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勵志佛心禪語(精選99句)
1、【佛心禪語】 切記,憤怒是毒藥,寬容是良藥。 2、修行,是一個長期訓練管理自己內心世界的過程。 3、忙而不亂,累而不疲。(當代)圣嚴《108自在語》 4、【佛心禪語】 修己以清心為要,涉世以慎言為先。 5、【佛語禪話】大愛包含小愛,小愛卻無法體會大愛。 6、【天天禪語】助人不僅是美德,也是心靈一大享受。 7、【禪語悟道】大愛包含小愛,小愛卻無法體會大愛。 8、即相即真。(唐)曹山本寂禪師《五燈會元》卷十三 9、人心自危,是動蕩的根源;人人安心,社會才能安定。 10、【天天禪語】有毅力、勇敢,坎坷的道路也能走到平坦。 11、對“工作認真”是正確的,對“是非認真”則是錯誤的。 12、【天天禪語】人性之富,富在有德;品行之貴,貴在重孝。 13、【佛心禪語】 心志要苦,意趣要樂,氣度要宏,言動要謹。 14、一言禪世間萬般好,難敵少年情;獨羨人之初,愿為老頑童。 15、【天天禪語】一秒鐘一輩子,能恒持一念心,就是一生的方向。 16、從責任上要強化、從感情上要淡化,這才能夠提得起、放得下。 17、但見眾生清凈勝德,而不見彼有諸愆犯?!洞髮毞e經》卷四十一 18、色貪,不凈能斷;淫貪,舍心能斷。《彌勒菩薩所問經論》卷七 19、【最有禪意的句子】修行不只有耐力,還要耐怨,才會圓滿人格。 20、一切的修行、證果、成佛度眾生,其根本的目的都是為了知恩報恩。 21、雖然禪的基本精神為: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22、【大徹大悟的佛學智慧】一念錯,則步步皆錯;一念善,則事事造福。 23、【天天禪語】幸福不是財富多、權大、位高,而是自在、快樂、平安。 24、一息一瞬,眾生壽命四百生滅。南本《涅槃經》卷三十四,逛葉菩薩品 25、心中有愛的人,不會受到任何傷害。如同身邊帶著火把,黑暗不能近身。 26、【禪語感悟人生的句子】 如果用錯了地方,即使是甘露也能夠成為毒藥。 27、【超越愛欲】人在愛欲中,是永遠沒有辦法滿足的;愛欲愈熾,貪念也愈多。 28、世間的物質本來是為人所用,但不知足者因欠缺智慧,竟淪為“被物所用”。 29、佛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即放下心中的妄想、分別、執(zhí)著,就能成佛。 30、若佛出世若佛不出,性相常住,是名法界,亦日如如?!秳偬焱醢闳艚洝肪砹?/p> 31、【禪語感悟人生的句子】 先學會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然后再去規(guī)范別人的行為。 32、【天天禪語】信而不修,果報就在那里,或樂或苦,與你寸步不離,不毀不滅。 33、惱亂身心名煩惱障,覆所知境無顛倒性令不顯現(xiàn),名所知障?!斗鸬亟浾摗肪砥?/p> 34、【佛心禪語】 應代一切眾生受加毀辱,惡事向自己,好事與他人。(《梵網經》) 35、有貧窮已,始有劫盜;有劫盜已,始有兵杖?!堕L阿含經》卷六,《轉輪圣王修行經》 36、【佛心禪語】 心安才能身安,安貧就是一個人在不利條件下,也能夠保持心靈的安寧。 37、外在的和平要以內在心靈的和平為前提,而內在的和平要從把握好我們的當下一念開始。 38、【佛心禪語】 利己與利他并不總是處于對立的位置,很多時候,二者完全可以統(tǒng)一起來。 39、【佛心禪語】 人生不一定球球好球,但是有歷練的打球者,隨時都可以揮棒?!C嚴法師 40、唯有在淡泊的生活中,才能獲得真正的快樂;唯有在寧靜的理念中,才可以安放我們的身心。 41、信仰是生命中的一盞燈,燈若熄滅了,人生便失去方向,隨之而來的將是無邊的恐懼和失望感。 42、千千為敵,一夫勝之,未若自勝,為戰(zhàn)中上,自勝最賢,故日:人雄?!斗ň浣洝肪砩?,述千品 43、【佛心禪語】 來是偶然,走是必然 來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須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44、【佛心禪語】 名利如井,易進難出,世界上有金錢、有名位、有富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歡喜。 45、人可以分為三種:第一種,提不起、放不下;第二種,提得起、放不下;第三種,提得起、放得下。 46、對修道者而言,語言、文字皆如渡船。為達彼岸,自須善用此船;既達彼岸,即應舍船就道,勿再戀棧。 47、許多人生活和事業(yè)的失敗,在于太愿意聽從別人的“忠告”。別人的忠告要聽,但不要對其產生依賴感。 48、世間事都是相對的,只要我們以真誠的愛心待人,以光明磊落的心胸任事接物,則人生到處都充滿**。 49、但行不學,十有九到;但學不行,十無一到;學行兩全,十修十到。(明)慧經《壽昌無明和尚語錄》卷二 50、只為了順應眾人好逸惡勞的習性——人人不愛忙碌,大家皆喜歡悠閑、貪圖享受,若較忙碌便覺得辛苦,所 51、自性念佛者,無佛外之念能念于佛;念自性佛者,無念外之佛為自所念。(清)彭際清《華嚴念佛三昧論》 52、【愿力并行】佛教提倡「愿」、「力」并行,若僅是空口談愿,卻不以實際行動表現(xiàn),永遠都無法滿「愿」。 53、【佛心禪語】 佛說:是心為佛,是心是佛。心境如一,要光有光。給心境一點光, 再灰暗的心境也會充滿光亮。 54、【佛心禪語】 執(zhí)著自我的人,心智將會受到干擾。處處只考慮自我的人,就會給自己帶來憂愁。一《佛陀的格言》 55、一支蠟燭如果沒有心,就不能燃燒:即使有心,也要點燃才有意義。雖然點燃的蠟燭會有淚,但總比沒有點燃的好。 56、同樣是過一輩子,欲望大的人得花很大的氣力,才能滿足需求;而欲望淡薄的人,少欲少煩惱,便能安穩(wěn)地終此一生。 57、有及非有,二俱遠離,法相所攝真實性事,是名無二。由無二故,說名中道。(古印度)彌勒《瑜伽師地論》卷三十六 58、學會寬容,便因知道人生殘缺的本質而豁達,它會令你體諒人性弱點,走出生命固有的盲區(qū),由此你將成為生活的智者。 59、得到的總是比想得到的少得多,怎么辦?佛日: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于愛者,無憂亦無怖。一《妙色王求法偶》 60、承認“金錢就是力量”,不等于信奉金錢萬能。實際上,真正成功的人士,都會努力支配金錢,而不會甘心被金錢所左右。 61、謂空無我所顯真如,有無俱非,心言路絕,與一切法非一異等,是法真理,故名法性。(古印度)護法等《成唯識論》卷二 62、流俗知見,不可人道;未會先會,不可語道;自信己意,不可問道;樂簡畏繁,不可明道。(明)澫益《靈峰宗論》卷二之二 63、【禪語感悟人生的句子】 一個人的外形和相貌長得端正還不是真正的端正,只有心性、行為端正,被人們所敬重、愛戴,才是真正的端正。 64、佛說無我。人無常態(tài),善惡無性。今日這樣,明日又那樣;遇張三這樣,遇李四又那樣。皆似真實,又皆不真。知此,則無苛求,而善轉換。 65、吃飽飯沒事做的人,固然不快樂:忙著應酬、打麻將、觀光旅游,一個“無所事事忙”的人,在飽樂之余的疲倦與空虛,又何嘗稱得上快樂? 66、譬如甘蔗味,雖不離皮節(jié),亦不從皮節(jié),而得于勝味。皮節(jié)如世話,義理猶勝味,是故舍虛言,思惟于實義。《大寶積經》卷九十二,發(fā)勝志樂會 67、【佛心禪語】 懺悔能潔凈我們的靈魂,懺悔中,我們能認識并改正已犯下的過錯, 在此基礎上防止同樣的錯誤再次發(fā)生,并且不斷地改進并完善自身。 68、【大徹大悟的佛學智慧】欲望使人失敗,無私令人成就;煩惱使人痛苦,覺醒令人快樂;執(zhí)著使人束縛,放下令人解脫;無明使人迷惑,智慧令人證悟。 69、佛教徒常說“功德無量”,是指對該做的事從不計較,無限量地做、及時地做,’而且不求回報,此即真正無量的大福報,.亦即所謂的“功德無量”。 70、佛教講“空”“無”,要有四大皆空的認識,所謂四大皆空不是一般人說的酒、色、財、氣。要從“萬有的因緣”上看,從空無中認識人生,“真空才能妙有”。 71、恒順:水隨順不同的器皿顯現(xiàn)為不同的形態(tài),遇方則方,遇圓則圓。修正道德的人也如此,遇到善人時以善的方法來引導,遇到惡人時以惡人接受的方式來度化。 72、俗人在火宅中,四威儀內與貪瞋恚癡為伴侶,所作所為,所聞所見,無非惡業(yè)。然若能于此中打得徹,其力卻勝我出家兒百千萬億倍?!洞蠡燮沼X禪師法語》卷三十 73、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特人空門問苦空,敢將禪事問禪翁;為當夢是浮生事,為復浮生是夢中。來時無跡亦無蹤,去與來時事一同;何須更問浮生事,只此浮生是夢中。 74、人之相處,貴在和字;和則順昌,不和則弊端叢生;弊端生則事事緊張、處處痛苦。所以,要時時保持寧靜的心念;能心靜氣和,自然能身心健全、家庭和睦、社會安定。 75、【佛心禪語】 人們總把無常當成常,把終究會消亡的東西當成依靠,把真正的苦當成樂,又把真正的樂當成苦,貪戀執(zhí)著于不可靠的身外之物,卻合棄心靈的滿足與安寧。 76、常觀諸佛妙法身,體性如空不可得,一切諸罪性皆如,顛倒因緣妄心起,如是罪相本來空,三世之中無所得。非內非外非中間,性相如如俱不動?!缎牡赜^經》卷三,報恩品下 77、煩惱,沒什么大不了。我們生活在塵世中,什么人都可能遇上,什么事都可能碰上,會有人說你好,也會有人說你不好。但只要我們做人做事問心無愧,就不必執(zhí)著于他人的評判。 78、【佛心禪語】 很多人行善為了得福報,行善是因,得福是果。先要修清凈心,心地 清凈是第一善。功德福報都在清凈心上,不修清凈心、不能在生活中得清 凈心,就沒辦法離苦得樂。 79、缺少愛就缺少約束,缺少愛就缺少敬畏,缺少愛就缺少責任。掠奪式發(fā)展、貪婪自私、愛的枯竭將把人類推向萬劫不復。對**的呼喚,就是對公平正義的呼喚,就是一種自我救贖。 80、五濁塵染的世界,念佛便是呼吸凈土的新鮮空氣,念佛便是享受凈土的佛光浴。一間佛堂,一處念佛道場,便是一處極樂七寶樹林的氧吧,里面有豐富的“佛離子”,最有益于法身慧命的生長。 81、以平等之心,和善待人,即是忍辱。許多人生怕被人看低,總愛顯示自己高人一等,用不友好的態(tài)度掩飾自己的軟弱,這是修養(yǎng)不到的緣故。受過苦的人,修夫深的人,能夠以平等之心和善待人。 82、我幻想著在以后的某一天,我與你歸隱山林。清晨,鳥語花香,風清霧茫,十指相攜,找山而上。午后,竹林清禪,素紙筆桿,一筆一劃,墨色暈染。傍晚,梨花相伴,一箏一琴,相知相鳴,月柔星嘆。 83、【佛語心經】 俗話說:身教勝言教,正人先正己。純粹的說教是蒼白無力的,因此干部在群眾面前要以身作則,老師在學生面前要以身作則,家長在孩子面前要以身作則。律己方能服人,率先足以垂范。 84、自我管理是成就人生的基礎。一個能管好自己的人,才有能力和資格管好他人,才能自度度人。一個不服從公共行為規(guī)范的管理,或者只是被動接受管理的人,像野性的動物一樣,終生無法擺脫韁繩的束縛。 85、【佛心禪語】 生氣傷害最大的是自己 我們生氣的時候,身體的細胞不知道要死掉多少,也很容易引起精神 上的不穩(wěn)定,導致身體上的疾病。時常處在這個狀態(tài),壽命可能因此而減 少,受傷害最大的是自己。 86、有一句話說得好:觀念決定行為。人的意念活動雖然隱晦難明,別人看不見,卻是行為的指南針,身業(yè)、口業(yè)的造作,無不與意業(yè)有關。所以,應該好好守護自己的意念,多往好處想,別讓邪思妄念爬上心頭。 87、【哲理小故事】從前有一只獼猴,手里抓了一把豆子,不小心把一粒豆子掉在了地上。它立即把手中的豆子全丟了,去找剛才掉的那粒豆子。 結果掉的那粒豆子沒有找到,丟在地上的那把豆子全讓雞鴨吃光了。 88、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想跟好人交朋友,除非自己是一個好人;假設自己沒那么好,交往范圍就窄了,想跟好人相交,又怎么能夠?所以,從小就要學好,在自己變壞之前便遠離壞人,跟著好人學好樣。 89、【佛心禪語】 無論外界怎樣,我們都應該隨時提醒自己不要有一絲一毫的浮躁,只有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地生活,才能保持寧靜平和的心態(tài),為每一個目標做好充足的準備,耐心做好每一階段的事,最終獲得成功。 90、為了生存和延續(xù),我們必須吃飯,必須有一定的享樂,但是,我們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精神追求,這是人生中更重要、更有價值、更有意義的事。為了這更有意義的事,寧可做個“痛苦的人”,而不是做一頭“快樂的豬”。 91、【佛心禪語】 人生的道理,一言以蔽之,就是得失的道理,任何一件事都有得有失,得就是失,失就是得,而最高的境界,應該是無得無失。但是人們經常處于未得患得、既得患失的狀態(tài)。明智的做法不是想著怎么抓住,而是學會如何放手。 92、【佛心禪語】 話不在多,少說為佳。有時無聲勝有聲,多說話不如少說話。人常常 犯一個毛病,說了許多,但不知道自己要說什么?;蛘咴捯坏剑蛷淖彀?出來,讓所有的話語都消失在大氣層里。有的話說了制造自己的煩惱,有 的話說了讓別人煩惱。 93、很多人覺得工作辛苦、有壓力,那是因為把工作當作賺錢途徑、沽名之道,自私自利,難免厭倦;如果在工作里蘊含了慈悲喜舍,供應了佛心法味,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方便,給人服務,把工作當成法布施,工作就很快樂了?!缎窃拼髱熤v演集》,第322頁 94、【佛心禪語】 從古到今,蕓蕓眾生都是忙碌不已,為衣食、為名利、為自己、為子 孫……哪里有人肯靜下心來思考一下:忙來忙去為什么?多少人是直到生 命的終點才明白,自己的生命浪費太多在無用的方面,而如今卻已沒有時 間和精力去體會生命的真諦了。 95、【送給自己的六句話】相信自己、用微笑迎接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種考驗。激勵自己、用行動和努力來證明自己不比別人差。鼓舞自己、讓自己時刻保持一顆上進的心。磨練自己、讓自己的心性保持平和。完善自己、讓自己盡量達到完美。忘卻自己、使自己盡快入道成佛。 96、有個老板告訴行者,他在做任何決定之前,都習慣預設一個自己能夠承受的最壞結果。理由是:決定一旦做出可以放手放膽去干,絕不會畏首畏尾;可以激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不拒絕任何新的嘗試;輸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過程中獲得的經驗;即使不成功,也不會失敗到連一生都賠進去。 97、我們的繁忙并不在利益他人的事情上,而是在利益自己的事情上,所以忙的最終結果,當然是一無所獲。佛陀曾經很清楚地告訴過我們:幸福和快樂源于利益他人,痛苦和憂慮源于利益自己。無著菩薩也說:“諸苦由貪自樂起,佛從利他心所生,故于自樂他痛苦,修正換是佛子行。” 98、【有點禪】①時間是治愈傷口的一劑良藥;②隨緣無非就是:盡人事,聽天命,無論痛苦與歡樂,隨緣來者,坦然受之,無緣去者,安然隨他,不強求,不忘想,不執(zhí)于一念,如是而已;③不完美的人生,才是最完美的人生,從容、淡定、隨遇而安;④時間,生命而已,人生,無常而已。 99、我們誰也不是絕對獨立的個體,難免與周遭發(fā)生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我們的善良有益他人,我們的惡行傷害他人,我們一舉手一投足都會對他人產生影響。是給他人正面的微風,還是給他人負面的黑影,值得我們三思,因為他人同樣也會對我們發(fā)生影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使在微博世界也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