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說說感言 > 讀書名言 > 讀書名言 《第五項修煉》讀后感1200字 讀書名言2021-03-24183舉報/反饋 《第五項修煉》讀后感1200字 “學習型組織”這一概念最早出自我手上拿著的這本由美國管理學者彼得·圣吉著作的《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踐》,管理學界稱之為《第五項修煉》。書中名為“啤酒游戲”的模擬實驗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當系統(tǒng)內(nèi)的各個成員均在各自的崗位上理性決策并盡力行動時,系統(tǒng)的總效能卻與預期相去甚遠。作者通過這個模擬實驗向我們揭示了組織學習的七大障礙。下面我就圍繞其中的部分障礙談一談我的工作心得。 障礙之一:我就是我的職位 歷來,我們接受的教育均強調(diào)忠于職守這一概念,以至于我們會把自己的工作混同于自己的身份,只關注自己的職位,而對所有職位之間因相互關聯(lián)而產(chǎn)生的結果缺乏責任感。幸而,青年讀書班活動的持續(xù)開展為我提供了大量學習、交流的機會,不僅加強了與同事之間的人際關系,也使我從未對“人民檢察官”的職責產(chǎn)生片面認識。 障礙之二:敵人總在外部 因觀察缺乏系統(tǒng)性,無法看清自己的行為對超越自己職位邊界范圍的影響,而錯誤的認為新問題總是外部造成的。簡言之,就是不懂得換位思考。而在我進院的第一個月,院黨組便安排我們幾個同期生跟隨自偵部門參與了偵查訊問,讓我們從多角度體驗了檢察工作的復雜性,也讓我模糊的感受到偵查思維與公訴思維的區(qū)別,受益匪淺。 障礙之三:執(zhí)著于事件 如果思維被短期事件主導,忽視了對事件背后長期性規(guī)律性模式的理解與分析,那么就不可能持續(xù)的進行生成性學習,開發(fā)主體的能動性。例如卷宗歸檔這項工作,通過上周四下午的交流座談,這項工作不再被簡單詮釋為“增加承辦人工作量的不必要程序”,而是通過對現(xiàn)有訴訟文書、痕跡的保留對辦案過程的自查與再學習,更是對訴訟當事人權利的最后保障。想法改變了,做法也自然就更積極了。 障礙之四:煮蛙寓言 對緩慢積累的危機普遍缺乏應對措施,導致了“煮蛙寓言”的流行。如果直接把青蛙放在沸水中,它會立刻跳出,如果把水慢慢加熱,青蛙會待在水里最終無法爬出。緩慢漸進的改變過程往往是最具危險性的。2017年內(nèi),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一共聯(lián)合頒布了5個解釋、3個規(guī)定、2個意見和1個批復。作為一名公訴人,如果不能緊跟步伐積極學習,很快就將被淘汰。 障礙之五:從經(jīng)驗中學習的錯覺 我們從經(jīng)驗中學習的最好,但許多最重要的創(chuàng)新決策卻不是在過往經(jīng)驗中所能直接體驗的?!罢J罪認罰從寬制度”作為一項新生制度,沒有過往的經(jīng)驗可以借鑒,試點初期看似無從下手??杉幢闶沁@樣,我們院卻成為了武漢市第一個全面開展認罪認罰,第一個在三種訴訟程序中全面適用認罪認罰的基層院,更是唯一一個獨立完成認罪認罰相關叢書編撰的基層院。 在構思發(fā)言稿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我院的上述做法其實就是書中所列舉的建設學習型組織的幾項核心修煉的實踐化產(chǎn)物?!敖鼘W漢陽、遠學海淀”的“共同愿景”,部門之間形成的“團隊學習”,多渠道培養(yǎng)干警實現(xiàn)“自我超越”,最后通過青年讀書班將“學習實踐制度化”。從構成要件要素的角度,我院已經(jīng)是“學習型檢察院”。 但“木桶原理”時刻提醒著我,組織決定著個人的上線,而個人決定了組織的下線。個人學習,永遠在路上。 踩一下 () 頂一下 打賞 版權聲明:本文轉(zhuǎn)載自網(wǎng)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于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分享: 掃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1、你太有才了! 2、秋波,就是秋天的菠菜! 3、人又不聰明,還學別人禿頂。 4、沒有困難,創(chuàng)造困難也要上。 5、貓走不走直 下一篇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下面是為小編為大家整理的 國外大文豪經(jīng)典名言 希望大家喜歡。 1、時間就是性命 相關文章 讀《甜草莓的秘密》有感600字 老人與海讀書筆記_初一讀書筆記300字 - 讀書筆記 《傅雷家書》讀后感120字 《月亮茶館里的童年》讀后感600字 今天我是升旗手讀后感1000字 《中國古典詩詞感發(fā)》讀后感800字 讀《查理與大玻璃升降機》有感400字 讀《皮皮魯蒙冤記》有感400字 讀《女生賈梅全傳》有感200字 《烏丟丟的奇遇》讀后感500字 《紅旗譜》讀后感_0 《最后的歌》讀后感200字 《意林》讀書隨筆600字 《總有一天會長大》讀后感500字 《山海經(jīng)》讀后感--山經(jīng)地理位置 - 讀書筆記 一帆風雨路三千——讀《紅樓夢》有感