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有感
在第三單元學(xué)習(xí)過程中,我認識了許多了不起的人物,有:不屈不撓的海倫·凱勒,熱愛音樂的阿炳,愛國的鄭和還有忍辱負重的司馬遷。其中,我最佩服的是司馬遷。 司馬遷是一個從小喜愛歷史的人,他的父親司馬談去世時,希望他能完成父親的心愿—寫完《史記》一書。于是,司馬遷每天忙著讀文獻,整理史料。但是,由于司馬遷替一位將軍辯護,得罪了漢武帝,便入獄受了酷刑。他此時悲憤交加,但是為了完成《史記》,打消了死的念頭。后來,他終于編著完成了52萬字的輝煌巨著—《史記》。這不就是他一點一點地鼓勵自己才寫成的嗎?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要向司馬遷一樣,遭受了沉重的打擊后要振作起來,怎樣振作呢?那就需要你一點一點地鼓勵自己。平時我跳繩時,只能跳了一百六、七十多個,我很著急:現(xiàn)在就發(fā)揮不好,那么比賽時怎么辦呢?于是每到課間,我都會拿著跳繩和其他同學(xué)一起跳。我常常鼓勵自己要對自己有信心,不要因為現(xiàn)在一時跳不好而影響比賽。終于到了比賽那天,我信心百倍地上場了。隨著老師一聲令下,我快速地跳了起來,并且自始至終一下也沒有斷過,最后,我竟跳了202個! 在這些例子中,都教給了我們一個道理:只有鼓勵自己,對自己有信心,才能把事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