同之處。兒女在外記得抽空給父母報個平安是孝道,兒女遇到開心快樂的事不忘和父母一起 83、人的心理病態(tài),多數是由于對外的要求無法滿足而產生。先生要求太太溫柔,太太要求先生體貼;父母要求兒女孝順,子女要求父母減少約束;婆婆要求媳婦守分有禮,媳婦要求婆婆減少啰嗦。 84、【經典禪語悟道】 處世如騎馬,當馬向高處爬時,仿佛是你得意的時刻,越得意越要謙恭,所以人要向前俯;至于下山,則仿佛失意時,固然周遭的情況是往下坡走,我們卻反而要坐得挺,伸得直。 85、寂天菩薩在《入行論》中說:“一嗔能摧毀,f劫所積聚,施供善逝等,一切諸福善?!币馑际钦f,即使是千劫中通過布施和供奉諸佛等獲得的善業(yè)福報,只要你生氣發(fā)怒一次,就會將全部福善功德抵消干凈。 86、不管是人間還是天堂,都不能滿足我們難填的欲壑和過分的奢望。能夠盡量使自己豁達些,不因任何瑣事而煩惱,就會使我們心境恬適,安之若素,使我們周圍蕩漾著神圣的和諧之聲。這才是幸福人生的真諦。 87、站在他們身邊,我會不由得自慚形穢,我開始反觀自己,細心體會著有與無、得與失、多與少、成與敗,慢慢發(fā)現自己的心似乎在偏離最初的航向,偶爾也被外物所擾,深陷困惑,常常忽略心靈內在的情感需求。 88、律,不獨指粗跡而已。若不主敬存誠,即為犯律。而因果又為律中綱骨,若人不知因果及瞞因昧果,皆為違律。念佛之人,舉心動念常與佛合,則律教禪凈一道齊行矣。(民國)印光《印光法師文鈔·復謝誠明書》 89、俗話說:與人方便,與己方便。這位男士能如此大度地給人行方便,讓自己不方便,這是一種怎樣的氣度?其實,在生活中,我們只須轉念一想,世界可能從此不同,我們的生命也會因為我們的轉變而變得與眾不同。 90、臨事前英雄好漢,臨事時縮頭烏龜;索取時欲壑難填,付出時錙銖必較;許諾時信誓旦旦,踐諾時缺斤短兩;責人時義正詞嚴,律己時力求寬大;見利則趨之若鶩,見義則躲躲藏藏。萬般世相,可見一斑。做人若此,情何以堪! 91、涅槃是有,可見可證,是色、足跡、章句,是有、是相、是緣,是歸依處,寂靜、光明、安隱、彼岸,是故得名非三世攝。南本《大般涅槃經》卷三十二,迦葉菩薩品甚深、廣大、無量、無數,是謂寂滅?!惰べ煹卣摗肪砦迨?/p> 92、【幸福小語】有這樣一幅楹聯:滿腔歡喜,笑看古今天下愁;大肚能容,了卻人間多少事。沒錯,它說的就是彌勒佛,見過彌勒佛的人,往往都會陶醉于彌勒菩薩無與倫比的朗笑,更羨慕他的超級大肚子,但又有幾人能夠參透其中的禪意呢? 93、世未足稱累也。世間法,如為子而事親以孝,為臣而事君以忠,乃至人倫庶物,一一與道非礙。所貴者,任理隨緣,無心順應而已?!瓌樟嗣鞔艘淮笫乱蚓?,是謂出世。如是,則士大夫皆可即宦游而參禪,不離俗而人道也。(明)蓮池《云棲遺稿》卷一 94、自性自度,苦海需要你自己趟過,才能成佛,如果你還在等著別人來度你,那就永遠也得不到解脫。一個人只有自己來承擔自己,才能真正走上解脫之路。沒有別的路了,你剩下的只有向你自己求救,打開自己的心門,點燃那盞心燈,讓自己成為自己的避難所。 95、【佛心禪語】 寧靜可以沉淀出生活中許多紛雜的浮躁,過濾出淺薄粗浮等人性的雜質,可以避免許多魯莽、無聊、荒謬的事情發(fā)生。寧靜是一種氣質、一種修養(yǎng)、一種境界、一種充滿內涵的悠遠。安之若素,沉默從容,往往比氣急敗壞、聲嘶力竭更顯涵養(yǎng)和理智。 96、【佛心禪語】 人人都有不易控制自己情緒的弱點,但人并非注定要成為情緒的奴隸 或喜怒無常心情的犧牲品。學會怎樣清除破壞我們舒適、幸福的生活和阻 礙我們成功的情緒敵人,是一門最精深的藝術。如果你能夠駕馭自己的情 緒,你的人生就會是一片美好前程。 97、【佛心禪語】 佛光普照眾生,即使是對做盡壞事的人也不例外。改過遷善是任何人 在任何時候都可從而且必須遵守和實行的原則,尤其是對于那些所謂的 “浪子”,意義更為重大。當然,想要改過遷善的第一步便是知錯。如果你 冥頑不靈,那么即使是佛也救不了你。 98、【佛語禪心】把單純的事情看得很嚴重,那樣子會很痛苦。非和得失,要到最后的結果,才能評定。以為別人在意你,或希望別人注意你的人,會生活的比較煩惱。過于欣賞自己的人,不會去欣賞別人的優(yōu)點。可自己去原諒別人,莫讓別人來原諒你。說不能做,不是真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