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下心聽佛語佛度有緣人
做人的八字方針:信仰、因果、良心、道德。做事的八字方針:感恩、包容、 【好心情與好日子】 時時好心情,天天好日子。 一位自稱為佛門幼稚生的男眾來請法:“真有靈魂嗎?”師言:“迷者為靈魂,覺者為覺識?!?/p> 佛教的“信”,具體包括六個方面:信事、信理、信因、信果、信自、信他。缺少其中之一部不是完整的信,能做到完全相信,是極為困難的。 孤獨鰥寡,衣食不充,疾病困篤,無以自濟,當(dāng)給醫(yī)藥,糜粥消息,令其得愈。《佛說阿難四事經(jīng)》 【佛心禪語】 含蓄是美,藏鋒是智 張揚和低調(diào)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處世風(fēng)格。張揚者猶如一株拼命拔高的 樹,而低調(diào)者宛如一棵平凡無奇的小草,風(fēng)雨雷電之后,得以保全的往往 是小草而不是樹。 【天天禪語】有苦的人走不過來,有福的人就要走過去。 能幫助別人,能為社會盡一分力,即使一點一滴都有大用;因為有一分心,就有一分力量。 【關(guān)懷與祝?!?真摯的關(guān)懷與祝福,也是最好的布施。 【一句禪語一種人生】祈禱,是歸向、反觀本性,以顯清明自性。 若言即心即佛,今時未人玄微;若言非心非佛,猶是指蹤之極則。向上一路,千圣不傳。(唐)盤山寶積禪師《傳燈錄》卷七 佛教主張悲憫眾生,提倡布恩施惠。諸法之本性,既不應(yīng)有人我之分別,也不應(yīng)該有物我之分別。世人都受欲望驅(qū)使,追求名和利,自己尋找了無盡的煩惱,這是本性清欲的迷失。佛法主張人要一心向善,對任何事物都要懷有一顆慈悲之心,人生也會因此而得益。 【佛心禪語】 在修行過程中,我們理解多少,就要實踐多少;如果只求理解而不重實踐,不管你累積多么淵博的知識,那也只是廢知識。一耕云先生 調(diào)伏自心,善護他心?!洞髮毞e經(jīng)》卷三十六,菩薩藏會 【佛心禪語】 正邪只在一念之間,對于人生來說象是在做選擇題,是選擇天堂還是 地獄,由你定。一念光明就是佛,一念黑暗就是鬼。佛說:“這個心,一念 的善,就造天堂的因;一念的惡,會結(jié)地獄的果?!钡拇_,是升天堂,還 是入地獄,是值得每個人都思索的問題。 人的慧根不同,所受的障礙不同、悟的程度不同,境界也會有深有淺,悟境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只有曾經(jīng)悟過的人才知道悟真正是什么。 【佛心禪語】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fēng)順,難免會碰到失利受挫或面臨困境的情況, 這時候最需要的就是別人的幫助,你在這時及時向人伸出援助之手,那么 你的幫助無疑成了最有價值的東西,這種雪中送炭般的幫助會讓原本無助 的人記憶一生。 法界性是諸法體故,是故真言真實妙理,一切色心,即是一體,心必具色,色必具心。(日本)重譽《密宗要訣抄》 是真報身,有始無終,壽欲劫數(shù),無有限量,初成正覺,窮未來際,諸根相好,遍周法界?!洞蟪吮旧牡赜^經(jīng)》卷二,報恩品 經(jīng)常有大愿力,我們就不會懈??;有大慈悲,我們就不會煩惱。 有些好逸惡勞的人,成天閑蕩,無所事事,像孤魂野鬼一樣,不知道在哪里安定身心;似逐水浮萍一般,不知道將飄向何方。這不僅僅是個人生命的不幸,更是社會資源的損失。 【大徹大悟的佛學(xué)智慧】與人相處要合群,但不要隨波逐流。 生命中,當(dāng)獨自占有一種幸福與財富時無疑是快樂的,它會讓我們生出高高在上的優(yōu)越感,但卻也是虛空的。當(dāng)我們的幸福與財富無人 【禪語感悟人生的句子】 勸君不用在石頭上刻文字來旌(表揚)功,路上行人的歌頌就是旌功的石碑。 復(fù)有七法,廣施名日福田,行者得福即生梵天,何謂為七?一者興立佛圖僧房堂閣,二者園果浴池樹木清涼,三者常施醫(yī)藥療救眾病,四者作牢堅船濟度人民,五者安設(shè)橋梁過度贏弱,六者近道作井渴乏得飲,七者造作圊廁施便利處。是為七事,得梵天福。《佛說諸德福田經(jīng)》卷一 【佛心禪語】 愿心定,目標不在遠處成功從設(shè)定目標的那一刻開始,以前的日子,只不過是在繞圈子而已。 峻的挑戰(zhàn),能不能按自己的真實意愿走下去,往往取決于能否把握好這關(guān)鍵的“五分鐘”。 嘴巴可以行善也可以作惡,有時候,用嘴巴所作之惡可能造成很壞的影響,給他人帶來很大的傷害。 我們以為自己淡定,其實內(nèi)心狂躁;我們以為自己合群,其實非常另類;我們以為自己成功,其實已經(jīng)失?。晃覀円詾樽约焊呱?,其實靈魂齷齪;因為這無數(shù)個以為,遮蔽了內(nèi)省的目光,我們常常誤讀自己;因為這無數(shù)個以為,擾亂了向外的視線,我們總是難以善待別人。 無所事事的人,內(nèi)心并不輕松閑適;積極付出的人,內(nèi)心反而寧靜喜樂。欣賞他人,即是莊嚴自己。因為世界所現(xiàn),全都與己相關(guān)。 心即茶,茶即心。一盞清茶,折射世間萬象。佛門看到的是禪,道家看到的是氣,儒家看到的是禮,商家看到的是利。于紅塵之中,人一走,茶就涼,是自然規(guī)律;人沒走,茶就涼,是世態(tài)炎涼。于人生,浮生若茶,初品無味,再嘗則苦,苦極回甜。其實,一切皆出于心,心靜自然涼。 世間之人無知無信,常與諸根而為奴仆,唯見掌中,不觀大利,易事不修,難者恒作。《大寶積經(jīng)》卷五十七,佛為阿難說處胎會 若能從物質(zhì)的愛欲中跳脫出來,心自然天廣地闊,無限豐饒。 成就福業(yè)有四種方法:恒行法施、起大悲心、度化有情、忍辱定靜。 【天天禪語】心若能融會貫通道理,人生的方向就不會走錯。 【經(jīng)典佛語】 多因一果是因果關(guān)系中的一種現(xiàn)象。這個道理也閃爍著辯證思維的火花,它給我們的啟示是: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問題,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方法。 禪宗的自由不是為所欲為,自由是沒有痛苦,沒有恐懼,免于奴役,免于傷害的舒適和諧,但仍然要以不損害他人并救濟他人為原則。把握住自由的方向,就象是只有握緊手中的線,風(fēng)箏才能夠在高空中自由飛翔。 生命的微笑,是慈悲的感召,是智慧的開示。慈悲和智慧是佛教的主要內(nèi)容,同樣也是禪宗的重要觀念。很多人常常覺得自己已經(jīng)具備了慈悲與智慧,實際上卻只是同情與聰明而已。 果報有正報和依報。“依報”是眾生業(yè)力相同,共同生長在同一種族和國家;“正報”是依個人業(yè)力而定,生長于各個不同家庭環(huán)境,形成貧與富、美與丑、智與愚種種差別的形態(tài)。 緣起緣滅,得到或失去,好或不好,都是生命的常態(tài),然而這一切終將過去。所以,在順境中,不可得意忘形;在逆境中,不要自暴自棄,以心靈的常態(tài)對待人生就可以了。 妄有非實故,與所見不同。由境相虛妄,能緣亦非有。(古印度)陳那《掌中論》 【佛心禪語】 自己吃飯自己飽,自己穿衣自己暖,自己喝藥自己好。同樣的,自己的因果要自己了,才能出離輪回;自己的罪業(yè)要自己消,才能超越三界;自己的煩惱要自己斷,才能獲得解脫;自己的佛性要自己悟,才能成就佛果。 我們怎么來感恩呢?就是要盡己所能來奉獻自己的一切。 以智慧火,燒煩惱薪,數(shù)數(shù)添于煩惱薪木,如是添已,智慧之火轉(zhuǎn)更增明,無有盡滅?!洞髮毞e經(jīng)》卷九十一,發(fā)勝志樂會 【天天禪語】能順天理,就有福;逆道而行,平安難求。 粗言利刀劍,貪欲磣毒藥,瞋恚熾盛火,無明極重暗。《天請問經(jīng)》 我們學(xué)佛,只要學(xué)會自尊和尊重他人,收獲已經(jīng)很大了! 【佛心禪語】 小錯起初不懲治,必將釀成大錯。 【佛心禪語】 枯木逢春,緣于滴水之恩,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世事如此,只要用心付出,定會有奇跡出現(xiàn)。 一切眾生,心想異故,造業(yè)亦異,由是故有諸趣輪轉(zhuǎn)。……而心無色,不可見取,但是虛妄,諸法集起,畢竟無主,無我我所。雖各隨業(yè)所現(xiàn)不同,而實于中無有 有一點冷,那是季節(jié)的緣故,早晨提醒你添一件絨衣出門.有一些熱,因為朝霞已蘇醒,早晨告訴你旭日正在心空升起。即使冬天的晨風(fēng)中少些鳥鳴,晨歌的旋律一樣在你的生命中回蕩;即使冬天的晨露化成寒霜,露珠一樣在你的靈魂深處晶瑩。你曾經(jīng)收藏的朝霞、旭日、希望和愛,足以溫暖整個冬季。 夫善之極者,莫大于孝;惡之大者,其唯害親乎?!斗鹫f未生冤經(jīng)》 有這份好心,太有用了!許多人的不幸在于,一心經(jīng)營自己的幸福,根本連這份好心都沒有,甚至心懷妒恨,將別人的幸福當(dāng)成自己的不幸。 造業(yè)由因二種起:所謂現(xiàn)行及種子,藏識持緣一切種,如影隨形不離身,一切時中障圣道?!缎牡赜^經(jīng)》卷三,報恩品下 【佛語人生】 知識就是力量。這種無形的力量,在價值上永遠勝于有形的財富。 【佛心禪語】 苦為樂、樂為苦,苦與樂的感受全在于一心。達摩面壁,凡人皆稱其為苦修,卻不知達摩祖師在靜修中心歸空靈、慧及宇宙,體膚之苦皆化為心靈的極樂,并無半點苦楚可言。 【膽量、機遇、智慧】 膽量、機遇、智慧三者具備,則天下沒有做不成的事。 固執(zhí)己見,雖聞佛法而不信,一句話——業(yè)障重。業(yè)障重,不能信佛,反而自詡,愚癡之極。 【一句禪語一種人生】尋找生命的答案,在于身體力行的體悟。 諸佛如來是法界身,遍人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觀無量壽佛經(jīng)》 了深法界,生大歡喜?!度A嚴經(jīng)》卷六,如來現(xiàn)相品 內(nèi)心寂靜,外緣不動?!度A嚴經(jīng)》卷二十九,十回向品 但能摧自忿恚心,一切怨敵皆調(diào)伏。(古印度)月稱《入菩薩行論》 若要茶不涼,就要不斷地續(xù)開水;若要心不涼,就要持續(xù)地注入激情。 做一株卑微的小草又怎么啦?哪怕有一點陽光它也要竭盡全力地燦爛。 人還是喜歡戴高帽子的多一些,可以不屑為他人戴高帽,但也別輕易摘人家的高帽。 心老了以后,往往會喜歡一些沉靜下來的東西,比如書法、繪畫,比如戲曲。因為不再有生活的節(jié)奏與韻律了,也漸漸失去爭先恐后去要什么的意味。雪小禪《瘦金體》 【佛心禪語】 人很容易遇到一些失敗或障礙,于是悲觀失望,或在嚴酷的現(xiàn)實面前 失掉活下去的勇氣;或恨怨他人,結(jié)果落得唉聲嘆氣、牢騷滿腹。其實, 身處逆境而不丟掉希望的人,肯定會打開一條活路,在內(nèi)心里也會體會到 真正的人生歡樂。 佛門本是清修之地,跟貪欲作斗爭,是修行的第一要訣,但佛門弟子為了爭一個正統(tǒng)地位,仍免不了爭斗,至于其他以趨利為目標的行業(yè),更是如此。假設(shè)沒有足夠強大的信念、決心和意志力,很難堅持到底。只有那些下定決心、不畏前境、持之以恒的人,才能功德圓滿,修成正果。 村言折射傳統(tǒng),映照現(xiàn)實。最下里巴人,也最陽春白雪。農(nóng)民是水,農(nóng)村是海洋,不了解、不尊重、不重視、不依靠農(nóng)民和農(nóng)村,即使是航空母艦也難免會遇到被巨浪吞沒的命運。 日月照諸花,無有恩報想,如來無可取,不求報亦然?!段氖鈳熇麊柦?jīng)》卷下 工作繁忙,生活壓力日增,忽遇閑靜便以為解脫之境,靜緣了罷,直面 紅塵中事,心又熱躁。靜鬧皆是緣,誰在應(yīng)緣?誰在感受緣生緣滅而隨 之輪轉(zhuǎn)? 成功,是依靠堅忍的力量,潛蘊蓄積長期奮斗而成就的果實;并非僅憑一點血氣或一時的沖勁而僥幸得來。 換一種活法,盡管生命的結(jié)局一樣,但人生必定不同。 能感受煩惱的是誰?能證入佛境的是誰?認為有一個誰的又是誰?在這 個問題上糾結(jié)不清的究竟是誰?此時,正是回光返照的機緣,且莫讓疑 情斷失,將疑情一并移到一句話頭上來,什么是無?無! 【天天禪語】懂得惜福,就會造福;真正造福的人,才是真富有。 非空非海中,非人山石間,無有地方所,脫之不受死?!对鲆话⒑?jīng)》卷二十三,增上品 以德報怨是一種寬容,可以化解一切怨恨。所以,我們要用寬容感化怨恨的心靈,而不要生怨恨之心,因為以怨報怨永遠沒有盡頭,不能解決問題,更不能化敵為友。 【四大理想】豬的四大理想:四周圍欄都倒掉,天上紛紛掉飼料,天下屠夫都死掉,世界人民信佛教。人的四大理想:天上紛紛掉鈔票,美男個個都死掉。女腦子都銹掉,哭著喊著要我泡。人的四大理想:男人頭殼都壞掉,每天給我送鈔票。要排隊任我挑,自己一直不會老。 佛言:學(xué)佛道者,佛所言說,皆應(yīng)信順。譬如食蜜,中邊皆甜,吾經(jīng)亦爾。《四十二章經(jīng)》 悉能忍受一切諸惡,于諸眾生其心平等,無有動搖,譬如大地能持一切,是則能凈忍波羅蜜?!度A嚴經(jīng)》卷十八,明法品 憑信仰渡過水流,憑勤勉渡過海洋,憑勇力克服痛苦,憑智慧獲得純潔?!督?jīng)集》第十章《林主夜叉經(jīng)》 【佛心禪語】 你若覺悟,就會“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縱遇鋒刀常坦坦,假饒毒藥也閑閑?!薄先?/p> 寧取平淡。冒險應(yīng)是逼不得已的作為,并非存心為冒險而冒險。 做好事如種田,播下種子,多少會有收獲;做壞事如照鏡,做下什么,必定就報應(yīng)什么。做好人不難,像農(nóng)民那樣專心農(nóng)事就可以;做壞人如同借債,借了總是要還。 佛言:夫為道者,如被干草,火來須避。道人見欲,必當(dāng)遠之?!端氖陆?jīng)》 今天物質(zhì)文明進步充裕,但人心還是無法滿足物質(zhì)享受的欲望,所以為了不斷地追求名利、物欲,造成人與人之間處于競爭緊張之中,無暇顧及其他。 人間壽命因為短暫,才更顯得珍貴。難得來一趟人間,應(yīng)問是否為人間發(fā)揮了自己的良能,而不要一味求長壽。 【佛心禪語】 以家庭和睦讓不安定的心安定,以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讓安定的心穩(wěn)同,以善待一切生命讓穩(wěn)同的心發(fā)揮功用。 懈怠的人容易墮落,因此,人生必須上進積極,不要因境遇的得失而喪失生存斗志。 【天天禪語】要救世,就要做環(huán)?!撵`環(huán)保、社會環(huán)保、地球環(huán)保。 【佛心禪語】 學(xué)佛人不要以消極的心態(tài),為逃避責(zé)任和現(xiàn)實而選擇修行,而是要以積極的心態(tài),愿意追求生命的覺醒之道而選擇修行,畢竟在這一過程中,充滿愛心和內(nèi)心的覺悟是最大的收獲。 每日讀藏經(jīng)一卷,增加聞思慧,是為修行的密行。 我相信,每份緣起,在冥冥中都會有善我力量的感召。 不接受謬論,有德,有見識,不貪戀愛欲,那就肯定不會再投胎。《經(jīng)集》第一品,第八章《仁慈經(jīng)》 人人都有佛性,只要能發(fā)揮良知良能,沒有一個人不能去救人、去造福人群;這分救人之心,就是菩薩心。 【佛心禪語】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踩死一只螞蟻都是罪過,何況一只逃命的小鹿?與“愛惜飛蛾纏紗燈”的佛家相比,我們多給小動物們一些關(guān)愛,其實也就是多給人間增添一份關(guān)愛。 人生之真諦,本來就很單純。饑來吃飯,困來即眠。眼橫鼻直,生老病死。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一切何等自然,何等簡單明白。大可不必?zé)o事找事,惹一堆煩惱。若心寬一寸,路就能寬一丈。 一切菩薩成就佛法,皆由善知識力,以善知識而為根本,依善知識生,依善知識出,依善知識長,依善知識住,善知識為因緣,善知識能發(fā)起?!度A嚴經(jīng)》卷七十七,入法界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