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爾反爾》與《一諾千金》讀后感
今天空閑之余我看了兩個小故事,深受啟發(fā),感想頗多,就讓我給大家分享分享吧! 濟陽的商人在過河時不幸掉入水中,獲救后卻不信守承諾付出足額酬金。結(jié)果他又一次掉入水中,那個被騙的漁夫看見了,就說:“大家不要救他,他就是那個說話不算數(shù)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 讀完這個故事,我深有感觸讀完這個故事,我深有感觸,一個人言而有信,自己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反過來。如果貪圖一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但為了這點實惠卻毀了自己的聲譽,而聲譽相比于物質(zhì)是更重要得多。所以,失信于朋友,無異于丟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的。 而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他一向說話算數(shù),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還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萬兩,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一諾千金的由來。)一次,他得罪了劉邦,被懸賞捉拿,他的舊日的朋友不但沒有被重金所迷惑,還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才使他免遭禍殃。 然而在我正視中國誠信的時候,我的視線在一個個令人咤異的新聞中逐漸模糊,心境在一組組令人震驚的個案中逐漸沉重。從假煙假酒假文憑,到假賬假證假報告;從普通百姓的惡意消費透支,到政府官員的虛假政績工程,從從關(guān)系百姓民生的毒米、毒酒、毒奶粉,到影響產(chǎn)業(yè)財經(jīng)的基金黑幕、股市造假、證券騙局,我們還可以聽到假球、黑哨、興奮劑,聽到論文抄襲、學術(shù)失范……凡此種種,不一而足。誠信的缺失如同瘟疫蔓延,泱泱中國似乎成了一個充滿虛假、欺詐、偽造的染缸!在功利目的的驅(qū)動下,社會生活的各個領(lǐng)域,都會漫生出誠信缺失的丑陋與罪惡。 其實,這些例子在生活中十分的多見,受托人往往不能執(zhí)行受托之事。想想我國的古人吧,為了提醒大家要講誠信,編了多少條名言警句啊!有“言必信,行必果”,“人無信不立”,“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火心要寬,人心要實”等,難道不值得我們?nèi)ド钏?、感悟嗎?/p> 誠信,一個人的尊嚴。要是沒有了誠信,將會沒有尊嚴。要是沒有了尊嚴,不免遭到別人的嘲笑,就會變得失魂落魄。如果一個人沒有了誠信,將會丟失許多。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吧,繼承中華民族的品德,也為維護自己的尊嚴努力吧! (www.vpsbo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