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上去入都算做仄聲,但是只有去和入可以一起用
關(guān)于平仄與古音的平上入去我只想知道,古代的平上去入在現(xiàn)在該怎么讀?在現(xiàn)代漢語中是哪幾聲?rn我知道有些現(xiàn)在的平聲是以前的仄聲,這是方言的原因等等 rn說白了,我只想明白:古漢語的四聲是現(xiàn)在的哪幾聲?我知道有例外,那么我該怎么辦?看佩文詩韻?rn我不要一大堆復制的,只要簡潔的rn比如:媽麻馬罵在現(xiàn)代漢語中是陰陽上去,那在古漢語中呢?rn再說一遍:我不要一大堆廢話rn謝謝媽麻馬罵,在現(xiàn)代分別是一聲陰平、二聲陽平、三聲上聲、四聲去聲。 古代不分陰平陽平,分別是平聲、平聲、上聲、去聲。不是平聲的上聲、去聲,合在一起就是仄聲。 媽麻馬罵,這四字里頭沒有入聲字。 入聲字分散在現(xiàn)代的一二三四聲里都有,比如“逼”、“鼻”、“筆”、“碧”,在古代都是入聲字。在有入聲字的方言里讀起來可能類似第二聲,但音調(diào)明顯急促,像被突然扯起來似的。我用自己的方言讀起來就是一個音。 如果您的方言沒有這樣的入聲字,就多費心,看看韻書。 陰陽就是平 上去是仄 例如:媽麻是平聲 馬罵是仄聲 夠簡潔。呵呵 入音好像現(xiàn)在只存在于部分方言中,普通話是沒有入音發(fā)音的。一般可以認為平是一二聲,上去入是三四聲。這只是籠統(tǒng)地說,對其中例外的情況,只能參照平水韻部,然后對照今音,看熟了就知道了。 曹雪芹的句子: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你根據(jù)上面講的試試看,練習一下。 還有一個方法,就是b、d、g、j、zh后面韻母是陽平的話,那么這些就都是入聲 誰能替我完整的解釋“平上去入”、“平仄”?這是我在大學語文教材里面看到的一段話(看不懂):rnrn講究平仄是近體詩的一個本質(zhì)牲。平,指古漢語四聲中的上平聲和下平聲;仄,指古漢語中四聲上的上聲、去聲和入聲。近體詩按一定規(guī)則交替使用平聲字或仄聲字,因而音律抑揚頓挫,富于節(jié)奏感和音樂美,讀來瑯瑯上口。rnrnrn請古漢語學得好的前輩們指教~~~~`先謝過^_^平上去入 平上去入,是唐宋時期中古漢語的四聲,是傳統(tǒng)漢語音韻學的音系根源,是唐詩宋詞格律的基礎(chǔ)。掌握四種發(fā)音,閱讀詩詞,能夠體會到漢語的博大精深和韻律之美。 平上去入四聲中,上聲、去聲、入聲為仄,其余都為平。元代以后北方很多方言入派三聲(入聲派入其他三聲),而吳語[1]、晉語、贛語、新湘語、粵語、閩語、客家語、江淮官話、極少數(shù)西南官話、極少數(shù)北方零散方言點存在整齊的平聲、上聲、去聲和入聲。 中文名 平上去入 拼音 píng shǎng?qù?rù 注音 ㄆㄧㄥㄕㄤˇ ㄑㄩˋㄖㄨˋ 屬性 中古漢語 定義 “平聲”平道莫低昂, “上聲”高呼猛烈強, “去聲”分明哀遠道, “入聲”短促急收藏。 “平上去入”是漢語平仄的基礎(chǔ),是傳承千年的寶貴語言財富。上、去、入為仄,其余為平。 “平上去入”才是漢語真正的四聲,普通話四聲(第一聲陰平、第二聲陽平、第三聲上聲、第四聲去聲)是重新規(guī)定的。 對聯(lián)要求 規(guī)范的對聯(lián)要求上仄下平。上聯(lián)的最后一字必須是仄聲(上聲、去聲或入聲),下聯(lián)的最后一字必須是平聲(陰平或陽平)。 唐詩格律 五律平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為平聲 五律仄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為仄聲 七律平起:首句第二字必用平聲 七律仄起:首句第二字必用仄聲 五絕 【1】五絕平起首句押韻 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2】五絕平起首句不押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3】五絕仄起首句押韻 (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4】五絕仄起首句不押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七絕 【1】七絕平起首句押韻 (平)平(仄)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仄仄◎(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韻) 【2】七絕平起首句不押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韻) 【3】七絕仄起首句押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4】七絕仄起首句不押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韻) 五律 【1】五律平起首句押韻 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2】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3】五律仄起首句押韻 (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4】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七律 【1】七律平起首句押韻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2】七律平起首句不押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3】七律仄起首句押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4】七律仄起首句不押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2] 編者恐怕自己也沒搞懂,人云亦云而已,如果您只是需要考試的話,能提出這樣的問題您可肯定是不會丟分的,一般不可能考得太深,因為涉及各地方言語與推廣普通話之間的關(guān)系,涉及國語與音律的關(guān)系值得深究. 古代漢語中分為平、上、去、入四聲,而現(xiàn)代漢語則由陰平、陽平、上聲、去聲構(gòu)成,因此從古代到現(xiàn)代語音變化可概括為八個字:平分陰陽,入派三聲(入聲合入到平、上、去三聲中)。即我們現(xiàn)在說的普通話里已經(jīng)沒有入聲(但是有些方言里還保留有部分入聲)。古人作詩講究平仄,如果以現(xiàn)代漢語來看,陰平、陽平屬于平聲,上聲、去聲屬于仄聲,現(xiàn)在普通話里不存在的入聲也屬于仄聲。這樣就會出現(xiàn)一個問題,即現(xiàn)代漢語中的陰平、陽平中的一些字,雖然在今天看屬于平聲,但是如果它們是由古代漢語中的入聲轉(zhuǎn)化來的,那么在古代就應該歸入仄聲,而非平聲。 下面的表列出了一些常用字,它們今讀陰平、陽平,但在中古時期卻是入聲字。同時需要補充的是,鼻音韻尾(n、ng)的平聲字在這里查不到,就是說不必再從表中查找,可直接認為是平聲。 B:八捌,拔跋魃,白,薄雹,逼,荸,癟鱉憋蹩,別,亳孛勃渤脖鈸舶伯鉑魄(落魄)柏(柏林)泊箔博搏踣撥剝; C:擦,插鍤,察,拆,吃,出,戳,撮; D:答搭,達韃耷褡妲怛靼,纛,得德,滴,迪的糴鏑嫡狄逖荻滌敵笛,跌,諜蝶牒喋蹀碟迭疊垤,督,毒篤獨髑讀犢黷瀆櫝,咄掇,度(揣度)鐸奪; E:額; F:發(fā),罰乏伐筏閥,佛,縛(縛藥),服伏袱弗拂福幅蝠; G:割胳格咯骼閣擱疙鴿革鬲隔[木鬲]膈嗝,刮聒,郭,國蟈虢; H:哈,蛤(蛤?。?,喝,合盒盍曷涸翮核劾鶻紇,黑嘿,忽惚,滑猾,豁,活; J:疾跡積激擊唧緝績,及汲極級圾急蒺嫉輯集給藉籍脊鯽棘即姞殛亟戢,夾浹,鋏頰,截桀杰竭碣揭捷睫婕潔頡結(jié)拮鮚接節(jié)癤劫孑,掬鞠,菊桔局跼,絕掘崛倔撅厥橛镢蹶蕨獗決訣抉角(角色)桷覺譎爵噱攫; K:嗑瞌頦殼咳,哭窟; L:拉邋; P:拍,劈,撇,潑,撲,仆璞瀑; Q:七染漆戚,掐,曲,缺闕; S:塞,殺剎鎩煞,勺芍杓,舌折,失濕虱,十拾石食蝕實什識,叔,孰熟塾贖淑秫,刷,說,俗,縮; T:踏(踏實)塌遢,踢剔,貼帖,突凸禿,托脫; W:挖,屋; X:膝昔惜吸息熄媳析淅晰悉錫夕汐,習席襲隰檄,俠狹峽匣狎轄瞎黠,挾葉(葉韻)脅協(xié)歇蝎,薛,學穴削; Y:鴨押,一壹揖,約曰; Z:雜匝鉔,鑿,則責幘簀澤擇,賊,炸(油炸)鍘閘軋(軋鋼)扎札,摘,宅翟,著(著急),蟄螫折哲蜇摺輒轍,只(一只)織汁,直值植殖侄執(zhí)職躑,粥,軸妯,逐燭竹筑竺,卓桌捉拙,琢啄灼酌茁濁斫濯 下面以詩為例略加解釋。 上聯(lián) 1 白日依山盡, | | ― ― | 2 黃河入海流。― ― | | - 下聯(lián) 3 欲窮千里目, | ― ― | | 4 更上一層樓。 | | | - - 我們先根據(jù)上表標出這首詩的平仄。對于第一句來說,“白”字讀陽平,因此需要我們的特殊注意,上表中有出現(xiàn),說明在古代“白”讀入聲,此處應標仄聲?!耙馈?、“山”讀陰平,但是上表中沒有出現(xiàn),因此仍然標平聲?!叭铡焙汀氨M”不屬于陰平、陽平,因此不必查表,直接標仄聲就可以了。其實對于以鼻音做韻尾的“山”來說,也不必查表,可直接認為是平聲。其余三句同理。 下面是我所要講的重點之處了,前兩點所提到的平仄,均指每句的第二、四兩字,其余字則沒有這些限制。第三點請看括號中的說明。此處還是主要以這首五言詩為例,對于七言詩來說,以下幾點就是指每句的二、四、六三字而言了。 一、從每句中來看,平仄是相間的;從每聯(lián)中看,平仄是相反的,上聯(lián)后句與下聯(lián)前句平仄相同。前者就是說“日”與“山”,“河”與“海”,“窮”與“里”,“上”與“層”,平仄要交錯,不能相同。后者是說上聯(lián)中前句“日”和“山”與后句“河”和“?!逼截普孟喾?,下聯(lián)也是如此,而上聯(lián)后句(詩的第二句)中的“河”和“?!迸c下聯(lián)前句(詩的第三句)中的“窮”和“里”平仄則相同。 二、每句句末不能出現(xiàn)連續(xù)的三個平聲。如 更上一層樓 | | | - - 正確 更上三層樓 | | ― ― ― 錯誤 輕舟已過萬重山 - - | | | - - 正確 輕舟已過千重山 - - | | ― ― ― 錯誤 三、五言詩中的平起平收句(第二字為平,末字為平),七言詩中的仄起平收句(第二字為仄,末字為平)中第一、三或第一、三、五字中必須有一個平聲,否則就是“孤平”。如 黃河入海流 ― ― | | - 正確 大河入海流 | - | | - 錯誤 千里江陵一日還 - | - - | | - 正確 萬里江陵一日還 | | - - | | - 正確 萬里武昌一日還 | | | - | | - 錯誤 何解??平仄,分清平、上、去、入四聲的字不是很明白這些,請高手幫我講解一些 謝謝。平仄,或者說是調(diào)平仄,意思是在說話或者寫作中,在適當?shù)牡胤揭笃铰暫拓坡晠f(xié)調(diào),以增強語言的表現(xiàn)力。平仄在古代和現(xiàn)在是不同的,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的聲調(diào)有四種:陰平聲、陽平聲、上聲、去聲。把這四種聲調(diào)分為平仄兩類,陰平、陽平是平聲,上聲、去聲是仄聲。這樣分,是因為陰平和陽平的聲音都比較長,沒有降,有共同的特點,所以歸入平一類,平是平直的意思;上聲和去聲的聲音都比較短,有降,有曲折,也有共同的特點,所以歸入仄一類,仄是窄促的意思。 舊詩詞的平仄與現(xiàn)代漢語有所不同,因為當時的四聲是平、上、去、入,而不是陰平、陽平、上、去。舊四聲的調(diào)值實質(zhì)怎樣,現(xiàn)在還有許多爭論。我們讀舊詩詞、寫作格律詩,我認為只要知道同現(xiàn)在的明顯區(qū)別就行了,特別是寫舊體詩,我是主張用今聲今韻的,反對照過去的韻書照搬照用,因為那樣寫出來的東西,大家讀起來有時會有很明顯的別拗的感覺。舊的平聲不分陰陽,如現(xiàn)在讀陰平的“忠”、“功”,讀陽平的“同”、“紅”,舊時都入一東韻,在詩詞中可以押韻。仄聲除上、去以外,還包括入聲。入聲是收尾短促的音(用拼音表示,是由p、t或k收尾的),金元以后在北方話中漸漸消亡,其中有不少到普通話里變?yōu)槠铰?。因此,我們用普通話語音讀舊詩,有時會感到有的字不合格律。如白居易《草》結(jié)句“萋萋滿別情”中的“別”,照格律應該是仄聲,因為古代乃是入聲字,可是現(xiàn)在讀平聲,就變?yōu)槠铰暳?。此外,上聲變?yōu)槿ヂ暤淖忠灿幸恍?,如“市”、“道”等,因為都屬于仄聲的范圍,在平仄運用上關(guān)系不大。 平聲高揚、開朗、綿長,仄聲低沉、收斂、短促,音的性質(zhì)各有特點,因而產(chǎn)生的情調(diào)也就不一樣。按照音樂的要求——和諧、變化、抑揚頓挫等,如果能夠使兩者互相配合,交錯出現(xiàn),聽起來就感到悅耳,否則就感到沉悶、單調(diào)。比如說,“走馬觀花”是仄仄平平,“騎驢觀花”是平平平平,“走馬看葉”是仄仄仄仄,三種說法對比起來,顯然是“走馬觀花”好,因為聲音有抑揚,有變化,和諧而不單調(diào)。《紅樓夢》第五十回即景聯(lián)句,鳳姐起句“一(舊是仄聲)夜北風緊”是仄仄仄平仄,李紈續(xù)句“開門雪尚飄”是平平仄仄平,顯然是續(xù)句更加悅耳,因為平仄協(xié)調(diào)。不只是詩,散文或日常說話也有一個調(diào)平仄的問題,只不過沒有韻文表現(xiàn)的那么明顯。比如日常生活中常說“上山容易下山難”,為什么不說“上山容易下山不易”,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后者平仄不協(xié)調(diào),說起來拗口。 平仄是漢語語音的客觀存在,求平仄協(xié)調(diào)乃是人為,但“求”是人為,至于怎樣才算協(xié)調(diào)卻不是人為。以律詩為例,五言首句常常是仄仄平平仄或平平平仄仄,七言首句常常是仄仄平平仄仄平或平平仄仄仄平平,音調(diào)的變化是以兩個音節(jié)為單位的,有人稱之為“音步”或“節(jié)”,而這個“音步”的重點在后而不在前,所以前可變通而后不可變通。這是語言音樂性的自然要求,如果不這樣,而硬要以一個音節(jié)或三個音節(jié)為單位,或變動一個“音步”的后一個音節(jié),就會失去語言的音樂性。 要想了解平仄,對平仄有更深的認識,最好多讀讀盛唐及其以后的格律詩,也就是律詩和絕句,因為格律詩對平仄要求是比較嚴的。以五言律詩為例,仄起的格律一般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逼狡鸬母衤梢话銥椤捌狡狡截曝?,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調(diào)平仄是格律詩的重要條件,講究很多,限制很嚴。一句之內(nèi),兩個鄰近的音步要變,如仄仄之后必須是平平,平平之后必是仄仄。有三平相連的情況,那是因為句末必須用仄,所以把平聲提到前面,連用三仄的道理相同。前邊已經(jīng)說過,音步的重點在后一音節(jié),所以在詩作中,音步的第一個音節(jié)可能不合格律,這就是常說的“一三五不論”(當然有時不能不論),但音步的后一音節(jié)卻不能通融,這就是常說的“二四六”分明。就是在前一音節(jié)可以通融的情況下,很多詩作者還是要有意補救一下,如“勢分三足鼎”,“勢分”應該用“平平”而用了“仄平”,于是緊接的“三足”該用“仄仄”而用了“平仄”,把前一音步少用的平在后一音步補上了。 跳出本句,在一聯(lián)(單雙兩句是一聯(lián),單數(shù)句名出句,雙數(shù)句名對句)之內(nèi),平仄要求同樣嚴格——鄰近音步要平仄不同,如出句是仄仄平平仄,對句就要是平平仄仄平,否則就是失對。音步前一音節(jié)偶爾不合,有些作者也愿意用前述的方法補救一下。 跳出一聯(lián),也就是聯(lián)與聯(lián)之間(律詩八句四聯(lián),有人稱之為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尾聯(lián)),平仄方面仍然有嚴格要求。要求的性質(zhì)是要同,其實是以同求變。所謂同,作詩的術(shù)語叫“粘”,就是雙數(shù)句和其后的單數(shù)句平仄要相同,如雙數(shù)句平平起,則其后的單數(shù)句也要平平起,否則就是失粘。粘是以同求變,因為不這樣,而前一聯(lián)的第二句和后一聯(lián)的第一句也要求對,各聯(lián)的平仄情況就完全一樣了。 任何規(guī)則都有它的靈活性,詩詞的格律也不能例外。處處拘泥格律,反而損害了詩的意境,同時也降低了藝術(shù)。格律是為我們服務的;我們不能反過來成為格律的奴隸,我們不能讓思想內(nèi)容去遷就格律。杜甫的律詩總算是嚴格遵照格律的了,但是他的七律《白帝》開頭兩句是:“白帝城中云出門,白帝城下雨翻盆。”第二句第一二兩字本該用“平平”的,現(xiàn)在用了“仄仄”。詩人有意把白帝城中跟白帝城下(城外)迥不相同的天氣作一個對比,比喻城中的老爺們是享福的,城外的老百姓是受災受難的①。我們試想想看:詩人能把第二句的“白帝”換成別的字眼來損害這個詩意嗎? 在這一點上,毛主席的詩詞也是我們的典范。按《沁園春》的詞譜,前闋第九句和后闋第八句都應該是平平仄仄,毛主席《長沙》前闋的“魚翔淺底”,后闋的“激揚文字”,以及《雪》前闋的“原馳臘象”,都是按這個平仄來填的;但是《雪》后闋的“成吉思汗”,其中的“吉”字卻是仄聲(入聲),“汗”字卻是平聲(讀如寒)。這四個字是人名,是一個整體,何必再拘泥平仄?再說,“成吉思汗”是一個譯名,它在蒙古語里又何嘗有平仄呢?再舉毛主席的《念奴嬌·昆化》為例。依照詞譜《念奴嬌》后闋第五、六、七句應該是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但是毛主席寫的是:“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奔热灰B用三個“一截”才能很好地表現(xiàn)詩意,那就不妨略為突破形式。 毛主席的詩詞,一方面表現(xiàn)出毛主席精于格律,另一方面也表現(xiàn)出他并不拘守格律。舊體詩詞的好處在它的音韻優(yōu)美,而不在于字數(shù)的固定。假如只知道湊足字數(shù),而置音韻于不顧,那就是買櫝還珠,寫舊體詩詞變?yōu)楹翢o意義的事了。因此,我們必須力求做到思想內(nèi)容和盡可能完美的藝術(shù)形式統(tǒng)一起來。格律本來是適應藝術(shù)的要求而產(chǎn)生的,目的是使詩詞更加具有可讀可觀賞性,要把握格律的內(nèi)涵,做到以文意為先,格律為次,從而才能做到得心應手地驅(qū)遣格律,而不為格律所束縛。 現(xiàn)在漢語有四聲,分別是:陽平、陰平、上聲、去聲,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一、二、三、四聲,古代除了這四聲外還有一個聲,叫“入聲”屬于喉舌音,現(xiàn)在還有許多方言有所保留,如柳永的《雨霖鈴》: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噎……闊等者是押入聲韻。 簡言之,一般情況下,現(xiàn)代漢語一、二聲也就是陽平、陰平多屬平聲,這也是平仄“平”稱為平的原因;而三聲、四聲,和入聲都屬仄聲 沈四聲 不全 寫格律詩時,入聲字能作詩的白腳嗎?為什么?
大家都知道,在寫詩歌的時候是講究押韻的,在詩詞中,出現(xiàn)押韻的字就被稱之為韻腳;相反,如果是不押韻的字,就被稱之為白腳。在寫格律詩的時候,因為格律詩是分為絕句和律詩,它是講求平仄的,而韻腳都是用平聲字,那么仄聲字就都被稱之為白腳。在中古漢語里,它包含了“平、上、去、入”這四個聲調(diào),在現(xiàn)在的現(xiàn)代漢語中,入聲就不復存在了,并入了仄聲字的音平和陽平中,其實它的意思就是說,仄聲字中就包含了入聲字,入聲字是屬于仄聲字,只要是平仄譜中規(guī)定了哪里可以用仄的地方,那么都可以用。格律詩它是有平仄譜,是有一個規(guī)則的,它規(guī)定了哪個字用平,哪個字用仄。如果在寫詩歌的時候哪個該用平的地方用平了,該用仄的地方用仄了,那就說明這首詩歌就是合律的。律詩的白腳除去平起的之外,都是每聯(lián)的出句,它規(guī)定就都是仄聲,所以,用入聲字是可以的。 就比如說:第一種,在平水韻的創(chuàng)作中,入聲字作為白腳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因為在平水韻中,韻部已經(jīng)將入聲劃分入仄聲當中了,格律詩押韻的韻腳都是平聲字,白腳也都是仄聲字。那么它作白腳也就很正常了。第二種,就是在新韻的創(chuàng)作中的時候,因為入聲字的發(fā)音發(fā)生了變化,那么就需要進一步的去注意一下它是否劃入了平聲,如果它劃入了平聲,那么也就自然的就不能用了,因為它不符合格律詩的合律。
總的來說,入聲字能否作詩的白腳,其實是要看情況而定的,不同的創(chuàng)作情況下,結(jié)果就是不同的。在平水韻的創(chuàng)作中,是完全沒問題的,而在新韻的創(chuàng)作中,就不可以。 宋詞中仄聲分上、去、入,具體指什么呢?可否舉例說明?謝謝第二節(jié) 四 聲 四聲,這里指的是古代漢語的四種聲調(diào)。 字音有聲調(diào),這是漢語的特點。語音的高低、升降、長短構(gòu)成了漢語的聲調(diào),而高低、升降則是主要的因素。拿普通話的聲調(diào)來說,一共有四個:陰平(第一聲)是一個高平調(diào)(不升不降叫平),陽平(第二聲)是一個中升調(diào)(不高不低叫中),上聲(第三聲)是一個低升調(diào)(有轉(zhuǎn)折,有時是低平調(diào)), 去聲(第四聲)是一個高降調(diào)。 古代漢語也有四個聲調(diào),但是和今天普通話的聲調(diào)種類不完全一樣。古代的四聲(每聲都分陰陽,所以共有八聲)是: ⑴ 平聲。到后代分為陰平和陽平。 ⑵ 上聲。古代為仄聲。到后代有一部分變?yōu)槿ヂ暋?⑶ 去聲。古代為仄聲。到后代仍是去聲。 ⑷ 入聲。古代為仄聲。這個聲調(diào)的發(fā)音特征是: ①是一個短促的調(diào)子。例如用杭州話念“休息”、“毛竹”等詞,就會明顯覺得“息”和“竹”的音程要比“休”、“毛”短的多。這叫做“清入(陰入)”。 ②既有①的特征,念起來,聲帶還有明顯的震動。例如用杭州話來念“月亮”、“國家”等詞 就會感到“月”和“國”音程既短,而且聲帶震動很明顯。這叫做“濁入(陽入)”。 現(xiàn)代江浙、福建、廣東、廣西、江西等處都還保留著入聲。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內(nèi)蒙古)保留著入聲。這些地方的人寫作古體詩詞的時候,將入聲字入仄聲韻(宋詞中還有一些詞牌規(guī)定了要用入聲韻)就會得心應手了。 入聲字在北方,變?yōu)樗穆暤亩加?,普通話里,入聲字變?yōu)槿ヂ暤淖疃?,其次是陽平,變?yōu)樯下暤淖钌佟?四聲和韻的關(guān)系是很密切的,分為平聲(包括陰平、陽平)和仄聲(包括上聲、去聲和入聲)兩大類。在韻書中,不同聲調(diào)的字不能算是同韻。在詩詞中,不同聲調(diào)類的字一般不能押韻。 辨別四聲,是辨別平仄的基礎(chǔ)。 第三節(jié) 平 仄 知道了什么是四聲,平仄就好懂了。古人們把四聲分為平仄兩大類。平,就是平聲(普通話分為陰平、陽平),仄就是上去入三聲(普通話歸為上聲、去聲,入聲分別歸入各聲)。所謂“仄”,就是“側(cè)”,也就是不平的意思。 如果讓平仄這兩類聲調(diào)在詩詞中交錯使用,就能使聲調(diào)多樣化,而不至于單調(diào)。古人所說的“抑揚頓挫”、“聲調(diào)鏗鏘”,雖然還有其他講究,但是平仄和諧確實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 平仄在詩詞中究竟是怎樣交錯著的呢?概括為兩句話就是: ⑴在同一句中,平仄是交替的; ⑵在對句①中,平仄是與上句相對的。這種平仄規(guī)律在律詩中表現(xiàn)得特別明顯。 例如溫庭筠《七律.題李處士幽居》詩的第三、四兩句: 濃陰似帳紅薇晚, 細雨如煙碧草新。這兩句的平仄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就本句來說,每兩個字一個節(jié)奏。平平后面跟著的是仄仄,仄仄的后面跟著的是平平,最后一個字又是仄。這就是交替。就對句來說,“細雨”對“濃陰”,是仄仄對平平;“如煙”對“似帳”,是平平對仄仄;“碧草”對“紅薇”,又是仄仄對平平,“新”對“晚”是平對仄。這就是相對。 本來只用普通話去辨別平仄是很方便的,可是古音里還有一種入聲(介紹見前),它的發(fā)音獨特,這就給現(xiàn)代人帶來了一些麻煩。如果你的方言里是有入聲的(如江浙人或山西人、湖南人、華南人),那么這個問題就很容易解決了。 如果你是湖北、四川、云南、貴州和廣西北部的人,那么入聲字在這些方言里都歸入了普通話的陽平。那么,只要遇到陽平字就應該特別注意辨別,必要時只能查字典或韻書了。 如果你是北方人,由入聲變成去聲和由入聲變成上聲的字都不妨礙我們辨別平仄(也都屬于仄聲),只有由入聲變成了平聲(陰平、陽平)的,才會造成辨別平仄的困難。總之,我們遇到詩詞格律上規(guī)定用仄聲的地方,而詩人卻用了一個今天讀起來是平聲的字,就應該引起我們的懷疑,可以查字典或韻書來解決(參見作者的另著《詩韻全編.現(xiàn)代漢語語音》)。 注意:凡韻尾是-ng的字,就不會是入聲字。 入聲問題是辨別平仄的唯一障礙。這個障礙是查字典、韻書或多練習才能消除的;但是,平仄的道理是很好懂的。而且,中國大約還有一半的地方仍然保留著入聲的,在那些地方的人們,辨別平仄更是沒有問題了。 關(guān)于入聲與普通話的對應關(guān)系,可參看本書作者的《詩韻全編附錄<普通話與入聲對照表>》。 ①律詩的一、三、五、七句叫出句,二、四、六、八句叫對句。 詩韻比詞韻窄,可以同時參照。 第一部 平聲:一東二冬通用 【一東】東同童僮銅桐峒筒瞳中[中間]衷忠盅蟲沖終忡崇嵩[崧] 菘戎絨弓躬宮穹融雄熊窮馮風楓瘋豐充隆窿空公功工攻蒙(氵蒙) 朦瞢籠朧櫳嚨聾瓏礱瀧蓬篷洪葒紅虹鴻叢翁嗡匆蔥聰驄通棕烘崆 【二冬】冬咚彤農(nóng)儂宗淙鍾鐘龍?zhí)d舂松淞沖容榕蓉溶庸傭慵封胸兇匈洶雍邕癰濃膿重[重復]從[服從]逢縫峰鋒豐蜂烽葑縱[縱橫] 蹤茸蛩邛筇跫供[供給]蚣喁 仄聲:上聲一董二腫去聲一送二宋通用 【一董】董懂動孔總籠[東韻同]攏桶捅蓊蠓汞 【二腫】腫種[種子]踵寵垅[隴]擁冗重[輕重]冢捧勇甬踴涌俑蛹恐拱竦悚聳鞏慫奉 【一送】送夢鳳洞眾甕貢弄凍痛棟慟仲中[擊中]粽諷空[空缺]控哄贛 【二宋】宋用頌誦統(tǒng)縱[放縱]訟種[種植]綜俸供[供設,名詞]從 [仆從]縫[隙也]重[再也]共 第二部 平聲:三江七陽通用 【三江】江缸窗邦降[降伏]雙瀧龐撞豇扛杠腔梆樁幢蛩[冬韻同] 【七陽】陽揚楊洋羊徉佯芳妨方坊防肪房亡忘望[漾韻同]忙茫芒妝莊裝奘香鄉(xiāng)湘廂箱鑲薌相[相互]襄驤光昌堂唐糖棠塘章張王常長[長短]裳涼糧量[衡量]梁粱良霜藏[收藏]腸場嘗償床央鴦秧殃郎廊狼榔踉浪[滄浪]漿將[持也送也]疆僵姜韁觴娘黃皇遑惶徨煌倉蒼艙滄?zhèn)麣懮處蜏珓?chuàng)[創(chuàng)傷]瘡強[剛強]墻檣嬙薔康慷[養(yǎng)韻同] 囊狂糠岡剛鋼綱匡筐荒慌行[行列]杭航桁翔詳祥庠桑彰璋漳獐猖倡凰邙臧贓昂喪[喪葬]閶羌槍鏘搶[突也]蜣蹌篁簧璜潢攘瓤亢吭 [漾養(yǎng)韻并同]旁傍[側(cè)也]孀(馬霜)當[應當]襠(王當)鐺泱煬蝗隍怏肓汪鞅滂螂愴[漾韻同]緗瑯頏悵螳 仄聲:上聲三講二十二養(yǎng)去聲三絳二十三漾通用 【三講】講港項棒蚌耩 【二十二養(yǎng)】養(yǎng)癢象像橡仰朗槳獎蔣敞氅廠枉往顙強[勉強]惘兩曩丈杖仗[漾韻同]響掌黨想鲞榜爽廣享向饗幌莽紡長[長幼]網(wǎng)蕩上[上升]壤賞仿罔讜倘魍魎謊蟒漭嗓盎恍臟<骯臟>吭沆慷襁鏹搶骯獷 【三絳】絳降[升降]巷撞[江韻同]戇 【二十三漾】漾上[上下]望[陽韻同]相[卿相]將[將帥]狀帳唱讓浪[波浪]釀曠壯放向忘仗[養(yǎng)韻同]暢量[數(shù)量]葬匠障瘴謗尚漲餉樣藏[庫藏]舫訪貺嶂當[適當]抗桁妄愴宕悵創(chuàng)醬況亮傍[依傍]喪 [喪失]恙諒脹鬯臟<內(nèi)臟>吭碭伉壙纊桄擋旺炕亢[高亢]閬防 第三部 平聲:四支五微八齊十灰[半]通用 【四支】支枝肢移(竹移)為[施為]垂吹陂碑奇宜儀皮兒離施知馳池規(guī)危夷師姿遲龜眉悲之芝時詩棋旗辭詞期祠基疑姬絲司葵醫(yī)帷思滋持隨癡維卮麾墀彌慈遺肌脂雌披嬉尸貍炊湄籬茲差[參差]疲茨卑虧蕤騎[跨馬]歧岐誰斯澌私窺熙欺疵貲羈彝髭頤資糜饑衰錐姨夔祗涯[佳、麻韻同]伊追緇萁箕治[治國]尼而推[灰韻同]匙陲魑錘縭璃驪羸帔羆糜蘼脾芪畸犧羲曦欹漪猗崎崖萎篩獅螄鴟綏雖粢瓷椎飴嫠痍惟唯機耆逵巋丕毗枇貔楣霉輜蚩嗤媸(風思)塒蒔鰣鶿笞漓怡貽禧噫其琪祺麒嶷螭梔鸝累踟琵嵋 【五微】微薇暉輝徽揮韋圍幃違闈霏菲[芳菲]妃飛非扉肥威祈畿機幾[微也、如見幾]譏璣稀希衣[衣服]依歸饑[支韻同]磯欷誹緋 (日希)葳巍沂圻頎 【八齊】齊黎犁梨妻[夫妻]萋凄堤低題提蹄啼雞稽兮倪霓西棲犀嘶撕梯鼙赍迷泥溪蹊圭閨攜畦嵇躋奚臍醯黧蠡醍鵜奎批砒睽荑篦齏藜猊鯢羝 【十灰[半]】灰恢魁隈回徊槐[佳韻同]梅枚玫媒煤雷頹崔催摧堆陪杯醅嵬推[支韻同]詼裴培盔偎煨瑰茴追胚徘坯桅傀儡[賄韻同] 莓 仄聲:上聲四紙五尾八薺十賄[半] 去聲四(宀真)五未八霽九泰[半]十一隊[半]通用 【四紙】紙只咫是靡彼毀委詭髓累技綺觜此(氵此)蕊徙爾弭婢侈弛豕紫旨指視美否[否泰]痞兕幾姊比水軌止(微幾換王)[角zhi3] 市喜已紀跪妓蟻鄙晷子仔梓矢雉死履壘癸趾址以已似耜祀史駛耳使[使令]里理李起杞圯(足支)士仕俟始齒矣恥麂枳峙鯉邇氏璽巳 [辰巳]滓苡倚匕迤邐旖旎艤蚍秕芷擬你企誄捶屣棰揣豸祉恃 【五尾】尾葦鬼豈卉幾[幾多]偉斐菲[菲薄]匪篚娓悱榧韙煒虺瑋蟣 【八薺】薺禮體米啟陛洗邸底抵弟坻柢涕悌濟[水名]澧醴詆瞇娣 (啟攵下木)遞昵睨蠡 【十賄[半]】賄悔罪餒每塊匯<匯合>猥璀磊蕾傀儡腿 【四(宀真)】(宀真)置事地意志思[名詞]淚吏賜自字義利器位戲至次累[連累]偽寺瑞智記異致備肆翠騎[車騎,名詞]使[使者]試類棄餌媚鼻易[容易]轡墜醉議翅避笥幟熾粹蒔誼帥廁寄睡忌貳萃穗二臂嗣吹[鼓吹,名詞]遂恣四驥季刺駟寐魅積[積蓄]被懿覬冀愧匱恚饋蕢簣柜暨庇豉莉膩秘比[近也]鷙毖啻示嗜飼伺遺[饋遺] 薏祟值惴屣眥詈企漬譬跛摯燧隧悴尿稚雉蒞悸肄泌識[記也]侍躓為[因為] 【五未】未味氣貴費沸尉畏慰蔚魏緯胃匯<字匯>謂渭卉[尾韻同] 諱毅既衣[著衣,動詞]蜚溉[隊韻同]翡誹 【八霽】霽制計勢世麗歲濟[渡也]第藝惠慧幣弟滯際涕[薺韻同] 厲契[契約]敝弊斃帝蔽髻銳戾裔袂系祭衛(wèi)隸閉逝綴翳替細桂稅婿例誓筮蕙詣礪勵瘞噬繼脆睿毳曳蒂睇妻[以女妻人]遞逮薊蚋薜荔唳捩糲泥[拘泥]媲嬖彗(目卑)睨劑嚏諦締剃屜悌儷鍥貰掣羿棣蟪 (艸雉)娣說[游說]贅憩鱖彘囈謎擠 【九泰[半]】會旆最貝沛霈繪膾薈狽儈檜蛻酹外兌 【十一隊[半]】隊內(nèi)輩佩退碎背穢對廢悔誨晦昧配妹喙?jié)⒎头务鐗K碓刈悖焙淬敦[盤敦] 第四部 平聲:六魚七虞通用 【六魚】魚漁初書舒居裾琚車[麻韻同]渠蕖余予[我也]譽[動詞] 輿胥狙鋤疏蔬梳虛噓墟徐豬閭廬驢諸儲除滁蜍如(上余下田)淤妤苴菹沮徂齬茹櫚於祛蘧疽蛆醵紓樗躇[藥韻同]歟據(jù)[拮據(jù)] 【七虞】虞愚娛隅無蕪巫于衢癯瞿氍儒襦濡須需朱珠株誅[石朱] 銖蛛殊俞瑜榆愉逾渝窬諛腴區(qū)軀驅(qū)嶇趨扶符鳧芙雛敷麩夫膚紆輸樞廚俱駒模謨摹蒲逋胡湖瑚乎壺狐弧孤辜姑觚菰徒途涂荼圖屠奴吾梧吳租盧鱸爐蘆顱壚蚨孥帑蘇酥烏污[污穢]枯粗都茱侏姝禺拘 (山禺)躕桴俘臾萸吁滹瓠糊醐呼沽酤瀘艫轤鸕駑匍葡鋪[鋪蓋]菟誣嗚迂盂竽趺毋孺酴鴣骷刳蛄晡(艸捕)葫呱蝴劬殂猢郛孚 仄聲:上聲六語七虞去聲六御七遇通用 【六語】語[語言]圉圄呂侶旅杼佇與[給予]予[賜予]渚煮暑鼠汝茹[食也]黍杵處[居住、處理]貯女許拒炬距所楚礎(chǔ)阻俎沮敘緒序嶼墅巨去[除也]苣舉詎溆滸鉅醑咀詛苧抒楮 【七(上鹿下吳)】(上鹿下吳)雨宇舞府鼓虎古股賈[商賈]估土吐圃庾戶樹[種植,動詞]煦詡努輔組乳弩補魯櫓睹腐數(shù)[動詞]簿豎普侮斧聚午伍釜縷部柱矩武五苦取撫浦主杜塢祖愈堵扈父甫禹羽怒[遇韻同]腑拊俯罟賭鹵姥鵡拄莽[養(yǎng)韻同]栩窶脯嫵廡否[是否] 麈褸簍僂酤牡譜怙肚踽虜孥詁瞽牯(羊殳)祜滬雇仵缶母某畝蠱琥 【六御】御處[處所]去慮譽[名詞]署據(jù)馭曙助絮著[顯著]箸豫恕與[參與]遽疏[書疏]庶預語[告也]踞倨蕷淤鋸(虛見)狙[魚韻同] 翥薯 【七遇】遇路輅賂露鷺樹[樹木]度[制度]渡賦布步固素具務霧鶩數(shù)[數(shù)量]怒[(上鹿下吳)韻同]附兔故顧句墓慕暮募注住注駐炷祚裕誤悟寤戍庫護屨訴妒懼趣娶鑄绔傅付諭喻嫗芋捕哺互孺寓赴冱吐[(上鹿下吳)韻同]污[動詞]惡[憎惡]晤煦酤訃仆[偃仆]賻駙婺錮蛀颶怖鋪[店鋪]塑愫蠹溯鍍璐雇瓠迕婦負阜副富[宥韻同]醋措 第五部 平聲:九佳(半)十灰(半)通用 【九佳(半)】佳街鞋牌柴釵差[差使]崖涯[支麻韻同]偕階皆諧骸排乖懷淮豺儕埋霾齋槐[灰韻同]睚崽楷秸揩挨俳 【十灰(半)】開哀埃臺苔抬該才材財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