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棵樹》閱讀答案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題目。 三棵樹 李德霞 丫頭的大嫂過門沒半年,就吵著鬧著要分家。樹大分杈,兒大分家,分就分吧,寡婦娘也沒轍。米缸、面缸抬了去,掉了幾塊漆的紅木柜搬了去,圈里的三只羊,一鞭子吆了去。大嫂請來伐木人,要放倒院里的三棵樹。三棵樹是丫頭的爺爺栽下的,兩抱粗,上面結了幾個喜鵲窩。娘“撲通”跪在地上:“家里沒啥東西了,這三棵樹,就留給丫頭吧……” 那時,丫頭十六歲,在城里讀高中,是村里唯一把書讀到城里的女孩子。 星期天,丫頭從學?;貋?,看著空空的土屋和一下子蒼老了的娘,丫頭抱著樹干號啕大哭。 娘說:“丫頭,別上學了,回家跟娘種地吧。種地餓不死人?!?/p> 丫頭倔,丫頭一抹眼淚說:“偏不,我還要考大學,我丫頭說到做到!” 娘說:“上大學不要錢?” 丫頭說:“我有三棵樹,三棵樹就是我的錢?!?/p> 丫頭真的考上了大學。那時候,家家日子還不寬裕,但鄉(xiāng)親們厚道,你三十他三十地把錢送來。丫頭不接,一一擋了回去,丫頭說:“大叔大嬸的情我領了,我不能欠鄉(xiāng)親們太多……” 娘說:“你不上學了?” 丫頭說:“你甭管,我自有辦法?!?/p> 開學前幾天,丫頭去了村里的德叔家。德叔在農機站當站長,家里開著小賣部,日子過得比一般人家殷實得多。更重要的是,爹在世時,跟德叔是最要好的弟兄。其實,在丫頭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時候,德叔就給丫頭準備了一千塊錢。德叔笑瞇瞇地說:“錢我可以借給你,但你啥時還我呀?” 丫頭說:“不是借,是貸,就按銀行的利息算。等我大學畢業(yè)參加工作后,我連本帶利一塊兒還。” 德叔還想逗逗丫頭,德叔說:“銀行貸款還講個財產抵押呢,你拿啥給我做抵押?” 丫頭拉著德叔的手出了屋,用手一指她家院里的三棵樹說:“我有三棵樹,我就拿三棵樹做抵押。”說完,丫頭掏出早就準備好的.紙和筆,嘩嘩嘩,寫了抵押單,交給德叔。 德叔笑了,笑得滿眼都是淚。 丫頭上了大學。上了大學的丫頭從來不敢回家。除了舍不得那幾塊錢的路費,丫頭還得自己掙學費,掙生活費。丫頭到圖書館幫過工,到飯店洗過碗,啥來錢干啥。有同學問:“你家里沒錢供你?”丫頭說:“有,我有三棵樹……” 丫頭大三時,不得不回家一趟。大哥在一家煤礦挖煤,死于礦難,礦上只給了很少的一點錢,少得離譜。丫頭找到礦長,拍著桌子和礦長講道理。礦長熊了,按規(guī)定賠了款。 拿回賠償金,大嫂取出兩千塊,要給丫頭。大嫂說:“以前都是我不好,我對不起丫頭妹妹。錢你拿著,你是大學生,就不要那么辛苦了?!?/p> 丫頭把錢擋回去。丫頭說:“我還年輕,吃點苦受點罪是好事。這錢是我大哥拿命換來的,就留著給侄兒上學用……” 轉眼,丫頭大學畢業(yè)了。那時候,大學生很搶手,是香餑餑,丫頭就被分配到市政府上班。領到第一筆工資,丫頭回了村。丫頭找到德叔,要贖回當年的抵押單。德叔說:“啥抵押單?我早扔了?!毖绢^吃驚地說:“那……我的三棵樹?” 像當年丫頭拉著德叔一樣,德叔拉著丫頭的手出了門,用手一指丫頭家的那三棵樹說:“三棵樹,本來就是你的。” 丫頭要接娘進城。臨走時,鄰居說:“你娘這一走,恐怕再也不會回來了。土屋和三棵樹不如賣了的好……” 丫頭看著土屋,撫著樹干說:“土屋是我的家,三棵樹是我的根……我怎么舍得賣???留著吧。” 一晃,幾十年過去。土屋已日漸斑駁,倒是那三棵樹長得枝繁葉茂,綠蔭如蓋,成了村里的一景。 前年,有人相中了那三棵樹,愿出大價錢要下來。那人打電話給丫頭,問丫頭愿不愿意賣,被丫頭斷然拒絕。 如今,已是副市長的丫頭,無論工作多忙,每年都要抽空回村一趟,看看父老鄉(xiāng)親,看看她的三棵樹…… (節(jié)選自《小說月刊》) 這篇小說有什么現實意義?請結合文本談談你的看法。 答: 解析:本題考查對小說主旨的探究。這篇小說的主題應該是多方面的,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抓住關鍵情節(jié),多方面整合出小說的主題,然后結合文本內容進行具體分析。 答案:①對父母長輩要心存孝心。大嫂起先不知孝道,分家時將家里像樣點的東西全都拿走,使原本貧困的家雪上加霜,大哥死于礦難之后,才認識到自己的不對;丫頭在家里最困難的時候,積極樂觀,安慰娘,后來把娘接到城里盡孝。 ?、谧鋈藨拇娓卸?,別人有難時應當伸出援助之手。在丫頭考上大學之后,鄉(xiāng)親們二十、三十地送來錢;德叔在丫頭交學費的事上,全力幫助,對于這一切,丫頭都深深記在心里,一直心存感恩。 ?、墼谪毨Ш涂嚯y面前,應具有自強和不懈努力的精神。面對貧窮和苦難,丫頭沒有悲觀絕望,沒有意志消沉,而是以一種不懈的努力和自強精神,戰(zhàn)勝了生活中的一切苦難,最終帶著母親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茱@達不忘本,根扎得越深,人生之路走得越遠。丫頭由一個農村小姑娘走進城里讀高中,后來考上大學,畢業(yè)后到市政府上班。到最后當上了副市長,一路走來,她沒有忘記三棵樹、忘記鄉(xiāng)親、忘記娘的恩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