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吃涼面
夏至,不僅是農(nóng)歷的一個重要節(jié)氣,還是我國民間一個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明清時的夏至日全國還要放假一天,回家團聚暢飲呢。在我的故鄉(xiāng),這一天普遍要吃“夏至面”,即俗話說的“冬至餃子夏至面”。 在我們家鄉(xiāng),夏至面的做法還是比較講究的,不是平常所吃的澆頭熱面條,而是煮熟的手搟面直接撈入盛滿清涼井水的盆里,待面撥涼,再撈入碗里,俗稱“過水面”。然后用芝麻醬、花椒油及老陳醋一拌,吃起來可真叫一個香。 母親就是做面的行家里手。俗話說得好,軟面餃子硬面湯(面條)。第一步的和面既是個力氣活,又是個技術活。面不能和得太硬,太硬了不好搟,面條發(fā)脆;和得太軟了,搟起來黏連,不成型。只有把面和得軟硬適度,才能搟出有筋骨的手搟面,做出的涼面口感才好。母親和完一塊面,常常累得滿頭大汗,腰都快直不起來了。 切面條更是一種技巧。母親把搟成圓圓的、薄薄的大面片,將它疊成幾折,左手按住一端,右手握刀均勻利索地起落著,切下的面條根根粗細一致,柔韌不粘,煮在鍋里湯清面實。 那時吃面的配菜沒有肉絲、雞蛋和紅腸等,甚至連香油也難以見到,但這難不住心靈手巧的母親,她把醋、鹽、花椒面、蒜汁和姜末等混合在一起,澆在涼面上,再撒上黃瓜絲、蔥花、碾碎的花生米,如果喜歡吃辣的可澆上一勺辣椒油,看著就令人香味撲鼻。往往是母親還沒做好飯,我們兄弟們就等不及了,眼巴巴地站在灶房門口。那時,一頓夏至面總是讓我吃得吃了還想吃。 夏至三庚入頭伏,人們食欲不振,多數(shù)比平日消瘦,俗稱“苦夏”。所以從夏至開始改變飲食習慣,以清涼清淡、開胃爽口的生冷食物為主,涼面就成了莊戶人家的首選,故而夏至面也叫“入伏面”。鄉(xiāng)親們認為面條“涼吃”有助于下火驅(qū)熱,還能增加食欲。此外,用細長的面條比擬夏至是一年中時間最長的一個白天,猶如人們在過生日時吃長壽面一樣,也是博一個好彩頭。然而,無論是哪種原因,在炎熱的夏天吃一碗涼津津、香噴噴的過水面,實在是一件愜意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