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燈光染黃的四壁
這燈光染黃的四壁 “璞兒,你已經(jīng)長大了,該自己睡了!”媽媽說這話時,我正邊洗碗邊輕聲地吟誦著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而這樣的話我也聽了許多年。 從六歲開始,媽媽就一次又一次地下“逐客令”,讓我搬到自己的房間去住。我每次都愉快地應(yīng)允并搬過去小住幾天,但之后都會機巧地找到種種借口回到媽媽身邊。 我這樣做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我迷戀媽媽用故事編織出的溫暖的巢。小時候,我常常坐在媽媽的床頭,在淺黃色的燈光下——“這燈光染黃的四壁”——聽媽媽講故事。她在講故事的間隙,時而翻開《唐詩三百首》中的《春曉》,讀“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時而翻開《古文觀止》中的《醉翁亭記》念“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就這樣,在臺燈柔和光暈的籠罩下,我似懂非懂地接觸了古典文學(xué)中的一些碎片,像隔著一簾煙雨看樓臺一般,隱隱約約地體會到了那朦朦朧朧的美。 長大些,媽媽便在臺燈下教我念詩、背詩。就這樣,我念到了“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念到了“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現(xiàn)在想來,那桃紅柳綠里,一定染著淡淡的金色燈光吧。媽媽有時也叫我念些古文,諸如《赤壁賦》《騰王閣序》……就這樣,我念到了“唯江上之清風(fēng),與山間之明月,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念到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明月,這落霞,這秋水,這長天,無不透出臺燈的金色光暈。我總覺得念這些詩文時,對它們有些“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似乎我和它們的作者有什么共通的地方,比如對美的詮釋,對自然的熱愛。而每當(dāng)我回憶起這些,就自然而然地想到媽媽和她床頭那金黃色的燈光。 后來,我時常在媽媽床頭,借著黃暈的燈光,翻看著那些或新或舊散發(fā)著淡淡墨香的書頁。當(dāng)我念到“春風(fēng)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時,忽然感到一種難以言表的感情,沒有太多的傷感,唯有一種對“美”的熱愛。 媽媽自己也看書。雖然她學(xué)的不是文學(xué)專業(yè),但她的床頭卻時常擺著《于丹重溫最美古詩詞》《于丹趣品人生》《紅樓夢》這樣的書。晚上當(dāng)我推開她的房門時,那盞床頭燈總是亮著的。哪怕是深夜,她也在燈光中讀著書。她還常常向我們提起蘇軾、曹雪芹這些文學(xué)家或史湘云、王熙鳳這些小說中的人物。有時她也考我一些文學(xué)常識,有時又是我問她。當(dāng)我們正在討論古人和他們的詩作時,爸爸也少不得要說上幾句,一家人在金色的柔光下一起聊天,其樂融融。 …… “璞兒,你聽到?jīng)]有? 洗完碗就去收拾你的床,今晚就搬過去!”聽媽媽的口氣,好像很堅決,看來這次是動真格的了。 我該怎么辦呢?該采取什么對策呢?我一時半會也想不出什么辦法來,還是讓它先擱著吧,或許下午媽媽一忙,就把這事給忘了。這樣想著,我又不禁快活起來,口中輕聲吟道:“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