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聽后感
聽,胡琴悠悠,引人入勝,美妙的樂曲仿佛把我們帶入了白雪飄飛的冬季,眼前好似展現(xiàn)出阿炳端坐泉邊的身影,耳畔似乎回響起那委婉連綿的二胡聲。向我們講述著凄切哀怨的故事。 世界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聽了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后,熱淚盈眶,認為這種音樂只應跪下來細細聆聽。此曲還在1985年,被美國灌成唱片,在流行全美國的十一首中國樂曲中名列榜首。這一切成就都來源于瞎子阿炳。他3歲喪母,8歲當小道士,22歲喪父。他的生活的痛苦以及他的堅強令我對阿炳刮目相看。他稱二泉映月為“自來腔”,后來被音樂學院稱為“二泉映月”。與其說音樂描寫了二泉映月的風景,不如說是阿炳自己的痛苦身世。 《二泉映月》作為阿炳保留下來的幾首曲目之一,顯得彌足珍貴。曲子開端是一段引子,琴聲舒緩起伏,仿佛在向人們訴說月光灑在泉水上的美麗。繼引子之后,呈微波形的旋律線恰似阿炳沉思往事。隨著樂曲的引申,展開,我的腦海里浮現(xiàn)出阿炳在街頭賣藝的情景,一雙顫顫的手,十指如柴,一滴,又一滴淚水落在兩根琴弦上。雙手輕劃過掛滿淚水的胡弦……聽著,聽著,我也被感動了,韻味深長。漸漸是激動昂揚的高潮,扣人心弦。昂揚的樂曲漸漸進入了尾聲,余音裊裊,給人意猶未盡之感。真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p> 聆聽《二泉映月》,感悟我們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