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養(yǎng)性的語句禪機(精選99句)
1、【佛心禪語】 2、【經典佛語】 基礎越深厚,成就越高;投入得越多,成果越大。只要方法得當,我們有一分耕耘,便會有一分收獲。 3、當知一切有情,皆由自業(yè),業(yè)為伴侶,業(yè)為生門,業(yè)為眷屬,業(yè)為依趣,業(yè)能分定一切有情下中上品?!侗臼陆洝肪硪?/p> 4、講話要簡明扼要,措辭要文雅有禮,不說綺語,不可兩舌、惡口,尤其說話不可壞人信心,否則斷人慧命,也是如同殺生。 5、重視國際邦交友誼,促進國際經貿往來,舉辦國際會議交流,尊重國際種族通婚;“天涯若比鄰”,這是現(xiàn)代人應有的胸懷。 6、【清雅基地】佛曰:緣來天注定,緣去人自奪。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著面對,不去埋怨。然,隨心,隨性,隨緣。 7、一切法,即是一切有情心。有情心煩惱種性,即是菩提性,即是本性真凈,即是四智菩提。《曼殊師利千臂千缽大教王經》卷二 8、學佛而能以般若智慧求覺悟,即是從生活禪進入禪生活的過程;學佛而能以慈悲精神度眾生,即是從禪生活回到生活禪的過程。 9、責己要嚴,待人要寬。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當要責備人的時候,先要檢討自己。(當代)星云《人間佛教的戒定慧》 10、于諸財物中,信財?shù)谝粍伲挥谥T滋味中,實語為第一。于諸壽命中,慧命為最勝,如法善修行,能得快樂報?!秳e譯雜阿含經》卷十二 11、人常常因一念偏差而舍棄互愛互助的人生,變成貪求取奪、嗔恨殘害的人生。追根究柢,都是因貪求名利、欲樂而蒙蔽自己清凈的本性。 12、以應薩婆若心,以自方便入諸禪,不隨禪生,亦教他令人諸禪,以無所得故,是名菩薩摩訶薩禪那波羅蜜。《摩訶般若經》卷五,問乘品 13、圣道修行是革命,革自己的命,革除我命,成為佛命。凈土念佛是歸命,歸命彌陀,獲得佛命。革命則難,歸命即易。革命苦,歸命樂。 14、商人之導師,*行善知識;貞祥賢良妻,居家善知識;宗親相習近,通財善知識;自所修功德,后世善知識?!峨s阿含經》卷三十六,第1000經 15、同事——菩薩所緣,緣苦眾生。身處苦難娑婆,應先自我凈化、以身作則,感化周遭共同生活、工作的每一個人,并鼓勵眾人一起力行菩薩道。 16、人多力大福就大。一支再大的蠟燭,它的光度還是有限;而一支小蠟燭點亮之后,卻可再引燃千萬支蠟燭,這千萬支的燭光就可照亮各個黑暗角落。 17、人常會受到周圍環(huán)境影響而起心動念,接觸順境時,就高興地得意忘形;遇到逆境則煩惱悲泣,這都是心隨境轉,被境界所牽制而喜怒無常、起伏不安。 18、菩薩摩訶薩應先具足學一切道,道智具足已,應分別知眾生深心。……入眾生深心相,人已,隨眾生心,如應說法?!赌υX般若經》卷二十四,種善根品 19、【佛心禪語】 人生最可貴的一件事就是“結緣”。結緣好比播種,哪有不播種就能 白白得到果實的呢?廣結善緣實在重要。那么,如何才能廣結善緣呢? 20、共富不是要分富人的財產,而是要先富者承擔起帶領共富的責任。這應該是提出先富論的前提。先富者是理論的受益者,富而忘卻責任就是對理論的背叛。 21、精進并不只是努力修法,而是能時時刻刻保持法喜。禪定并不只是得到平靜,而是能安住于本然的自覺。智慧并不只是通達經典,而是徹底覺悟心的本性。 22、受人供養(yǎng),甚重不易,令人不得至無為之處。所以然者,利養(yǎng)之報,斷人人皮,以斷皮,便斷肉,以斷肉,便斷骨,以斷骨,便徹髓?!对鲆话⒑洝肪砦宸鹧?/p> 23、善待社會,善待他人,并不是一件復雜的事,只要心中常懷善念,處處皆有愛的光輝閃現(xiàn)。有時候,一個發(fā)自真誠與愛的小小舉動,就會鑄就博愛的人生舞臺。 24、【佛心禪語】 在日常生活中不斷觀照自己身心的實相,對自己一舉一動念念分明,分分秒秒、在在處處提起正見、安住正念,觀照當下,這便是生活禪?!獌艋?/p> 25、人生要解決的問題,都取決于我們每一個心念,如何來確定我們生命努力的方向。生命努力的方向選擇對了,就是順善法的,生命的發(fā)展就會沿著善業(yè)的軌道升華。 26、如果你希望交到真心的朋友,你就必須先對朋友真心,然后你會發(fā)現(xiàn)朋友也開始對你真心;如果你希望快樂,那就去帶給別人快樂,不久你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愈來愈快樂。 27、【佛心禪語】 云何是法?法者是心法,心法無形,通貫十方。目前現(xiàn)用人信不及,便乃認名認句,向文字中求,意度佛法,天地懸殊?!舵?zhèn)州臨濟慧照禪師語錄》 28、【天天禪語】愛心與智慧是最好的心靈良藥。愛心能感化他人,智慧可凈化自己。擁有愛心與智慧的人生,是最完美的人生,也是最有價值的人生,更是有意義的人生。 29、【心境】 身外的環(huán)境要天天清理和打掃,心的境界要經常保持清凈。我們要做 好社會環(huán)境的保護,也要做好心境的保護。懺悔是心靈的慰藉,也是精神 垃圾的大掃除。 30、人性本善,找回一顆向善的心劉善人說:人一生的壽命是有數(shù)的,福分也是有數(shù)的。吃的、喝的、都有一定數(shù)量。我們不能被這個數(shù)拘住,我們得奪數(shù)、挪數(shù)。怎么挪? 31、有二種精進:一動相,身心精勤;二滅一切戲論故,身心不動。菩薩雖勤行動精進,亦不離不動精進,不動精進不離般若波羅蜜。(古印度)龍樹《大智度論》卷八十一 32、慧,不是小聰明,不是世智辯聰,它是由持戒、修定而引發(fā)的一種高于一般的抉擇力、判斷力,是一種極其敏銳、透徹的洞察力。它能使我們斷除煩惱,趨于覺悟和解脫。 33、世間繾綣之事,落在凡人心里,就是千絲萬縷的糾纏,而落在禪師的眼中,卻是如此了無掛礙。一方小塘,看盡多少過客往來,每一次遇合都是結緣,每一次離散都是渡化。 34、【佛心禪語】 視生如在夢,夢里實是鬧。忽覺萬事休,還同睡時悟。智者會悟夢,迷人信夢鬧,會夢如兩般,一悟無別悟。富貴與貧賤,更無分別路?!端究毡緝舳U師》 35、六大無礙常瑜伽,四種曼荼各不離。三密加持速疾顯,重重帝網名即身。法然具足薩婆若,心數(shù)心王遍剎塵。各具五智無際智,圓鏡力故實覺智。(日本)空海《即身成佛義》 36、歸命彌陀,凡夫的生命與彌陀的生命融為一體,難分你我。若說是我,大事小事,一任彌陀做主,我已經放棄了我,不再做主;若說是佛,依然是凡夫的形態(tài),未離貪嗔煩惱。 37、【佛心禪語】 大海之所以能成為大海就因為它總是在最低處,因而所有的河流都匯集到 大海的懷抱中。人的知識越是淵博,胸懷就會變得越寬廣,這樣,他獲得 的東西會越多。 38、心為法本,心尊心使,心之念惡,即行即施,于彼受苦,輪轢于轍。心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善,即行即為,受其善報,如影隨形?!对鲆话⒑洝肪砦迨?,大愛道般涅槃品 39、好比很多人看到蛇時,下意識就想置它于死地,這是因為怕被蛇咬。然而蛇與它的同類相處時,一向相安無事,為什么遇到人時卻兇性大發(fā)呢?原因也是同樣的——怕被人打死??! 40、所謂禪在當下的功夫,就在于把握生命的當下,轉化生命的迷惑、凈化生命的染污、提升生命的素質、圓滿生命的品格,挖掘清凈生命自覺覺他、自利利他、自度度他的無限潛能。 41、云何自知心?謂若分段、或顯色、或形色、或境界,若色、若受想行識、若我若我所、若能執(zhí)若所執(zhí)、若清凈、若界、若處,乃至一切分段中,求不可得。一《大日經》卷一,住心品 42、大凡諸佛菩薩進修之門,有正有助,有實有權。理事齊修,戒乘并急,悲智雙運,內外相資。若定立一宗,是魔王之種;或亡泯一切,成己見之愚。(五代)延壽《萬善同歸集》卷上 43、【佛心禪語】 寬容不僅是一種雅量和胸懷,更是一種人生的境界,因為我們在寬容的同時,也創(chuàng)造了生命的美麗?;磉_博大的胸懷,不計較小節(jié)的瀟灑,歡喜了別人,也放過了自己。 44、在我們尚未認識道理之前,因受到社會的熏習,使清明的本性受到污染而迷失了自我;我們了解宗旨后,就要快快去掉無明,回歸純真的本性,回歸自己可敬、可親、可愛的本來面目。 45、無有虛空人,無諸人用人,無想不想入,無今世后世,亦無日月想,無往無所懸,我已無往反,不去而不來,不沒不復生,是際為泥洹。如是像無像,苦樂為已解?!斗ň浣洝肪硐?,泥洹品 46、不怕譏謗。因為譏諷毀謗可以消除我們的罪業(yè),是我們學佛修道的逆增上緣。所以一個人,尤其是正信的三寶弟子,不但不必懼怕譏謗,更可以把別人的譏諷毀謗,轉變?yōu)榧钭约荷线M的力量。 47、要用媽媽的心、父母的愛,施于大地眾生。將別人的孩子,當作自己的孩子來照顧;把別人的父母,當作自己的父母來恭敬。如此對待社會大眾,付出真誠的愛心,對子女也是一種無形的教育。 48、佛告比丘:功德果報甚深,無有如我知恩分者.我雖復盡其邊底,我本以欲心無厭足故得佛,是故今猶不息。雖更無功德可得,我欲心亦不休。(五代)延壽《萬善同歸集》卷一,引《大智度論》 49、如有大經卷,量等三千界,在于一塵內,一切塵亦然。有一聰慧人,凈眼悉明見,破塵出經卷,普饒益眾生。佛智亦如是,遍在眾生心,妄想之所纏,不覺亦不知。《華嚴經》卷五十一,如來出現(xiàn)品 50、所謂真理正法,是理與事互融。平時所學的道理,要能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學以致用;若只是了解文字上的理論,卻無法身體力行,那是“得理而不會道,知理卻不懂事”,不能得到真正的自在歡喜。 51、只這一顆心,就已經是一處絕塵世外的桃花源,花開花落,藏了一絲絲潛在的清高,藏了喧囂世界里那一點點禪心。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沒有絲毫雜念,這恬淡清閑的美情,換來的是心靈的短暫輕松。 52、改革開放以來,前三十年讓一部分國人先富起來了。據行者觀察,現(xiàn)在已經進入拐點期,要解決中國日益嚴重的社會矛盾,共同致富將成為今后一段時期的發(fā)展主題。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全面落實和驗證理論。 53、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幸福和快樂,然而,不是每個人都誠懇地愿意去播撒幸福和快樂的種子——斷惡行善。所以多數(shù)人越尋求幸福和快樂,越會適得其反。這就是生死永無止息的原因,更是痛苦無窮無盡的理由。 54、皈依的人要有個皈依的目的,就像在茫茫大海中,到底船只將駛向哪一個方向?一定要有個目標。而為人皈依者一定要負起責任,比如眼見船只已經快迷失了,趕快亮起燈塔的燈讓他們知道方向,這就是責任。 55、【佛心禪語】 如果不珍惜手中擁有的而總期待尚未到手的,怎么能夠幸福?細心享受你現(xiàn)在所擁有的生活,珍愛你的愛人,把握住看似尋常但卻實實在在的愛。擁有的就是最好的,那樣能心情舒暢、愉快幸福!。 56、知識,是理論上的見聞;修養(yǎng),是實踐中的體驗。學佛法行者,固然需 要有淵博的知識;但是,見聞知理,如果不能融和于現(xiàn)實生活中,歷經事務 的體驗,完成落實的修養(yǎng),則無異于紙上談兵,不可能表現(xiàn)出成績。 57、【人生五大元素】 一個人要想成就一番事業(yè),一定要有一個好命格(基礎),一個好 運勢(機遇),好風水(環(huán)境),好名號(名正言順),多讀書(文化內 涵)。還應具有超人的膽量、超人的智慧和良好的機遇。 58、【感悟】不要做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行動比語言更重要。注重事實的驗證,注重親身的體會。這里提出的認識論觀念,不僅與中國古代樸素的唯物論相一致,而且與西方近代科學的“實證”精神也有相符合之處。 59、擁有宗教思想的婦女,應把身心培養(yǎng)得像月光一樣慈悲柔和。擴大自己的心胸,燃起智慧之光,使每個人與你相處,都像沐浴在清涼的月光中,這樣才能達到“人人愛我,我愛人人”之愛的真諦,邁入人格升華的境界。 60、文殊師利言:“如我意者,于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無識,離諸問答,是為人不二法門?!薄瓡r維摩詰默然無言。文殊師利嘆日:“善哉善哉!乃至無有文字語言,是真人不二法門?!薄毒S摩經》卷中,入不二法門品 61、【佛心禪語】 與人相處,要彼此容納、諒解,不固執(zhí)己見。如果人人能做到這一 點,大家一定能生活得更融洽、愉快,人與人的情感會更加深,每個人也 都可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使事業(yè)與生活都更加稱心如意。 62、你落難時,這個人一定對你不離不棄;你風光時,這個人決不遮蔽你的光芒;你落單時,這個人會悄悄跟在你身后。這個人是誰?是你真正的朋友。人世間,真正的朋友實際上非常稀缺,我們所謂的朋友大多不過是熟人。 63、道路曲折坎坷并不是通向目標的最大障礙.一個人的心志才是成敗的關鍵。只要心中的燈火不曾熄滅.即使道路再崎嶇難行,那片光明也會引路,令你如愿而歸l如果找到了心靈的方向,你可要牢牢守?。鯓佣疾灰艞?。 64、先生告誡學生:出了山門別對人家說我是你先生。學生不解,先生罵:你這榆木腦袋,要不你怎么讓人相信你是得了神授,才這么有學問?學生還是不解,先生當頭一棒:看我打不醒你,當今社會崇尚炒作,你不炒能熟嗎? 65、著相而求,咫尺也成天涯。心性本自圓成,卻時時攀緣過去、未來,并 于當下起分別、執(zhí)著,顯好壞、生愛惡,于是煩惱叢生。金剛般若經言, 過去心不可得,現(xiàn)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且于不可得處,悟達心 性圓成。 66、【佛心禪語】 有些人看起來口齒笨拙,其實是在隱藏自己的才干,遇事卻往往成竹 在胸,計謀過人。過去說“宰相肚里能撐船”,是說大人有大量,這大量 也包括深藏不露,胸中自有百萬雄兵,能藏得住秘密,不會顯山露水。 67、出家的人不一定是真菩薩,在家的真菩薩也不在少數(shù)?!督饎偨洝防铮鹨宰约旱娜粘I钍粳F(xiàn)我們,出家人持缽化緣為生,沒有私藏。由此觀之,區(qū)別現(xiàn)在出家人是否真修行,看這個出家人是否有私人存款,或許是一個好辦法。 68、要能“觀自在”。觀世音又名觀自在。說到觀照一切事情自在不自在,有的人雖然很有錢,但是卻生活得不自在;有的人看到自己喜愛的人不自在,看到自己討厭的人也不自在;在人多的地方不自在,遭遇不愉快的事情更不自在。 69、妄想人人有,連念佛也是妄想;除妄想則要做到魔來魔斬,佛來佛斬,這才腳踏實地,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如此用功,久久自然純熟。忙碌中,是非中,動靜中,十字街頭,都好參禪。不要只知忙于插秧,就把修行扔到一邊為要。 70、【有佛一切皆美】春芽嫩黃,夏葉老綠,秋葉紅而有斑,皆不失其美;人臉上有了老年斑,便覺得不美。的確,人不如葉。人若能如葉,便能一生皆美。心中有佛常憶念,人生何必羨少年?有佛一切皆美,無佛一切不美,與年齡無關。 71、云是云,山是山,溪是溪。鄉(xiāng)野人家,往往是十里一家。獨享一方桃紅杏白,水墨丹青。一個镢頭,一把鋤,一襲蓑衣,一個笠。牛羊在云煙里,籬笆在懸崖上,種豆栽花,自在安逸??丈揭鞍?,一人獨來,一人獨往,只把禪心逐白云。 72、怨起于心,結于心,所以當了于心。以一顆淡定的心去面對一切惹人煩惱的事,以一種低姿態(tài)與那些惹你煩惱的人擦身而過,抬手相讓只為求一份簡單,不要沉迷于那些繁雜的小事而忘了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不要迷失了一路走來的方向。 73、惡知識,表面裝作很親密的樣子,心里卻藏著某個損害對方的詭計。例如,有的小人看見同事跟上司鬧了意見,便故作義憤,煽風點火,鼓勵同事跟上司對抗,然后站在一邊暗暗發(fā)笑。這是損人不利己的小人,像毒蛇一樣,尤其要當心。 74、天人合一,宇宙的存在是一個整體,在這個整體中只有“一”,里面沒有好也沒有壞,沒有生也沒有滅,得到這個“一”之后你想好,這個力量就變成好的力量;想壞,這個力量就變成壞的力量,這個“一”的力量隨著心念的改變而改變。 75、苦,以煩惱為本;煩惱,以顛倒邪見為本;邪見,以虛妄分別為本。虛妄分別無有根本,無有色相,難知難斷。是貪瞋癡,皆以無明黑暗為首,從彼所生,由彼所生。一切皆悉虛妄不實,是貪瞋癡,本性清凈?!妒刈o國界主陀羅尼經》卷十 76、【心靈禪語】 功名,本來是指建功立業(yè)。人生在世,如果能夠為同胞、為民族、為天下建功立業(yè),豈不是好事?但是在中國長期的封建社會中,“功名”與“富貴”緊密地結合了起來。以“富貴”為目標的“功名”,最終往往是“雞肋”。 77、“身業(yè)”,指以身所作及無作之業(yè),業(yè)分善惡,不該做的事做了,該做的沒做,以至傷害眾生,是惡業(yè),最大的惡業(yè)是殺、盜、淫,還有眾多較小的惡業(yè),不必一一列舉;該做的做了,不該做的沒做,是善業(yè),不殺、不盜、不淫,是三大善業(yè)。 78、生活不要鉆牛角尖,有一位禪師寫下兩句話讓弟子參悟,綿綿細雨二人行,怎奈天不淋一人。很多弟子猜測紛紛,可能一人打傘行,可能一人在屋檐,可能就是雷陣雨,可能了許多可能。其實真正的答案,所謂的不淋一人,不就是兩個人都挨了淋嗎。 79、徒弟問師傅:為什么事事都讓我跟您學呢?師傅回答:為你好,我就是這么過來的。徒弟又問:一點也不能走樣嗎?師傅答:那是當然!徒弟說:讓我學您的手藝不走樣,學您的勤勞不走樣,這些都沒問題,但有些事我不敢學,也無法不走樣。師傅問:此話怎講? 80、【禪語】心量要大,自我要小。要能放下,才能提起。放自如,是自在人。識人識己識進退,時時身心平安;知福惜福多培福,處處廣結善緣。提得起放得下,年年吉祥如意;用智慧種福田,日日都是好日。身心常放松,逢人面帶笑。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 81、我們所能為自己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去為他人多做點好事。己所欲,施于人。凡你想給予自己的經驗,就給予別人;想別人怎么對你,就怎么對待別人。別想太多功和利,用最本真的慈悲心去看待終生、善待他人,只問自心,莫問得失,你自然會獲得最通透的安樂。 82、【佛心禪語】 生:“要悟,能不能結婚?”心:“若是良緣,男大可婚,女大可嫁,隨緣了緣,安家立業(yè),不舍不執(zhí),與悟自性并不矛盾。對男女情愛,你應不著其相,既不壓抑躲避,更不貪求放縱,無私地愛護、幫助對方,又不沉溺于戀情,這也是修行?!薄墓?/p> 83、心靜是一種愜意的境界。心靜而涼生,須有一個心境的營造,這便是在紛繁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中要有一顆平常心。禪的最高境界是無字;音樂最高境界是無詞;愛的最高境界是無言;生活最高境界是理解;朋友最高境界是此時無聲勝有聲。一個人的心的最高境界就是心靜。 84、【佛心禪語】 生活中不乏執(zhí)著之人,他們固執(zhí)己見、執(zhí)著陋習,就像那過橋的盲人 一樣??傉J為自己是正確的,不肯在別人的意見中獲得認知,不到黃河心 不死,不見棺材不掉淚。吃了小虧還不算,不撞個頭破血流絕不回頭,直 到吃了大虧、倒了大霉才肯承認自己是錯的。 85、若人欲識真空理,身內真如還遍外,情與非情共一體,處處皆同真法界。不離幻色即見空,即此真如含一切。一念照入于多劫,一一念劫收一切。于一境內一切智,于一智中諸境界,只用一念觀諸境,一切諸境同時會。時處帝網現(xiàn)重重,一切智通無掛礙。(唐)法順《漩澓頌》 86、【心靈禪語】 我們只是擁有錢財,福報是不夠的,重要的是要具有善用錢財?shù)闹腔?,否則錢財并沒有給我們帶來快樂與幸福。像有些人,沒有錢財?shù)臅r候盼望得到錢財,得到了錢財又覺得煩惱,既不知道如何管理,又不懂得如何善用。以大多數(shù)人的最終結局就是“人財兩失”。 87、補血養(yǎng)顏四物湯當歸、熟地、川芎、白芍各15克。在所有藥材里先加入適量的酒,再加水煎煮即可,早晚空腹飲用。注意:藥材煮過之后最好不要放置隔夜再煮。功效:補血調血,不僅能改善面色蒼白、肌膚粗糙,還能使發(fā)質變得潤澤。(by:禪一)此方需辨證使用,非所有體質適合。 88、當生活中我們遭遇到不好的事件和違緣時,我們都要去正面思維,都要心存感恩,同時在生活中保持一分警醒,隨時觀察,隨時覺知,看見好的事物、好的物象,要學會隨喜,給他人一份鼓勵,給自己一份認定;看見不好的場景和人事,馬上要覺知那是自我內心的投射,要生慚愧心。 89、【佛心禪語】 每個人都可以在最平凡的生活里找到快樂,不論佛學修行還是消除煩惱、找到幸福,最先做的都不應是念“阿彌陀佛”或是空想,而應是完成一個人在世上應該做好的事。只有把該做的事情做圓滿了,才能體悟尋常生活的真諦,才能以一顆平常心安住于世間,尋獲快樂。 90、恒路法師慧心禪語見人不是,諸惡之根。見己不是,萬善之門。心不欲雜,雜則神蕩而不收;心不欲勞,勞神則疲而不入。經一番挫折,長一番識見。容一番橫逆,增一番器度。省一分經營,多一分道義。學一分退讓,討一分廉價。去一分奢侈,少一分罪過。加一分體貼,知一分物情。 91、生活的禪法在于包容與理解別人,發(fā)自內心的一種勇敢,對自己的人生自我升華,修正自己的品格,沉淀自己的修養(yǎng),理解別人的存在,包容不同的分歧,用一種平與樸素的心態(tài)活成自己的生活方式,體諒這個世界所有的勞累與奔波,心地的那份原諒來自于內心的自然,苦樂一步之遙。 92、說做人難,也不無道理,人在塵世,難免要為瑣事而煩惱,會有種種關系要顧慮。在瞻前顧后之間,患得患失之際,你往往不由自主地與那大寫的人字背道而馳了。然而,這些顧慮和煩惱又有幾種不是為了一己私利!可見做人之難,難在私心難去。倘若沒了私心,一切煩惱自然煙消云散。 93、千帆過盡,江南,在靜止的時間里,有情有意的醒著,那些寧靜的音符隨著蓮的幽香,灑落在心,一闋禪語,清絕明凈,滄海桑田,在落滿塵埃的人間,體會著生命的過程,承擔起命運的離散,那個許過地老天荒的城,那杯青梅煎好的茶,依然是當年的味道,而曾經等候的人,是否還會再來。 94、我在佛前沉睡了千年,直到有一天遇到你,我落下一顆憂郁的淚。佛說】:我因無愛而成佛,你貪戀凡塵如何成佛?我懺悔。佛說】:懺悔無用,你有未了的前緣。吧去續(xù)你的姻緣,我等你回來。此,我在菩提樹下求了五百年。你說】:自你在佛前求與我相遇的那一刻起,我整整失眠了五百年。 95、為什么我們在心境上,會反復振蕩于浮躁、得意、狂喜、傲慢、迷茫、不安、沮喪、焦慮、恐懼,甚至絕望之間?因為當我們還是一張白紙的時候,被灌輸了過于狹隘的價值觀,失去了平常心。許多人的煩惱,并非是由多么大的事情引起的,而恰恰是來自對身邊一些瑣事的過分在意、計較和叫真。 96、給幼兒園孩子留作業(yè)無異于給他們刀子,這把刀子不僅會殺害童真,而且會殺害孩子的未來。假如每個家長和幼兒園老師都認識到這一點還敢給孩子留作業(yè)嗎?假如一定要留,我建議老師給每個孩子留一朵小紅花,讓他們戴著小紅花去追蝴蝶。這樣,孩子長大后,他們的心中就會有一個永久的蝴蝶夢。 97、【人生禪境】熱鬧中以冷靜的眼光看待一切,就會省去許多煩心;冷落時存一份熱切向上的心,就會享受到真正樂趣。最好的功德莫過于慈悲心;最甜蜜的快樂莫過于心靈寧靜;最清凈的真理莫過于了解無常的真諦。氣象要高曠不可疏狂;心思要縝密不可瑣屑;趣味要恬淡不可偏枯;操守要嚴明不可激烈。 98、我們往往將自己的快樂和幸福,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不但絲毫沒有體會他人的感受,也沒有絲毫憐憫之心,反而白以為是地期盼著更加美好的明天,難道最終的結果不會適得其反嗎?寂天菩薩曾說過:“人人都不想吃苦,但卻自作吃苦;人人都向往幸??鞓?,但與自我為敵,破壞自己的幸福和快樂?!?/p> 99、【感悟】“快馬”與“駑馬”的最大差別在哪里?不在體力方面,而在自覺性方面。這里說的駑馬不是因為體力不支才跑不快(倘若如此,倒是情有可原),而是根本沒有快跑的自覺性和愿望,挨了杖打也只能引起它的抵觸和氣惱。而好馬之所以“不待揚鞭自奮蹄”,根本原因是它具有快跑的自覺性和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