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艽野塵夢》讀后感1200字
《艽野塵夢》讀后感 "到了冬天,那個坍塌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個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夢里為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的年輕人,還不曾回到茶峒來。 上面這段文字是小說《邊城》的結(jié)尾,看到最后,心里很堵,淚水浸滿了眼眶。 其實重讀這篇小說,只是想感受一下鳳凰這個地方,鳳凰是沈從文的故鄉(xiāng),民國時這個地方出了三個重要人物,號稱"鳳凰三杰"。 他們是:中華民國內(nèi)閣總理熊希齡,沈從文,"湘西王"陳渠珍。 沈從文早年就是在陳渠珍的軍中做文書工作,陳渠珍對沈從文的幫助很大,可以說沒有陳渠珍就沒有后來的沈從文。 陳渠珍戎馬一生,酷愛讀書,不近女色,從西藏返回湘西后,經(jīng)營湘西30年,人稱"湘西王",解放前棄暗投明,投入到祖國大家庭的懷抱。 《艽野塵夢》是陳渠珍在西藏經(jīng)歷的回憶錄,是一部奇書。凡是讀過的人無不銘記終生,甚至很多人因為這本書改變了自己人生的軌跡。 很早就知道這本書,也知道陳渠珍和藏族姑娘西原那催人淚下的故事。因為太過悲傷,所以一直不敢碰這本書。 去年底和朋友去西藏,在尼洋河邊看到了陳渠珍和西原的塑像。本想跟朋友介紹一下兩人的曠世生死戀,可話沒到嘴邊,眼淚卻先出來了,只好作罷。 今年春節(jié)碰到疫情,假期比較長,有時間可以宣泄感情,就決定把這本書仔細(xì)讀一遍。 陳渠珍在西藏的經(jīng)歷是1909年到1912年,這段時間是中華民族的多事之秋,在西藏更是如此。陳渠珍隨川軍入藏,一路上也是驚險不斷,但靠著其果敢多謀也都逢兇化吉,屢建奇功,最后駐扎在工布。 陳渠珍知書通理、為人通達(dá),軍營中深得官兵擁戴,同當(dāng)?shù)?民、官員、喇嘛也相處極為融洽。 當(dāng)?shù)匾还賳T彭錯夫婦與陳渠珍交往甚密,因陳渠珍幾句贊美之詞就將其侄女西原(名字應(yīng)該是陳渠珍取的)贈予了陳渠珍。 "彭錯夫婦,導(dǎo)西原來見,靚衣明眸,別饒風(fēng)致。余亦甚愛之"__陳渠珍 陳渠珍當(dāng)時在四川已有家室,但長期行軍在外,尤其是在西藏高原,有一個藏族姑娘能照料其生活,是再合適不過的了。西原是一個身手敏捷、深明大義的藏族女子,完全可以稱得上是一位女中豪杰,其對陳渠珍可以說是一往情深、十分敬仰的。 兩個人在一起沒多長時間,就發(fā)生了武昌起義,進藏川軍發(fā)生叛亂,形勢變得十分危險動蕩。陳渠珍經(jīng)過認(rèn)真考慮,決定脫離亂局、潛回內(nèi)地,隨攜西原辭別家人,帶領(lǐng)同籍官兵及親信隨從共計115人,取道羌塘無人區(qū)奔赴內(nèi)地。 這一路可以說是生死之路,一走就是200多天,最終只有11人活著到了蘭州。 陳渠珍一路的追憶十分精彩,描述歷歷在目,泣天哭地。唯西原在途中說的一段話讓人難忘。 "我能耐饑,可數(shù)日不食,君不可一日不食。且萬里從君,可無我,不可無君。君而殍,我安能逃死耶。"__西原 陳渠珍在蘭州遣散了眾人,帶著西原來到了長安,準(zhǔn)備從長安返回老家湘西。 命運捉弄人,不幸的西原在長安染上了天花,最終香消玉殞葬在了長安城。 "室冷幃空,天胡不吊,厄我至此。又不禁仰天長號,淚盡聲嘶也。余述至此,肝腸寸斷矣。余書亦從此輟筆矣。"__陳渠珍 這是整部追記的結(jié)束,讀至此,實在難以控制自己悲痛的情緒,嚎啕大哭。 西原悲傷的結(jié)局讓人痛惜,幸有陳渠珍的《艽野塵夢》讓這個美麗的藏族姑娘成為了我們記憶的一部分。 可在那個年代,又有多少這樣的生死別離不為人知,104人葬身茫?;脑裨崃硕嗌偃碎g的悲歡離合。 川軍進藏像陳渠珍和西原這樣的故事恐怕只是少數(shù),更多的恐怕是燒殺強掠。 武昌起義影響到了進藏的川軍,分裂成了革命派和保皇派,陳渠珍也是看到了形勢的復(fù)雜,難以駕馭才決定逃往內(nèi)地的。隨后藏地的局面就失去了控制,此時已名聲狼藉的川軍激起了眾怒,最終被藏族民眾驅(qū)逐出西藏,十三世**喇嘛返回拉薩。 彭錯夫婦因與漢官交好,被重新執(zhí)掌大權(quán)的**喇嘛除以極刑。 那是一個不堪回首的年代,那個年代留給我們的記憶似乎只有殺戮--為了錢財,為了民族,為了信仰,或者也不知道為了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